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種叫“洋辣子”的妖孽,你知道被蟄後應該先做什麼嗎?

用戶62730091385

這種蟲子看上去非常鮮豔奪目,如果你覺得它很漂亮很可愛,想去捉一隻來玩兒,那你要倒大黴了!這玩意絕不是你的巴掌能惹得起的。



說了這麼多,還沒說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這東西俗稱洋辣子(或者應該叫洋剌子),學名叫刺蛾,也常被稱為白刺毛、扁刺蛾,我們老家叫他棗辣子,通常顏色越鮮豔的毒性越大,刺蛾渾身長滿細刺,刺有毒,有時甚至不需要刺破皮膚,只要沾到身上皮膚薄弱或者軟組織處就會使人皮膚紅腫並有刺痛感,並且很容易引起刺毛蟲皮炎。通常常表現為水腫性紅斑、風團或大片水腫,間有水皰或大皰,多單發或為一小片,不但疼痛,而且讓人覺得搔癢。


如果你不小心悲催的被這種東西碰到了,那麼一定要避免再和它接觸,接觸的地方要用嘴吹,儘量把它的刺毛吹跑,吹不跑的毛可用棉籤兒蘸酒精輕輕掃,也可以用膠帶去粘,目的也就是儘量的減少它的刺毛在皮膚上的數量,然後再用水衝,可以進一步減少數量。

如果你覺得很疼痛的話,可用小蘇打水或肥皂水等弱鹼性溶液沖洗,也可以抹一些鹼性的皮炎藥膏,不嚴重的話,半個小時就不再疼痛了,如果感覺比較嚴重的話,比如有水腫,胸悶,昏迷等情況出現,那就得趕緊去找醫生了。因為個人的體質和免疫力不同,對這種蟲子的毒性的抵抗力也不同,所以不要小看這種蟲子,越鮮豔漂亮的昆蟲或者兩棲爬行類通常越不能惹。


人類的方向

“洋辣子”幾乎是我童年的一個陰影。

農村的孩子可以說很多人都吃過“洋辣子”的虧,應該說沒有被“洋辣子”蟄過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被蟄的多了,自然就有一些經驗了。

1、將馬齒莧的嫩枝葉搗碎,敷在被蟄的地方,可以立刻止痛,但是不能摸。

2、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濃肥皂水塗患處。可以重複一次,一般十分鐘左右就會減輕。

3、在患處抹上一些牙膏,抹過牙膏後患處會感覺十分清涼,大約過5分鐘後疼痛感就會減輕,牙膏迅速凝固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剝落,即可將毒刺給帶出。

最後用我的產痛經理給大家強調一下:如果不小心一隻洋辣子掉在身上了,輕輕地抖掉它即可,千萬不要去拍它,也不要用手直接去捉它,那樣洋辣子的刺毛就會留在你的皮膚上,會讓你痛的死去活來。只怪我當時不知道掉在額頭上的是這麼個妖孽,至今想起來有時還會發抖。

不過“洋辣子”也有惡有惡報的時候,一些重口味吃貨竟然把“洋辣子”做成了“美味”:

用火烤洋辣子罐,殼會爆開,露出裡面鮮美的肉,據說這個需要趁熱吃,否則美味將會大打折扣。反正我是不敢吃的,儘管它曾經傷害過我。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 “田管家”免費農產品交易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你好,民間土話“洋辣子”實際上是指黃刺蛾的幼蟲。也有的人稱黃刺蛾的幼蟲為麻叫子、癢辣子、毒毛蟲。幼蟲體上有毒毛易引起人的皮膚痛癢。黃刺蛾的幼蟲期在6-7月,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晚期。

被洋辣子蟄後建議用膠帶粘受傷部位,可以把刺入皮膚的細毛給清理掉, 其毒是酸性的。可以用鹼面、濃肥皂水塗患處,中和酸毒。一般效果顯著,快則十分鐘左右疼痛就會減輕。也可以使用牙膏塗抹,可以減輕被蟄後皮膚的燒痛不適感。另外還有一個方法是,在被蜇後,用棒棍挑破黃刺蛾的幼蟲身體,找到一綠(或青)的經脈。將其中綠(或者青)的一條取出搗碎,敷在被蟄處。但是在操作的時候注意黑色的經脈一定不能弄破,那裡儲存著毒液。若是這些方法使用後,仍未能緩解疼痛,需向醫生諮詢處理。


農業小胖

首先說明一下,這種叫洋辣子的鬼東西不光農村有,城市照樣有。這個洋辣子的確是個令人厭惡的壞東西,我小時候也被蟄過,被蟄後火辣辣的疼,會有一小塊紅腫。這種毒物的毒液是酸性的,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洗,在洗之前最好弄個封箱子用的膠帶把傷口粘一下,儘可能的把那貨的細刺粘出來。也可以用牙膏抹一抹。我的記憶會有一兩個小時疼,慢慢就會好點,一兩天就完全好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把洋辣子挑破,取出其青綠色經脈搗碎敷在傷處(黑色那條是毒液,千萬別動),據說有奇效,但我沒試過。有些人皮膚過敏,可能會導致大面積紅腫等更嚴重後果,就要去就醫。

洋辣子的學名叫褐邊綠刺蛾,危害人間最大的是它的老熟幼蟲。這種幼蟲有25到28毫米長,寬7到8.5毫米,長方形,黃綠色,頭小,身上長著毒毛和突刺,長得很怪很恐怖的樣子,像科幻片的外星異形。這種害蟲主要以闊葉樹的葉子為食物,既為害植物樹木,又傷害人類。平時它們潛伏在葉子上,身體綠色的使人很難看清楚,人們一碰到它就被蟄了。城市的梧桐柳樹等綠化景觀都可能蟹伏著這些妖孽,一有機會就蟄你一下,弄得你又疼又癢,火辣辣的難受幾天。有時在林蔭道上走路,這種鬼東西會突然掉到你的脖子上,就把你給蟄了,防不勝防。

對這種害蟲,有多種防治辦法,可以人工挖蟲繭燒死,還可以人工捕殺幼蟲。成了飛蛾成蟲後可以用燈光誘殺。當然大面積殺滅還是需要用農藥,現在有許多生物農藥可以殺滅這些害蟲,又對人體相對損害較小。為了減少被蟄傷,在撥弄闊葉樹木葉子時,儘量注意,不要碰到這種害蟲。


時空通訊

洋辣子真是一種妖孽,甚至於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明明沒有這種東西,人們也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訴說這種生物的可怕。

這種生物的學名叫做褐邊綠刺蛾,屬於刺蛾科,是一種非常讓人頭疼的害蟲,主要以闊葉樹的葉子為食物。而他們的幼蟲,就是可怕的洋辣子。而且刺蛾科的蟲子全世界一共有1000多種,他們的幼蟲身上都會充滿了密密麻麻的、各種形狀、有毒或者沒毒的刺。(上網搜圖片真的是把我噁心的快吐了)

↑褐邊綠刺蛾↑

↑褐邊綠刺蛾幼蟲↑

洋辣子身上的刺主要是通過毛孔進入身體的,你的手掌上雖然也有汗腺,但是數量較少、直徑較小,所以如果你用手掌觸碰,有很大的可能是不會被螫傷的。但是手背這種地方毛孔非常粗大,一旦一不小心碰到洋辣子就很容易被刺扎入。

這種刺上的毒素是一種蛋白質毒素,雖然不會讓你死或者大病一場(對這種毒素過敏的人除外),但是持續的火辣的疼痛還是會讓你死去活來,甚至於這種疼痛會持續超過一個月。而且有一件非常悲劇的事情,這些毛刺即便脫離了洋辣子的身體,其毒性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有些人莫名其妙的身上某個部分開始劇烈的火燒一樣的疼,很有可能就是這種刺從洋辣子身上掉下來之後,不知道是被風吹的、還是不知道你在哪兒碰上的,就讓你被紮了。

處理方法的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物理去除依然紮在皮膚上的毛刺,可以用膠帶之類的東西反覆粘黏疼痛部位,另一個就是化學方法中和這種毒素:

處理方法:早期患者可使用橡皮膏(醫用膠帶/膏藥)於皮損處反覆粘揭以去除毒刺,減輕皮損發展以及縮短病程。後用鹼液清洗(10%氨水、肥皂水、4%碳酸氫鈉、3%氫氧化鈉等),外敷季德勝蛇藥片。必要時服用息斯敏消炎鎮痛,繼發感染可使用紅黴素軟膏,全身症狀需對症治療,多數患者可在15~20天內痊癒。

總之,如果被洋辣子螫傷了,就用鹼性物質對毒素進行處理,最有效的當然還是低濃度的氨水、鹼水,有人說用牙膏可以止疼的,也基本上是用了牙膏呈弱鹼性的特徵,或者有用鹼面面團揉搓受傷部位的,都是可以的。

總之,洋辣子這種東西,真是太噁心了!嘔……


SilentTurbine

題主是江浙一帶的或者東北的人吧,看到了“洋辣子”這個妖孽,我又想起來幼時被它蟄後那種火撩撩的感覺,也說不上來具體是什麼樣子,總是又癢又熱又疼又麻,這個妖孽常常躲在葉片上尤其是小柳樹、桃樹、柿子樹、楊槐樹葉子上很多,還有玉米葉子上也不少,通常對它都是敬而遠之。說實話,現在還挺懷念的,好多年沒回去了,回去了也沒帶幾天,更是見不著,以前被蟄後,基本上使用肥皂搓或者用風油精凃,雖然有點效果,但是也不太明顯。

看到了這個問題,我特地查了查,以前還真不知道,這種生物的學名叫做刺蛾,俗名洋辣子、觸子毛、刺毛蟲、活辣子、帶刺的毛毛蟲,多以植物葉片為食。這種生物不是我國的特產,全球都有,在我國分佈範圍極廣,不僅僅在江浙一帶有分佈,在東北、山東、河北等北方地區也有分佈,在兩廣兩湖福建等南方地區更是不少。這種刺毛蟲沒有腹足,幼蟲稱為荊條虎,體色鮮豔或略帶有淡黃色,常常寄生在玉米葉子、槐樹、桑樹、楊樹等上面。刺毛蟲身體表面的毒毛和刺毛非常多,中央為管道,內含斑蟊素等毒素,當毒毛觸碰人體時,便會釋放毒液,引起皮疹,出現疼、癢、熱、麻、辣等症狀,並會有一定的腫脹。

由於其毒液有一定的酸性,所以被蟄後,可以用蘇打水、肥皂洗一洗、搓一搓,也能夠用風油精,能夠稍微緩解一下“火燎燎”的那種感覺。


奮鬥在京都

沒想到“洋辣子”這個俗稱還有如此多的共鳴。畢竟每個地區的方言和對某些動植物的叫法差異還是很大的。

洋辣子估計是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們的心理陰影,看到那個圖片都感覺一陣一陣鑽心疼。洋辣子主要是在一種樹葉像❤的樹葉背面,種樹既有高大的,也有矮小叢生的,尤其是農田的田埂坡面,或者菜地旁,因此,在放牛時,若不小心被碰到,那就可以成為你抹不去痛苦記憶。



但是,有一天看到位大神竟然用手去那這個洋辣子,而且放在手掌心竟然沒有任何異樣。這哥們肯定沒練鐵砂掌,因為一起長大的。直到後來才知道說是手掌沒有毛孔。洋辣子傷人是因為其全身的纖細毒刺會順著毛孔突破皮膚防線,讓毒素進入皮膚從而引起毒性反應產生火辣辣的疼痛感。





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各種蟲咬或者跌打損傷均有相應的藥膏乳劑來處理。那時候頂多就有個花露水就不錯了,所以被洋辣子蜇了,除了幹忍著,好像還可以用絲瓜葉捏出汁敷在上面止疼,至少捅馬蜂窩被蜇了會這樣處理。那紅腫的疙瘩一碰就火辣辣的痛啊!



年少時的記憶現在回家也比較難找到舊景來生情了,田間地頭去的少了,類似的樹似乎也少了,更主要的是洋辣子出現的季節我們都在城市裡奔波呢!春節回家時,萬物都凋零了,只有零散的幾塊麥地或油菜顯得有點生機。又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問題。


柳小慶

首先說叫它洋辣子是不對的,應該是洋剌子,而且這種東西可不是隻有農村有,應該說是隻要有樹的地方就可能有,通常是有果樹的地方居多,但是槐樹榆樹這樣的書上也可能有。記得小時候玩耍時最容易在棗樹上見到這種東西,所以我們那邊都叫它棗剌子,我印象中沒有在其他果樹上看到過這種東西,只記得在棗樹上特別多。


在很小的時候並不知道這種東西有毒,反倒覺得它身上的花紋很奇特,還把它弄在樹葉上欣賞它,後來有一次不小心碰到,幾乎立即就疼得直叫喚,才知道這傢伙是有毒的,之後再摘棗的時候就很小心了。

洋剌子的學名叫刺蛾,是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刺蛾科昆蟲,不同的地方有對他的不同稱呼,有的地方叫它小老虎,有的稱它為八角虎,花虎子,既然用老虎來形容它,也說明人們對它的畏懼心理了,另外有一點可能就是由於它身上的花紋和老虎有一點像。這種東西喜歡待在陰涼的地方吃樹葉和果實,其他灌木和莊稼上面也可能會有,這東西不喜歡陽光和水,由於植物頂部通常比較曬,所以這東西大多會待在底部,並且在葉子下面,這就使得人們很容易就觸碰到它,而且它也常常會從樹上掉下來,如果落到人的皮膚上,之後的感覺會讓人記一輩子的。


我們所說的洋剌子、棗剌子,小老虎等等的都是說的刺蛾的幼蟲,就是它在變成蛾子之前的時候,這東西頭部和尾部都會角,上面有絨毛,這些絨毛像刺一樣,毒性很強,實際上它就是靠這些東西保護自己的,而人的皮膚比較薄,一般碰觸就會讓人疼痛難忍又奇癢無比。

那麼如果被洋剌子蟄了怎麼辦呢?其實方法也不少,最好是先用膠帶把它的絨毛粘走,然後塗抹牙膏,症狀會得到緩解,農村也有用馬齒莧菜弄成汁塗抹的土辦法,據說也很管用,不過一個公認很有效的方法則是還用洋剌子來治,可用以其之道還治其身來形容,具體是將洋剌子弄爛,把它體內綠色的汁液塗在被蟄的地方,據說很快就好了,而且似乎還很解氣有沒有?


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時需要注意,一定不要用它體內黑色的東西塗抹,那是有毒的,而是應該用綠色的東西,那應該是它吞下的樹葉或者果肉,是無毒的,不清楚這種土辦法有什麼科學道理?但是據說很管用。

但是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用洋剌子的綠汁塗抹會很噁心,所以本人也認為沒必要用那種方法,最好是用膠帶先粘一下,儘量的去掉毒毛,然後用肥皂水清洗,因為洋剌子的毒液是酸性的,而肥皂水是鹼性的,可以中和一下,消去他的一些毒性,然後再塗上一點牙膏,涼涼的感覺也會緩解疼痛,等一個小時左右牙膏幹了弄掉即可,牙膏也會帶去剩殘餘的毒毛,這時候基本就會完全好了。


科普大世界

洋辣子又稱刺蛾,有毒,沒有被它欺負過的不能算正宗農村人,多寄生於香椿樹葉和玉米葉 上,小時候看見椿樹和玉米地都是繞道走,如不小心碰上了,那滋味……怎一個“痛”字了得。甚至還有頑皮的學生用此物整蠱過老師,老師的那一聲驚叫至今還記憶猶新。

這世上總是一物降一物,如不小心被它欺負了,農村的土辦法有三種:一是把洋辣子砸碎,用它的汁水塗抹,不過有些人受不了那種顏色,看著噁心。二是用產婦的奶水塗抹效果不錯,就是不容易找到。三是一種俗稱貓兒眼草,又叫澤漆,把它折斷冒出的白漿塗抹在患處 ,立竿見影,但要小心擦在衣服上,很難洗掉。


老向5901

說起洋辣子,農村的朋友一定經歷過被它身上的毒刺所支配的恐懼,而這種洋辣子專門靠樹木、植物上的葉片為食,有可能在路上走著走著就會從天掉下來洋辣子,而這時候身上就會出現火辣、癢痛的感覺,雖然不至於讓你受到生命威脅,但至少會讓你幾天坐立不安。那麼被洋辣子蜇後應該先做什麼呢?

1.用膠帶處理

因為洋辣子攻擊人的方式就是其中的毒刺,而想要止痛的話就要將毒刺拔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立馬用膠帶粘住,這樣就可以清除大部分的疼痛感。

2.食用鹼或牙膏

因為洋辣子的毒素呈現酸性,所以在化學上就要用鹼性物質中和。而農村最不缺的就是食用鹼,這樣就可以解除大部分的痛感。當然也有很多人用牙膏塗抹在患處,這樣也能起到相應的效果,畢竟牙膏也是微弱的鹼性物質。

3.馬齒莧或絲瓜

一到夏天農村到處都是馬齒莧,這時候就可以用馬齒莧來緩解疼痛。將其搗碎成汁狀然後塗抹在患處,這樣塗上去就能立刻感覺到效果。用絲瓜也是同樣的道理,將絲瓜捏出汁水擦拭患處,等待兩分鐘後就能見效。

4.以毒攻毒

想要立馬見效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毒攻毒,被洋辣子蜇了後不要驚慌,把蜇你的兇手找到,把它捏扁後就會有汁液流出。而它體內的汁液就是最好的解毒藥物,塗抹在患處後就不會感覺到疼痛。


關於洋辣子大家都知道它是害蟲,但誰知道它已經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甚至這種東西已經被國人吃得快找不到了,要知道它的市場價為200元一斤,就因為供不應求所以才賣的這麼貴。面對這樣的市場行情,小夥伴發現新的商機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