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為什麼會崩角、變形、有雜質?怎樣避免?

崩角(角裂、崩邊)磚產生原因

磚坯在行走過程中,磚與磚碰撞或磚與其他物件碰撞造成。

磚坯成型時脫模不順暢所致。

磚坯出窯後在執磚過程中大力放撞造成。

跟蹤處理崩角(角裂、崩邊)磚處理程序

要求各線班長密切跟蹤乾燥入口與窯爐入口的磚坯行走情況,要求釉線機修密切跟蹤釉線磚坯的行走情況,儘量避免磚坯有錯位碰撞速度不合理的碰撞。

要求各班機修、窯工,巡查釉線或窯口發現崩邊、崩角時馬上進行處理並掃去現場的崩邊、崩角,再細心跟蹤檢查處理後的效果。

要求各班窯工、機修,跟蹤乾燥、窯爐、釉線、花機磚避免磚坯走歪或過疏碰撞力過大造成的崩角、角裂。

變形產生的原因

燒成溫度高於產品燒結溫度,出現液相過多的產品不能承受自重變形。

輥棒粘有棒釘或傳動水平及輥棒不平直,導致行走變形。

燒成磚放置由於磚面吸溼膨脹應大於磚底吸溼膨脹應力,成品磚坯上層受膨應力,下層受壓力應力,從而出現磚體冷凍後磚中心上凸的現象(二次返變、龜背)。

燒成溫差曲線控制不合理,上、下溫差造成變形。

磚坯入窯過程偏疏或偏密、或者入歪造成變形。

跟蹤處理變形程序

要求各當班窯工每小時做好各行磚的平直度檢測跟蹤記錄,並做好每小時吸墨燒結度檢測跟蹤。

如果單行磚變形,跟進磚坯進窯狀況,是否走歪,通過電眼和擋板調節,跟進調節後的變化或通過調節變形磚邊上、下火溫及窯壓控制(即助燃霧化風調節),根據變形情況作不同的方法調整。

耷角變形應升高中前底溫和最後兩個區面溫,降低前面溫及後底溫,加大急冷底風,適當減少面風。處理翹角磚的方法與處理耷角變形方法相反,但要視磚的變形情況和燒結度作靈活調整。

磚坯放置或泡水後變形(二次變形凹、凸)時,應全面拉長燒成帶溫度,確保噴槍完全燃燒一致,保證磚坯出窯尺碼、吸水率,同時儘量降低出窯後成品磚的溫度,避免出窯後吸溼過大造成反彈變形。

燒成出現波浪形時,考慮更換有棒釘輥棒,燒成適當提高底溫,通過調節風閘,適當加大窯壓、平行上、下窯溫調整處理。

如出現過火起格變形時,瞭解磚的燒成吸水情況及尺碼,進行降溫處理,控制好變形度和燒結度。

表面雜質產生原因

由於窯爐內前段抽斗的粉塵和鐵鏽水跌落。

由於窯爐噴槍塞槍時在清槍過程中跌落的油漬。

由於乾燥控制不合理,造成乾燥內積水、滴到磚面上滲透擴散或行走釉線時外界跌落的物質。

跟蹤處理表面雜質的程序

燒成後產生有表面雜質,首先分析清楚屬上述哪一類型造成比例多少。

當屬於乾燥粉沫造成時,要求空乾燥用氣吹徹底清乾淨燥頂的硫塵粉沫。

當查屬窯爐配槍屎造成時,要求爐工徹底清理好面槍積碳,調好噴槍最佳的霧化效果,確保沒有熄槍,塞槍現象發現。

當查屬鐵鏽造成表面雜質時,要清理好窯爐前段抽溼鬥和頂面的鐵鏽與粉塵,儘量控制少空窯,避免氣流不穩定造成窯頂及風管落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