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在學校的一些大型晚會中,常常會出現轉播團隊的身影,為不能到場的觀眾獻上一場又一場的視聽盛宴。這些負責攝像、導播、音頻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轉播班學員。

“轉播比睡覺好玩多了”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第五屆轉播班學員賈若禕已經和轉播“相依為命”兩年半了。在這兩年半里,轉播工作的強度很大,一場大型活動的轉播往往需要籌備半個月以上,而轉播完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緩過勁”來。有時候轉播安排得很緊湊,一場結束之後,基本隔兩三天就要準備下一場轉播。但因為能和團隊的同學們一起討論、一起熬夜、一起工作,賈若禕便也不覺疲憊。

轉播團隊裡的攝像往往由男生擔任,因為攝像機、斯坦尼康、配重塊等重型器材對於女孩來說,實在是不友好。賈若禕拎不動的時候也會有人搭把手,幫著一起組裝機器,但不會因為她是女生大家就讓著她,她也不想被讓著,因為每一次機會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賈若禕說轉播工作與課程並不衝突,“大二大三沒有怎麼翹過課,偶爾需要向老師請假,老師也很支持,事後再把落下的課補回來。”她會把在宿舍睡懶覺的時間拿出來參加轉播,對她來說轉播比睡覺好玩多了。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進入轉播班以後,第八屆轉播班學員王博看晚會的關注重點也漸漸變了,“我們原來看晚會的時候,關注的是節目內容本身,現在看晚會的時候,關注的都是’誒!2號機怎麼畫面給飛了?’,還有一些燈光等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你再也不能好好地去看一場晚會了。”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工作中的轉播團隊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工作中的轉播團隊


轉播班的“團魂”

“所有人只要一起做過一場轉播,我們就會變得特別熟。”第六屆轉播班學員李若水說道。她曾擔任過多次大型轉播任務的導播工作。“之前一直沒有想象過一群人會熟得那麼快,我大學裡最好的幾個朋友都是在轉播班裡認識的。”轉播班的氛圍輕鬆愉快,很少有人稱呼“哥、姐”,大家都直接叫她“若水”,時不時還調侃著稱呼她為“水姐”。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轉播班裡有很多外校的學生,每次上課都要坐很長時間的地鐵,他們對轉播工作的熱情令人感動。李若水回憶起不久前的一次轉播,“2018年新年音樂會,有一個北京聯合大學的同學加入我們的轉播團隊,因來回路途遙遠,她乾脆住在我們學校旁邊,儘管她那次只是攝像助理,但她沒有絲毫懈怠。”

每一次的轉播,每一個崗位都付出巨大心血。一次李若水擔任新年音樂會的導播,一連兩個星期熬夜。“交響團給我們曲子的時候,距離晚會還有八天,我們只有七天時間來寫18首曲子的分鏡。”然而一分鐘的分鏡他們就要花費兩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每一次轉播結束,成員們經歷了一番“脫胎換骨”之後,導播都會對他們的工作表示肯定。“這次轉播終於結束了,我們終於可以回去睡覺了,謝謝大家。”這常常是轉播結束後導播對他們說的第一句話。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轉播班的第一份作業

轉播班的負責老師張俊老師向我們介紹說,“其實轉播知識和技能只是基礎的一部分,通過轉播班這個實踐教學平臺去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這才是我們最高的目標和指導思想。”在每屆轉播班的第一節課上,他都會給大家佈置這樣一個作業——“請談一談你對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理解”。剛開始大家可能覺得無厘頭,但這是每一屆轉播班的結業論文,在第一節課上就佈置下去是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大家去思考,把這種思考帶到整個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堅持到最後再回過頭去體味其中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

對此,王博也深有體會,“說到職業素養,第一點就是你要熱愛你的職業。你必須要對你所做的這個本職工作負責。比如說你是視頻技術,你一定要確保直播安全,要對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走線這種最基本的板塊負責。”“負責”是王博對於職業素養體會最深的一點。“我們有很嚴格的規定,比如轉播車裡不許吃東西,以及一些很細節的地方,我們都有硬性要求,因為這些都是必要的規範。很多行內外人士都會說我們這個團隊是一個很專業的團隊。”說到這裡,王博很自豪,“因為我們不是做著玩的呀,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認真地去做轉播這件事情。”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轉播班的學生來自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很多以後可能不會從事轉播工作。對此,張俊老師並不是很擔心,“我們給他這樣一個機會,就是希望無論同學們以後做什麼,在轉播班學到的東西都能夠使他受益終身。”辛苦的轉播活動無形中能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素質。“我們還要求所有學生,無論是做技術方面還是做導播工作的,都要參與到我們收拉線等基礎工作中。這是一種精神和品質方面的教育,無論哪一個現代社會、無論哪行哪業都會要求到的素質。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一些相關知識和職業技能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去年10月份的中網比賽的現場,大家驚奇地發現裡面有二十多個轉播班的同學,從第一屆到第八屆到同學都有。他們有些是跟著中央電視臺來的,有的是跟著其他機構的轉播團隊來的,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轉播班學員。轉播班到今年辦到第十屆了,轉播班學員這個身份,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一脈相承的緣分。

穿梭於各大晚會,身負攝像、導播、音頻要職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供稿:中國傳媒大學新傳時報

供圖:中傳電視臺轉播團隊

學生主編:金玉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