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幸福年代的孩子上一堂苦難課,是必不可少的愛的教育

摘要: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越戰紀念牆,上面刻著五萬八千個士兵的名字,他們都是在越戰中犧牲或失蹤的。小男孩和爸爸從很遠的地方到這裡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在牆上尋找爺爺的名字,然後在一張紙上,用鉛筆把名字拓下來,鄭重地帶回家。

給幸福年代的孩子上一堂苦難課,是必不可少的愛的教育

這是一本讓人動容的書,

這是一本讓人感悟的書,

這是一本可以讓孩子、大人、全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受益的書。

從啟迪教育意義上說,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也許會超過某些蔚為大觀的鴻篇鉅製——孩子是世界的未來,尊重生命、維護和平、反對戰爭,乃人間之“大愛”,這本書能夠培育一代又一代孩子童心中“大愛”的萌芽。

給幸福年代的孩子上一堂苦難課,是必不可少的愛的教育

尊重生命、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是人類經歷了無數苦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獲得的共識。當今我們的孩子,不知道戰爭為何物,甚至因為崇拜《奧特曼》、《機器人》等動漫角色的無限能量而有些嚮往戰爭、崇拜武器。無需多言,我們都知道,從小培養孩子的反戰觀念有多麼重要。

但是,讓和平年代泡在蜜罐中的孩子瞭解戰爭的實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戰爭離他們的生活太過遙遠,戰爭造成的苦難他們難以理解。《爺爺的牆》讓我們的難題迎刃而解——美國著名作家伊夫·邦廷非常巧妙地從孩子可以理解的、貼近他們生活的角度入手,讓他們認識了戰爭的殘酷性。

給幸福年代的孩子上一堂苦難課,是必不可少的愛的教育

本書的敘事地點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越戰紀念碑”,書中描述的情景,是在紀念碑前發生過的、而且還在不斷地發生著的真情實景——自從1982年建成以來,越南戰爭紀念碑就成為美國人寄託永久悲痛和哀思的地方。碑牆下有許多人們敬獻的花束,不時見到亡者的親屬們來此拓印親人的名字。每天,都會有人在自己的親人或原來戰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留下信件,在這裡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的短劇。

伊夫·邦廷用孩子的視角和語言來觀察和表達這些情景,既容易得到小讀者的理解和認同,也因表現了天真又脆弱的童心所受到的無辜傷害而讓大讀者動容。“我爺爺的牆” ——只有孩子才會以這樣的語言來表述越戰紀念碑,作者用看似淺顯直白的“孩子話”開頭,把我們引入了嚴肅深刻的主題:爺爺在一場戰爭中死了,那面牆上有很多戰死者的名字,爺爺的名字就在其中。

給幸福年代的孩子上一堂苦難課,是必不可少的愛的教育

接下來整個事件的敘述過程,都是以孩子的視角觀察、注意到的,多是常為大人忽略的小細節——他一開始並沒有真正關注、重視、理解那面牆以及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意味著什麼,只是看到那牆“黑黑亮亮的像鏡子”,照出了自己和爸爸以及他們身後的寂寥景色。

漸漸地,隨著所見所聞,孩子幼小的心靈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和殘酷——坐在輪椅上盯著牆上名字看的老兵,殘缺的肢體令他心悸;一對跟他爺爺奶奶年齡相仿的老奶奶老爺爺,在他身邊相擁哭泣的聲音讓他難過;垂頭喪氣的玫瑰花、小旗子、舊玩具熊、幾封信——牆角下各種各樣的東西使他產生疑問;爸爸在太多的名字中終於找到爺爺的名字,反覆撫摸爺爺的名字、輕輕拓印爺爺的名字,爸爸有點含糊的聲音和神情肅穆的舉動讓孩子逐漸體會出他內心的痛苦……看著別的孩子跟爺爺一起去河邊玩兒,聽到帶著學生來參觀的老師的講解,孩子的神情有了變化……

上述過程,作者都是客觀描述,但畫面氣氛的渲染,人物表情的刻畫,讓讀者很容易體會孩子的內心受到了怎樣的觸動,稚嫩的小心靈經歷了怎樣讓人心疼的感悟路程——他越來越清晰地理解了瀰漫在黑牆周圍濃郁的沉痛和哀傷,他說:“

這裡讓人好傷心”。當爸爸安慰他說爺爺很了不起,爺爺的名字能夠刻在牆上是件光榮的事情時,孩子的回答卻是“我也是這麼覺得……但是我更希望爺爺可以在我身邊,帶我去河邊玩兒……我更希望他就在我身邊。”故事寫到這裡就結束了,父親拉著孩子的手迎著陽光走去。

給幸福年代的孩子上一堂苦難課,是必不可少的愛的教育

全書沒有對那場戰爭的任何評價,沒有言辭激烈的控訴,貫穿始終的是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感,

語調始終平實、沉靜;但作品營造的氣氛感染力極強,故事的張力十足,表達出的情感內斂卻深厚。例如,書中沒有直接描述爸爸,而是通過孩子的觀察感悟來表達一個從小失去父親的男人長久而深痛的悲傷:“爸爸在名字之間一直找一直找”……找到之後告訴孩子時“爸爸的聲音有點含糊”……“爸爸在爺爺的名字上擦了又擦,好像想把它擦掉似的,也許他只是想記住這名字摸起來的感覺”……爸爸輕輕地用鉛筆拓印著爺爺的名字……“爸爸低著頭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爸爸一直站在那裡低著頭,我緊緊地靠在他身邊”……讀著這樣的字句,我們跟那孩子一樣感到“好傷心”,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思緒久久不能平靜,忍不住對書中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情節、每一幅畫面產生聯想 ——那又高又長的黑牆上,那滿滿的名字,是多少對父母失去兒子、多少個孩子失去爸爸、爺爺?有多少人終生殘疾?而傷亡更加慘重的越南又有多少個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戰爭實在是太殘酷太可怕了!

這個故事不僅能夠教育孩子,也讓每一個成人對戰爭與和平的要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也是一個讓人覺悟的故事。作者在書的結尾埋下了希望的種子,我們有理由相信,

書中那個身穿紅衣的男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反對戰爭。我們有理由相信,讀過這本書的孩子和大人,會高舉維護和平的旗幟,讓生活的畫面有更多亮麗的、充滿希望的色彩。

給幸福年代的孩子上一堂苦難課,是必不可少的愛的教育

本書作者伊夫·邦廷的確是寫故事的高手,她之所以能用樸實無華的詞語和平靜的語氣鋪陳出令人動容的故事,是因為其作品字裡行間充滿人性的關懷,充滿理性的光輝;而原本嚴肅沉重的戰爭話題,她切入並展示得恰到好處,既讓大小讀者引起深深的共鳴,認識到戰爭的可怕,也不讓人覺得太過悲情,還能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中找到希望,感受到溫暖。

她從孩子的視角組織素材,用符合孩子的心理活動方式表達思想,所以她的作品深受大小讀者的喜愛,她的作品極適合親子共讀

淘寶店鋪:三味童書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