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未來能不能實現永生?

初見甚念

如果有一盞神燈可以許願,可能很多人都想要永生吧。

畢竟,太陽照耀地球46億年了,還將繼續照耀50億年。和太陽一百來億年的壽命比起來,即使是百歲老人的一生都顯得短暫得不能再短暫了。

所以古人煉丹修仙,現代人冷凍身體,都想要青春永駐、長生不老。就連奇幻愛好者都想喬治啊啊馬丁大爺筆下留情,讓角色能夠活到最後。

喬治啊啊馬丁大爺最近登上了雜誌封面,圖片來自馬丁大爺的官網。


如果把人體看成一臺機器,那麼當某個零件壞了,趕緊找一個新的換上,身體就又能正常工作了。這樣看起來,如果將來醫學進步了,能夠製造人體的各種“零件”,那麼永生也許並不是夢想。

這裡我們討論的,不是電視劇裡那種簡單的“再活五百年”,而是可以不考慮宇宙年齡的、真正的永生。

雖然這樣的永生會帶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既難以解決也無法迴避。

問題一:當所有的“零件”都換過一遍之後,這個人還是原來那個人麼?

這個問題古希臘人在兩千年前就開始思考了,講的是有一艘船叫做特修斯之船,如果船上的木頭逐漸被更換,當所有的木頭都換過一遍之後,那這艘船還是原來那艘船麼?如果不是,那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是原來那艘船的?

問題二:如果人類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了升級,那麼人類還是原來的人類麼?

人類的大腦只有有限的容量,恐怕無法應付永生帶來的無窮無盡的信息。那麼如果對大腦進行升級,比方說跟超級電腦相連,那麼是電腦成為人類的一部分還是人類成為電腦的一部分

問題三:如果人類的思維和行為因為永生而徹底改變,那麼人類還是人類麼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到點收卷,很多事也是有截止日期的,這個截止日期,英文裡叫deadline,意思是“死線”。

正是因為有了“死線”,有些事情才得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正是因為不能永生,才會讓人類急切地想要去做一些事情。小時候想快點長大,長大了想要早點結婚,結婚了想趕緊生娃,有了娃又盼著快快長大。

而永生,會改變這一切。

比方說,永生的情況下,可能不會有“快點”、“趕緊”這種想法,可能不會問“什麼時候實現”這種問題,因為早點晚點又有什麼關係,不管什麼時候對永生來說都是一樣的。

再比方說,人生意義這件事,在永生面前,可能會喪失意義。這樣的情況下,人類發生徹底的改變,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有一種永生的生物,長得不像是人類,想法和行為也不像是人類,現在的我們會覺得是同類麼?

最後回到題目中來,

永生也許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永生的人類可能就不再是人類了。所以,你真的想要永生麼?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分享和關注。

如果您有感想,請留言多指教。


喬小海

人類永生不老!豈不是成了老頑童,如真能實現的確蠻好玩。從古至今,人類追求長生從未停止過。古有秦始王,差人下東洋尋找能長生藥的傳說。今有科學預言,未來50年內,人類將實現永生。何曾想,在100多年前,人類的壽命不過四五十來歲。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改善與提升,當下的人類壽命比之提高了三十多歲。因此,科學的魅力的確讓人類因夢想而永生。

根據未來學家雷蒙德·科茲威爾的預言,人類將在2050年前後,將會實現人機結合,幫助人類實現永生。這話聽起來,太不可思議,且有點神話。不過,這一切正在科學實驗室裡面進行著。通過計算機智能技術與生物學相結合,實現取代人類的大腦。到那時,誰是人?誰是智能機械?很難區分。這種帶有顛覆性的科學預言,是否能夠實現,現階段只能是實驗論證階段。在未來是否能夠實現,目前還不好說。


汽航島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你怎麼會長生不死?從古至今,地球上經歷了無數人,沒見哪個人能長生不死,能活過100年就是極稀少的了,想長生不死?真是做夢。

是啊!長生不死,一直是人類追求的夢想,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所以每個人都想好好活著。當年秦始皇為了求長生不老藥,派徐福攜3000童男童女下海找仙人求藥,後來的漢武帝、唐太宗等很多的皇帝也都想方設法追求過長青不老,最常見的方式是吃丹藥,不過往往吃了之後死得更快。但是不管怎樣,這都體現了人類追求長生的夢想。

那麼人類真的就不能長生不老嗎?我認為不是的。以前的時代,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由於科技和生產條件的限制,人類追求長生不老不能如願,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許人類的這一夢想,這不期然之間就實現了,而且我相信,這一夢想的實現就在不遠的將來。


如今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都在向前推進,從人體生理方面來說,人的神經細胞壽命最長,它會和人的壽命一樣長,如果人的神經細胞也能更新的話,那麼以人的軀體為基本的生命的長生不老夢想基本上就實現了,因為醫學技術的進步會讓人的軀體包括內部的器官變得可以更換,所以當人的某個器官因為老化或者受傷而危及生命的話,那麼更換一個就可以了,只要神經細胞長生不死,這個人的自我意識就會永恆存在,那就等同於永生了。

基因技術的發展也會對醫學技術帶來徹底性的變革,未來基因技術的進步會從基因上改變人類生病和衰老的根源,讓人類告別生病和衰老,並且給予神經細胞以更新的改變,這樣的話,人類也能近乎於走向永生。

其實不單是醫學技術,今後人機結合的技術也會有長足的進步,人的身體將會以與機器結合的方式出現,這也會大大延長人的壽命。

如果不計較生命承載體的話,如果把人的意思轉化到機器人上面,那就更容易永生了,如果機器磨損老化的話,換一下零件就可以了,再不行就把自我意識重新拷貝一下,放到一個新機器人上,甚至還能複製拷貝,這樣不但可以永生,還可以輕鬆創造多個自己,想想面對很多個自己,都會覺得有點嚇人了吧。

所以我認為只要人類不發生自我毀滅的戰爭,或者自我毀滅性的科學技術,未來達到永生根本不是事兒,甚至可以說永生是肯定會實現的。


科普大世界

人類未來還是有可能實現永生的。這主要得益於醫學的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人類探測太空能力的提升。

首先,隨著醫學的發展,特別是克隆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造出很多器官,從而可以將功能出現問題甚至衰竭的器官換掉,從而延長壽命。

相比現在利用其他人的器官進行器官移植,從自身克隆的器官好處要多得多。就拿移植最多的腎臟來說,首先就有腎源的問題、其次還有排異反應的問題,而後者對被移植者來說經常是致命的。所以可以預期,如果未來器官克隆技術發展成熟,器官移植技術繼續發展,人類未來極有可能實現永生。

其次,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像目前手機可以給盲人引路一樣,大大提高人類感知大自然的能力,因而幫助人類保證認知水平一直處於穩定。人類現在越來越依賴各種家用電器來幫助自己完成很多工作,如洗衣機、電飯煲、電壓力鍋、掃地機、洗碗機等等,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甚至可以模仿人類思維,從而作為人類的另一個大腦,幫助人類進行思考等高端活動。使人類不僅能夠通過器官移植保持身體的永生,也能保證人類思維的永生!

再次,隨著人類探測太空能力的發展,地球不能承受的人口壓力也可以向太空其他星球轉移,解決人類永生以後,空間不夠的困境。當然,這裡面最大的問題還是能源問題。去了太空的其它天體以後,更要面對能源問題。這一點隨著技術的發展,核能利用的安全及廢料處理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甚至在太空的其它天體也可以利用核能這種超級能源來解決。屆時人類的活動空間就是全宇宙,即使永生,也不愁生存空間!

總之,人類在器官克隆及移植、人工智能輔助思維、太空探測及核能利用等技術的幫助下是極有可能實現永生的!屆時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怎樣才能活的有趣味、有意義!所以,各類文藝作品、娛樂活動、休閒活動即使在未來也會變得極其重要!


地震博士

人類永生有兩個含意:一個是人整個機體通過某些方法,大致保持一直存在。另一個是人只是將人的意識和經驗保留到新的肉體,或某種實體中延續。

第一種實際上是將整個體系,包括其體制、功能都保留至永遠。這基本不可能。其實無機物也有壽命,它們功能、體制都非常簡單,都難於永生,況且複雜的生命有機體,即便是開放的耗散系統也做不到體系的永存或永生(可不斷複製)。

第二種實際上是將人的信息保留到新體系下延續。信息的確可保存和複製,但對於人這種極其複雜的意識信息,完全複製保留幾乎不可能!不要被幾個不懂科學的商人忽悠,以為未來幾十年就能利用什麼計算機“計算”你的意識,然後保存下來。如果這些人認為可以的話,希望他們帶頭示範一下!

人類永生也只是理論上的,第二類方式。什麼人機結合永生,器官無限更替永生,這些僅僅能延長人類壽命,永生不可能。因為任何體系,如果包含的功能、機制越複雜,其信息含量越大,體系越容易垮掉。這與電器功能越多越易壞是一個道理。

未來人類做到壽命千歲,甚至萬歲也不是沒可能,但是,永遠不死,沒可能!


譚宏21

碳基生命體達到永生優點難,受限於端粒的能力,衰老可能不可避免。但是永生是否真的不可能?答案似乎並不是否定的。

機械人

機械零件可以量產,不用擔心缺貨,可以隨意替換,不用擔心排異反應。如果人類實現了機械化。那麼我們甚至不用擔心疾病的困擾。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機械器官達到使用年限後將其替換。稱為機械人後,我們將擁有更大的力量與速度,更快的大腦,更短的反應時間。也許我們都能想機械戰警一樣威風凜凜。

無機人

如果可以不基於碳基生命體,將人類改造成無機生命體。例如硅基或是別的元素,從設計時就規劃好生命體的形式。我們的未來很有可能像曼哈頓博士一樣,稱為永恆的存在。

雲存儲

如果上面的例子中,你還擁有肉體,那麼運用雲存儲,你真的可以實現不需要肉體的精神永生了。

在電影《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中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人們死後,意識會被聖朱尼佩洛。你的意思將以數據的形式永遠地存在於這個小鎮。到那時,人類真的就是計算機控制下的一堆數據。

擔憂

電影雖然美好但也讓我不經後怕,《聖朱尼佩洛》不就是正面版的《黑客帝國》?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由於我們的壽命有限,我們才會一代又一代不斷探索,社會才能發展,文明才能進步。

如果有一天真的實現了長生不老,人類會異常珍惜生命,因為死亡的代價太過巨大,那麼我們還能夠那樣去探索,會不會出現了惰性,導致社會止步不前。我們不會想去進步,也沒有下一代需要繁衍。

長生不老的一代也許就是最後一代的人類了。



兔肉菌

燈塔水母都不會自然老死,所以人類長生不老不是夢,相信到了以後科技的發展,最終能把生命的奧秘解決,到時候還怕不能解決死亡(當然這隻能指自然死亡)問題嗎?

近代科學發展迅速,在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下,也開始研究了許多關於壽命有限的原因,試圖想解開不老之謎。儘管如今科學研究技術有限,試圖解開生命奧秘也很迷茫,不過也發現了一些與人體壽命息息相關的原因。

基因一說

身體無時無該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新生的細胞註定要替代老去或死去的細胞,比如肝的更新週期:5個月;肺的更新週期:2到3周;皮膚的更新週期:28天;大腦,眼睛基本與壽命相同。於是我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如果新細胞一直替代老細胞,那麼人體是否就能達到永生?

以上一個問題位基礎,科學家們開始了研究,發現遺傳物質決定細胞分裂次數。正常體細胞是有分裂次數的限制的,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決定定的。原癌基因控制細胞的正常分裂,抑癌基因控制細胞的不正常增長。兩種基因是由多種DNA片段構成,當其正常時只能分裂50次。當兩種基因突變,細胞開始癌變,此時細胞就會無限分裂,這也就是癌細胞異常頑強的原因。

端粒一說

端粒,簡單解釋就是DNA末端的那一段特殊序列。

染色體不僅要控制其他蛋白質的合成,它自身也需要被不斷的拷貝,分配到新的細胞中去。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問題,在合成新的DNA鏈的時候,需要有一個起始物先與原有的DNA模板結合,按照和相應鹼基配對的原則,形成新的DNA鏈。

而這個起始物(引物)就像拉鎖最先端的那個扣,不過在生物體內這個引導DNA合成的“扣”並不是DNA,而是一小段RNA序列,這段序列會在DNA新鏈合成後被切除。意思就是,與最初的DNA模板相比,新合成的鏈就短了這節由RNA替代的序列。這也說明了細胞每進行一次分裂,兩端的端粒都會縮短,當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細胞變不能進行分裂。

自由基一說

細胞在新陳代謝中,能產生一種叫自由基(遊離基)的化學物質,自由基極不穩定,非常活潑,易容易與其他複製發生反應,從而使物質喪失活力,比如自由基RO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循環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

“死亡激素”一說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登克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裡的腦下垂會定期釋放一種能抑制或干擾人體利用甲狀腺激素,該激素能使細胞對甲狀腺激素的利用率變低,一旦細胞不能利用甲狀腺激素以後,將會迅速的開始出現衰老。他發現人類只進入青春期後,垂體就開始定期釋放這種“死亡激素”。

生命的奧秘以現在的科技不能解決,但是相信到了以後科技水平的提高,一定能完美的攻克人體奧秘,此時想不長生都難了。


Mr生活家

自古以來,人們都希望得到永生。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壽命也大大增長,目前人們的平均壽命基本上是75歲。

可以看出,壽命和醫療制度醫學發達程度有關,如果人類要實現永生的話還得從科技入手,但是隨著現在科技進步,原來以後的壽命200歲,300歲,400歲,基本上是有可能實現的。

如果人家要永生,但是肯定不能依託肉體的存在,因為肉體他是有限度的,所以應該也另外一種形式存在。第一種形式就是機器人的方式存在用用機器來代替肉體,這樣就可以防止肉身老化而死去,

第二種方法就是把你的思維儲存起來,轉移到機器人身上,這樣你就可以用機器人的軀體持續活下去,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方法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如果說機器人發生故障,記憶刪除了,你這個人也就相當於不存在了。

第三種就是一顆生物技術,一顆生物技術來激活死去的細胞,重新長出新的細胞,這樣源源不斷的生產新細胞,把人類也就不會死去了。

原來現在也大膽的猜測,更高級的文明,他們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存在,然後操控的地球。他們這種精神力量,也就是永恆的生命。

你們覺得哪一種長生的方法更靠譜呢?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我會積極的和大家討論。


科學劉小酷

可以的,但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個人永生。人類的進化即將進入轉折點,而加快這個過程的就是人工智能,提出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人從動物進化而來,自從懂得交流協作後,人類就開始逐漸融合,能力越來越強大,以至於自然界已經無法限制人的發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也超出了自己的身體,這副皮囊已經裝不下人的腦子了。或者說身體是自己的,而腦子想的卻是全人類全宇宙的。其實這是矛盾的,有矛盾就會有進化。而進化的方向就是脫離個體,進一步融合,最終成為一體。以前我也經常說人類進化的方向是:從動物走向社會,從肉體走向靈魂。人的定義將是精神上的,而不是肉體的。也許將來地球上只有一個大腦,我們只是這個大腦的某個終端。當然,這個終端更有可能是機器,而不是我們肉身,人的這身肉體、所處的這個地球均約束不了人類的大腦,人的精神世界終究會脫離肉體,遠離地球。而我們的這個身體僅限於在地球使用,要離開地球我們將只能使用機器身體。人的精神世界加上機器的載體必然是人類未來的進化方向。最後還是回到那句話:我們進化的最終目標就是我們自己現在認為的神,或者反過來說我們現在認為的神就是未來的我們。


凝望深空

如果你看過《X戰警》,你一定還記得金剛狼受傷後迅速進行自我癒合的片段。而當我們還在驚呼科幻片的神奇時,有沒有注意到,科幻正在照進現實……

看過電影《X戰警》的人,都覺得金剛狼一角酷斃了,因為他擁有強大的自我癒合能力,受傷之後數秒內便回到體膚完好無損的狀態,可謂是“百毒不侵”。

而觀影之餘你一定會好奇,300年後的未來,電影中金剛狼受損的身體實現自我癒合的科幻奇蹟,是否能照進現實?

答案是肯定的。

現在,科學家們通過再生醫學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或許100年後,我們每個人都是金剛狼?

說到再生醫學,細胞註定是繞不開的東西。

咳咳,細胞?!細胞是什麼鬼?!(童鞋,你是不是已經把高中時期的生物課內容全還給老師了......)

別急,讓我們帶著顯微鏡來探個究竟。(下方高能預警!)

吞噬細胞:(多數情況下,病原體可以被吞噬殺滅)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胞)

精子細胞:(你懂的)

細胞分裂:(是指活細胞增殖其數量由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細胞的過程)

癌細胞生成:(癌細胞是一種變異的細胞,是產生癌症的病源,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有無限增殖、可轉化和易轉移三大特點,能夠無限增殖並破壞正常的細胞組織。)

在對體內的細胞有了一個基本認識之後,你也許還是會繼續疑惑:

細胞可以像金剛狼那樣修復受損、衰竭的器官嗎?

細胞可以讓我們的親人、朋友免受癌症的痛苦嗎?

先不說高大上的理論,來看幾個案例吧:

案例一:日本利用幹細胞再造眼角膜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成功將他人的iPS細胞轉換為視網膜細胞後,移植入可能面臨失明的視網膜病變患者體內。2014年世界首例 iPS細胞手術使用 的是患者自身的iPS細胞。而此次在臨床手術中利用他人iPS細胞則屬於世界首例!至今為止已實施原定目標的5例移植手術。

案例二:英國幹細胞科學家揭示神經損傷可被修復

案例三:科學家成功實現幹細胞3D打印

近日,瑞典的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已經成功地實現幹細胞的3D打印。他們不僅將3D打印的人類軟骨細胞植入小鼠,而且在植入後能夠生存下去,並能夠成長。細胞在3D打印後立即植入,並在小鼠中成功形成自己的血管網絡,這向最終3D打印人體器官植入邁出了重要一步。

案例四:美國科學家首次利用iPS細胞培養出心臟

近日,美國科學家通過體外再生“功能性的人體心肌細胞”的方法創造出了工程化的人類心臟。“培養出功能性的心臟組織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難”,Guyette說道:“這包括提供一個能夠支持心臟功能的支架,一群分化除特殊功能的心臟細胞以及適宜細胞生存與發揮功能的環境”。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們共收集到了73顆人類心臟,同時利用iPS技術分化得到5億個心肌細胞,之後將它們種植到了“拆包”的心臟組織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體外培養,從心肌細胞分化出了較為完整的心臟。這是第一次利用iPS細胞培養出心臟的成功案例。

看到這裡,你的內心OS或許是:

正如1993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Richard J. Roberts所說:“多數人都落後於科學新發現。”

下面這段視頻或許將改變你的想法——

辣麼,對於中國來說,能否在不久的將來讓再生醫學造福國民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

在這場疾病和科學的賽跑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活著,活到能放心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再生醫學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