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現在在俄羅斯化還是在歐洲化,你怎麼看?

萊蒙夫人

歐洲人對中亞有兩個判斷:

第一,蘇聯解體前,中亞通過俄羅斯瞭解歐洲文化,當時歐洲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俄羅斯是歐洲的鄰居,算是半邊緣地帶,扮演橋樑作用。當時的世界,以歐洲為中心,越到外圍越落後。中亞在俄羅斯帝國/蘇聯的統治下,自然具有文化自豪感,也願意接受俄羅斯的文化。而俄羅斯的飲食、穿著、行事做派,其底色都是歐洲化的。

第二,蘇聯解體後,中亞五國開始繞開俄羅斯,直接接觸歐洲國家,從而直接面對美國、歐洲、中國的影響。中亞國家在獨立之初,難以隔斷和俄羅斯的聯繫,特別是飲食起居的傳統、語言聯繫(多數國家仍然重視俄語教學)、能源和交通聯繫等。中亞仍然相對閉塞,因此,中亞的獨立並非俄羅斯化的終結,而是開始同步接受俄羅斯、歐洲、中國的影響。

就我個人與中亞學者、外交官的交流來看:

中亞國家在內心深處更向往先進的歐洲文明,希望建立歐洲那種教育、社會保障制度,希望具有歐洲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相對而言,俄羅斯的影響在衰退,中國的影響僅僅侷限於經濟和投資領域。中亞國家對中國的崛起,充滿羨慕但是並不嚮往,並不親近。這說明中國的軟實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種軟實力大到宏觀政策,小到駐外勞工的待人接物、交通出行習慣,都是需要注意的。可以說,光是衛生習慣(比如中亞人講衛生、隨地吐痰很少)、交通習慣(亂闖紅燈、亂扔垃圾)就大大限制了中國對中亞國家的吸引力。


布萊克懷特

中亞國家目前去俄羅斯化的腳步一刻不曾停留,正走在多元化的路上。至於歐洲化,以後可能性極大,但目前不明顯。


不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事實圖景愈來愈多、脈絡愈來愈清晰:自格俄戰爭開始,阿布哈茲、南奧塞梯一併被俄羅斯鼓動分離格魯吉亞後,特別是烏克蘭事件的爆發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就此與俄羅斯走上了不共戴天之路,“向西看”戰略已是大勢所趨板上釘釘。格烏兩國目前已被北約和歐盟接納啟動了歐洲化進程,烏克蘭更是決絕先後退出獨聯體,中斷與俄羅斯的多項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往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曾經要與俄羅斯談婚論嫁“合併”的白俄羅斯,繼削減來自俄羅斯的電力供應份額後,竟然破天荒地向世界宣告:國名堅決去“俄”,從此名號——白羅斯!



其它國家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走在路上:


今古達觀

既不是俄羅斯化,也不會是歐洲化,而是會與我們一起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俄羅斯現在自身經濟形勢不妙,在對中亞的影響也就只有一些地緣政治上,軍事上的影響。一個處在經濟弱勢中的國家,不會成為其它國家的榜樣,也沒有那個經濟與文化實力來影響中亞的各個方面。所以俄羅斯化最近幾十年是不可能的。

歐洲目前情況也不是很好,各國經濟形勢也不利,增長緩慢,一些小國家前些年還處於破產邊緣,英國還在不斷的脫離歐洲大陸。所以總體來說歐洲各國內部問題頗多,自顧不暇。雖然也有法國總是在跟美國,但特朗普這個坑隊友的貨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法國吃過虧就會轉變。在這種歐洲形勢下,中亞國家也不會在有其它更好選擇的情形下,去歐洲化。

那麼中亞國家會怎麼走呢。我覺得會現代化。不管俄羅斯化,還是歐洲化,都是為了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發展國家經濟社會,最後結果就是完成現代化的過程。那麼在有一個如此經濟成就的近鄰不學習,還會去向誰學習,所以中亞國家必定跟隨我們,沿著新絲綢之路重新發展起來,完成現代化過程。


時光之意

第一,中亞多數國家仍與俄羅斯保持著獨立聯合體的關係。主要因為: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傳統關係;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現實聯繫(主要是經濟方面的);這些國家懾於俄羅斯的軍事強大及近鄰關係;


第二,多數國家在實質上逐漸在拉開與俄羅斯的距離。一方面是因為美歐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與打壓,這些國家不願得罪美歐;另一方面也因為俄羅斯經濟狀況較差,很難向中亞鄰國提供支持;

第三,中亞的部分國家有加入歐盟與北約的意圖,在軍事上與美國領導的北的合作較多。比如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己正式與俄羅斯翻臉,像哈薩克斯坦等國剛兩邊都不得罪;

第四,還有部分中亞國家並沒有選擇倒向任何一方,而是根據形勢發展及本國利益需要試圖走一條相對中立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