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事件”早有先兆,中興本該省下8.9億美元罰款

近期以來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的禁售事件在國內掀起了廣泛的爭論和反思,總體而言,大家普遍的感覺是“猝不及防”,認為這是一件突發的“意外事件”,以至於事發後消息傳到國內,大家第一反應是惡作劇。而當事人中興也對此毫無準備,中興董事長殷一民直言,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突然休克狀態。

但這真的是突發的意外事件嗎?還是早有預謀的計劃?

“禁售事件”早有先兆,中興本該省下8.9億美元罰款

我們不去討論中興背地裡是否真的觸犯了美國推崇的契約精神,我們回過頭來審視整個事件,會發現,美國要利用半導體對中國動手,這事情早有先兆——

2016年底,那是美國還是在奧巴馬的管理之下,美國商務部長普里茨克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戰略發出警告稱,中國政府對於半導體行業的大規模投資有可能會扭曲全球集成電路市場,導致破壞性的產能過剩並扼殺創新。而更關鍵的是,不久後,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提交了一個提案,裡面提到“半導體工作組的工作計劃非常重要,因為它為下一屆管理層提供一個非常有用的橋樑,幫助保持半導體產業強勢地位的問題在新國家領導團隊到來時處在前方和中心位置。”

果不其然,這個“下一屆管理層”特朗普在上任一年後,遵循著他以“唯有美國第一”為主旨、以保護主義為主基調的施政方略,毫不遲疑地舉起了“半導體”這根大棒,跟中國動起手來。

如果中國在2016年的時候就捕捉到這則信息,並加以重視,是否有可能避免此次的事件?實話實說,當前中國在半導體上跟美國的差距在5年以上,而這5年的差距以當前的發展速度可能需要長達二三十年來抹平,這意味著在近十年內,美國舉起這根大棒中國都無力正面對抗。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特朗普如此著急發起了這場“戰爭”,因為留給美國半導體的時間其實已經不長,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口,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很可能就不再處於“前方和中心位置”。

那這則消息是不是就毫無意義呢?不是,最起碼,如果中興早意識到這一點,或許它能省下此前繳納給美國的8.9億美元的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