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誰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國際上抨擊中國最多的一點就是中國人沒有信仰。然而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文化|誰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春秋諸子百家時,我們的思想發展到最鼎盛的階段。諸子百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每家都有自己的學術理論和信奉的準則。

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的學說就成為統治中國人思想的武器。這時,中國人的信仰就轉變為皇家推崇的“家國君臣”思想。

儒家思想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年左右,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成為所有學者必讀之物。儒家所倡導的行為早已深深地烙在中國人的骨子裡。

除了儒家的思想外,佛教傳入中國後,也成為一部分人的信仰。但是佛教尚未達到全民信仰的階段,中國人往往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臨時抱佛腳”……這些都是中國人功力的一面,所以談不上信仰。

但是到近代的時候,經歷過個人崇拜和個人崇拜的破除,中國人的信仰問題儼然無處安放。

信仰說到底就是一種思想的寄託,沒有信仰或者說信仰缺失會導致個人行為的無底線化。像近十幾年的老人碰瓷問題、共享單車損壞問題都只是一個表象。

但是,中國人的信仰問題也不能說沒有。大多中國人還是非常重視母親的教誨的。外國人說:“Oh my God!”的時候,中國人喊得是:“我的媽呀!”

所以某種程度上,中國人確實對媽有一種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