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富有,但結局最悲哀的人

中國歷史上最富有,但結局最悲哀的人

17世紀末,康熙皇帝打算打開清朝的窗戶,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下令暫時放鬆對外貿易政策,無數來中國淘金的外國商人都湧到了廣州。就這樣一個措施,讓一個普通的名字傳遍了世界,而這個人就是伍秉鑑,2001年,美國評出近一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個人,而伍秉鑑身列其中。

中國歷史上最富有,但結局最悲哀的人

伍秉鑑圖

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關閉其他對外貿易港口,僅僅保留廣州繼續作為通商口岸,所以廣州就成了經濟發展最快的地方。而伍秉鑑是十三行裡最著名的一家怡和行的主人。他祖籍福建,家裡世代經商,而怡和行就是伍秉鑑的父親創立的,1801年,32歲的伍秉鑑正式接手怡和行的生意,在他的推動下,伍家的事業迅速發展壯大,怡和行也也成為了十三行的老大。伍秉鑑的經營理念非常的超前,在他的管理下,怡和行同歐洲各國重要客戶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在對外貿易迅速崛起。除了在國內擁有的地產、房產、茶園、店鋪等之外,他在外國也投資了許多項目,而且他是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他經常在東印度公司資金週轉不通的時候,向他們伸出援手。使得他當時在西方商界享有極高的美譽。

中國歷史上最富有,但結局最悲哀的人

伍家財富積累的多的令人震驚,據說當時珠江岸邊的伍家大宅極盡奢華,1834年,伍家自己估計,當時他們的財產已經有2600萬銀元之多,相當於今天的50億人民幣。

1839年,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爆發,伍家的怡和行雖然向來以茶葉貿易為主,但外國商人為了賺取鉅額利潤,卻常常在運送的商品中夾帶鴉片。無論是朝廷還是合作多年的外商,伍家都不能得罪。因此,伍家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化解這場危機。但事與願違,伍秉鑑的兒子把他繳的1000多箱鴉片交給了欽差大臣林則徐,他們本以為禁菸運動可以結束,卻沒想到林則徐早已認定十三行和英國商人串通,把伍紹榮抓了起來,為了救出伍紹榮,伍家表示願意拿出巨資報效朝廷,但他們的這番做法沒有感動林則徐,不久,林則徐又撤銷了伍紹榮的總商一職。

1839年,禁菸運動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決定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消息傳來後,伍秉鑑嚇的癱瘓到地,他清楚的知道英國的目的,英國只是想打破十三行在對外貿易上的壟斷地位,戰爭打響後,伍秉鑑積極和其他商家募捐,並出資修建大炮、戰船。

中國歷史上最富有,但結局最悲哀的人

行商門為這場戰爭貢獻了鉅額財富,在《廣州合約》中,有600萬銀元的賠款,伍家一家就出了110萬銀元,後來《南京條約》簽定,清政府下令令300萬銀元的外商債務由行商償還,伍家又承擔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戰爭打響後 但無論他們怎麼做,都被國人戴上了賣國賊的帽子,1843年,心灰意冷的伍秉鑑與世長辭,之後廣州失去了對外貿易的獨特優勢,廣州十三行開始沒落,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一場大火燒起,歷經風雨的十三行最終化為灰燼。

所以說他最富有也最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