學歷越高,患抑鬱風險越大

和一位從外國剛剛讀完博士回來的朋友聊天,有些開玩笑的問道:“聽說每4個博士就有一個患有抑鬱症,是真的嗎?”

“這不準確,每4個應該有兩個。”他嚴肅而略帶冷幽默的答道。

然而這不僅僅是一個笑話,研究發現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隨著學歷的升高,其患有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的比例就越大,這與來自學業和生活的壓力密不可分。

學歷越高,患抑鬱風險越大

博士患抑鬱實例

“那是我博士課程進行到第三年的一個晚上,我坐在床上,床頭放了一瓶安眠藥和一瓶伏特加。我吞了幾片藥,伴隨著伏特加一起灌進喉嚨,幾分鐘後我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些可怕的事情,而且就快要完成了。”

Walker是這樣形容自己度過的博士三年的:不斷累積的工作量和智力挑戰+持續惡化的心理健康,我覺得沒有支持、孤立和漂浮的不確定性,焦慮成為我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喝酒、傷害自己,有時甚至想死。——Jennifer Walker物理學博士三年級,退學

“被診斷患有焦慮和抑鬱症後,我希望通過服用抗抑鬱藥物同時更努力地工作來改善它,但事情並沒有改善,反而更進一步影響力我的心情。從本質上說,大多博士生習慣於勤奮和自律,他們更習慣於通過努力來管理抑鬱症,並且不能承受失敗。”——Jane(生物學博士生)

學歷越高,患抑鬱風險越大

真實調查結果

上面的故事不是個例:200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研究顯示10%的博士生考慮過自殺,超過半數的人報告自己情緒低落了很久。

10年之後,UCB發佈了一項新的研究,該校790名高學歷學生被要求用一系列問題來衡量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和抑鬱水平,還有一些列關於他們生活的其他問題,以便研究人員能夠注意到某些和精神健康直接相關的因素。

結果顯示:47%的博士生抑鬱症水平比較高,37%的碩士生有抑鬱傾向;

抑鬱比例最高的是藝術和人文領域的學生——高達64%,遠遠高於生物物理和科學工程領域——43%-46%,社會科學(34%),商業(28%)

學術界:有心理問題的人是弱者

不禁感慨,幸虧打小學習不好,Top50真的不是誰都能上!你有命上可未必有命畢業啊……在學術界,太多人認為有心理問題的人是弱者,而患有心理問題的人也不敢說出來,害怕看心理醫生被同事知道,覺得自己內心堅強可以抵抗心理問題,所以有那麼多表面上什麼都看不出來的“正常人”突然就自殺了。

學歷越高,患抑鬱風險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