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紛紛表示:中國已掌握獨立技術核心,未來市場將出現在中國!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和變化想必其他國家都是看在眼裡的,在空軍方面,生產製造的殲20戰機博得了全世界的喝彩;在海軍方面,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出現在中國;在陸軍方面,各種武器裝備都是最先進的。的確,現在的中國實力猛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是世界皆知的。隨著科研技術人員的不斷努力,這不,又製造出了令全世界紛紛叫好的矢量發動機。甚至有人說這個發動機超過了俄羅斯和美國。航空發動機是一種高度複雜和精密的熱力機械,為航空器提供飛行所需動力的發動機。作為飛機的心臟,被譽為“工業之花”,它直接影響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及經濟性,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技術門檻很高。中國國防科工局局長表示,要結合“國防科技工業2025”和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推動我國裝備升級。

西方紛紛表示:中國已掌握獨立技術核心,未來市場將出現在中國!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推動下,各行業都在積極承接並制定本行業規劃。此次國防科工局表態,首次確認了軍工領域正在編制“國防科技工業2025”,發動機一直以來是各種裝備上的核心問題,這次中國研究設計並製造出了一款新型發動機,實在是值得慶賀的。矢量發動機是噴口可以向不同方向偏轉以產生不同方向的推力的一種發動機。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則是通過尾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獲得附加的控制力矩,實現飛機的姿態變化控制。其突出特點是控制力矩與發動機緊密相關,而不受飛機本身姿態的影響。不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發動機的噴流都是與飛機的軸線重合的,產生的推力也沿軸線向前,這種情況下發動機的推力只是用於克服飛機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飛機加速的動力。因此,矢量發動機可以保證在飛機作低速、大攻角機動飛行而操縱舵面幾近失效時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額外操縱力矩來控制飛機機動。

西方紛紛表示:中國已掌握獨立技術核心,未來市場將出現在中國!

普通飛機的飛行迎角是比較小的,在這種狀態下飛機的機翼和尾翼都能夠產生足夠的升力,保證飛機的正常飛行。當飛機攻角逐漸增大,飛機的尾翼將陷入機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飛機進入尾旋而導致墜毀。這個時候,縱然發動機工作正常,也無法使飛機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然而當飛機採用了推力矢量之後,發動機噴管上下偏轉,產生的推力不再通過飛機的重心,產生了繞飛機重心的俯仰力距,這時推力就發揮了和飛機操縱面一樣的作用。由於推力的產生只與發動機有關係,這樣就算飛機的迎角超過了失速迎角,推力仍然能夠提供力矩使飛機配平,只要機翼還能產生足夠大的升力,飛機就能繼續在空中飛行了。而且,通過實驗還發現推力偏轉之後,不僅推力能產生直接的投影升力,還能通過超環量效應令機翼產生誘導升力,使總的升力提高。推力矢量技術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技術,它包括推力轉向噴管技術和飛機機體/推進/控制系統一體化技術。推力矢量技術的開發和研究需要尖端的航空科技,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西方紛紛表示:中國已掌握獨立技術核心,未來市場將出現在中國!

我國在前段時間製造了超高音速飛機,現在又生產出了能與俄美媲美的發動機,如果將二者合一,那此發動機將會是第一個能配備在這種飛機上的發動機,如此一來,又為中國的航空領域添上了厚重的一筆。根據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數據顯示,未來十年,全球渦扇、渦噴發動機累計需求總量將超7.36萬臺,總價值超4160億美元;渦軸發動機累計需求總量超3.4萬臺,總價值超190億美元;渦槳發動機累計需求總量超1.6萬臺,總價值超150億美元;活塞發動機累計需求總量超3.3萬臺,佔60%以上通飛動力市場,總價值約30億美元。同時,國內幹線客機對大型渦扇發動機的市場累計需求總量超6000臺,總價值超500億美元,而低空空域的開放也將進一步刺激通用飛機對渦軸、活塞等發動機的需求量。接下來,中國會將發動機這一塊投入到國際市場中,不僅是飛機,還可以配備到坦克、艦艇等大型作戰武器中去。這將會是中國發動機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跨越。據報道稱,俄羅斯開始向我國進行發動機技術的引進和設備的引進,看來他們真的是心動了。未來,中國的市場是很大的一個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