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身邊有一些泉友,眼力和泉識皆有,

能辯真假,也知行情,

但就是入不敷出,生意貨一虧到底,自藏品後悔莫及。

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性,

就是買錢太感性,下手太任性。

看到喜歡的錢幣,便控制不住自己,不管多少錢,在那一瞬間,都毫不吝惜,

聊到興趣的話題,便引以為知己,天花亂墜中,失去判斷力,接盤天價品。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北宋·政和通寶)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每天,百無聊賴的空閒,

你都會隨手翻閱朋友圈,打開錢幣網站,去翻閱心儀的錢幣。

今天,剛巧你發了工資,剛巧又好久沒買錢幣,剛巧遇到了一枚,讓你怦然動心。

害怕錯過的你,

忘記了它本該的價值,

忘記了詢問它有無毛病,

甚至忘記了賣家是誰,是否靠譜,

匆匆直款後...

買貴了還是小事,

你或許會遇到圖物不符(很有可能),

你還可能遇到隱瞞瑕疵(也很正常),

甚至,你再也沒有收到錢幣(遇到騙子)。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南宋·淳熙元寶)

記得之前,我一直想買一枚南朝的綱目,

心心念念,可卻一直沒有出現。

一次交流會的契機,去了趟產地南京,

在一個錢幣店裡,剛巧碰到一枚,

那時候也不管品相好不好,價格貴不貴,

鬼迷心竅,果斷出手。

花了小兩千,心裡還挺滿意,

結果逛到第二家,同樣的品種,價格只是第一家的差不多一半,品相更佳,

這才追悔莫及。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南朝·孝建)

很多時候,買錢幣還需剋制自己。

且不說量力而行,

即便你有財力,

也需保持冷靜,多看多對比。

畢竟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金·大定通寶)

興致一濃烈,價格就很鹹

有時,看上心儀的錢幣,

主動找賣家談價錢,感覺價格略貴,細看錢體殘缺,你說再考慮考慮。

這時候,賣家告訴你,

“你不要,很多在問價等著要,這種錢幣賣一個少一個,”

你會不會眼熱?

“這價一點也不貴,你去看看現在的行情,包你賺錢,不賺錢退回來,”

你會不會心動?

“一點小毛病正常,何況這種錢幣多少都有毛病,是鑄造問題,這枚算很好的了,”

你會不會不在意?

在賣家的一通“七葷八素”之後,

你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最後還是乖乖的買了單。

後來才發現,

原來這錢幣,永遠買不盡,

原來這價格,根本沒人理,

原來這瑕疵,實在太致命。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新莽·大泉五十)

記得之前,看上了一個泉商的五代錢,

鑄工糙,鏽蝕爛,只是版別少。

一通諮詢下來,“學”到了很多,

據說是他挑了這麼多年原坑,第一次遇見,也算孤品了。

既然是孤品,我一咬牙,一跺腳,

花了同類美品5倍的價,把它拿下。

剛開始還挺喜歡,

後來才發現,這種版別遠不止一例,

再後來知道,這種版別最多算趣味品。

吃一塹長一智,只能認命。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五代十國)

很多時候,買錢幣也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人云亦云也好,

天花亂墜也罷,

錢幣就在那裡,

好就是好,渣就是渣。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北朝·內郭五銖)

頭腦一發熱,錢幣就燙手

有人說,“玩錢幣,沒眼力會被坑”

屁嘞,沒腦子才會!

畢竟眼力關乎天賦和後天的努力,

但是腦子永遠都屬於你自己。

玩錢幣,時刻保持冷靜,

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不僅會在有形中規避吃虧和吃貴,

更重要的是在無形中,

磨礪你的泉識,提高你的功力。

作者 明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