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鄉村裡幾乎沒學校了,即使有也沒幾個學生,這對農村教育危害大嗎?

掌上大呼和

首先我們這個問題,我先給大家解答,為什麼現在鄉村學校沒有學生了。本人95後,記得我小時候我老家農村鄉村的學校就有這個趨勢了。原因很簡單,以前農村的孩子都比較多,所以每個村小學的學生都比較多。現在就孩子少了,所以學校也要變少。



我記得哪些80後的哥哥姐姐,他們一個年級將近4個班,每個班有60左右的學生。但是我當讀小學的時候,一個年級就只有兩個班,一個班就只有30多人。

現在孩子比較少,所以合併村小學,讓孩子去鎮一級或者縣城上學就比較有必要。我個人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國家可以選取更優秀的老師來給孩子上課,記得我們村裡有個老師,他只上了3年學,因為家裡有關係,安排到了當地村小學,一直教到退休。這就有點誤人子弟了。但是也沒辦法,當時孩子多,老師少,只能讓他頂替。

所以個人感覺,這種對於鄉村的教育好處大於危害。

牛博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家,“田管家”農技問答專家


鮮農場

針對這一現象,個人覺得,對農村教育危害是大的。

我們都知道,社會在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遷移到城市。可這並不代表我們應忽略鄉村學校。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鄉村學校是他們接觸知識的第一階梯,對他們是至關重要的。或許家長會對農村學校有意見,覺得沒有城市學校教得好,進而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城市學校讀書。我覺得,這是偏見,一個嚴重的偏見。農村學校可能條件惡劣一點,但有的學校教學質量一點也不差。如果在以後得社會進步中,農村學校仍在一點點縮減,學生一點點減少,那無疑給農村學校帶來了毀滅。在這個雜亂的世界,並不見得耀眼的就是多好的,農村學校雖然無名,可它們每年卻都培養出一批批素養高的孩子。

有些人天生優越,生活在大城市中,一生下來有太多的選擇權。可總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普通家庭中。他們在農村生活,在農村學習。當農村學校越來越少時,那些條件差的孩子,還怎麼步入知識的殿堂。當農村教育進入瓶頸時,教育的進程也會潛在的落後。接觸過農村學校的人會知道,它們用最樸實的方式一點點教會我們如何與這個社會相處。它們就是我們童年中一抹濃重的風景線。可即使這樣,它們還是被我們一點點嫌棄,一點點遺忘,畢竟這個世界太浮躁。不要等到真正失去,才知道珍惜。趁農村學校還有一點氣息,我們應趕緊加快拯救它們的步伐,這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比如農村家長,相信農村學校,會給孩子一個最美好的起點,比如孩子,在農村學校的教育下,健康成長。給農村學校一個機會,讓農村教育不斷髮光發亮。


聽說2613

關於偏遠鄉鎮辦學難的問題,這個很普遍,是廣泛存在的,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落後的縣市,解決的好還行,解決不好危害肯定大。

先說危害。

在孩子們身上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孤獨感,這個很好理解,連玩伴都沒有,他的童年會少很多色彩,成年後的回憶、同學圈都少;

第二,效果差,在學生少的情況下,各種混編班級、全能老師都出現了,課堂效率肯定低下,老師的精力、孩子注意力都有影響;

第三,不穩定因素多。偏遠村落的地方如果沒有校車,家長再不去接送的話,孩子單獨去上學估計這個風險就比較高了,貪玩的、被拐的、落水的時有發生。有校車接的話相對好一點,但是感覺落實的很少,經濟方面不允許。

分析下原因:

很多答友談到了城鎮化進程的影響,這個確實是主因,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是計劃生育的結果,家裡的孩子太少了,就算沒有城鎮化,社會發展到現在,很多家庭不願意多要孩子,這個局面同樣會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

未來的發展方向

剛才查了一下網上的資料,發達國家也有經歷過這個階段。只是後來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在教育方面的改革扶持,與城鎮化銜接的很好,配套建設跟上來了,比如校車的普及,道路的整修,安防制度的完善,給孩子出遠門上學提供了足夠的保障,還有一點就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比如課程設置、升學考學模式等等,都同步在進行調整,為那些集中教育難實施的地區提供支持。

題主說的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是相信會逐步完善解決的。


筑陽後備軍

我認為合校以後對農村的教育提高了。因為我家的親戚以前就是在農村小學教書的,他說以前學校就幾個老師,一個教師身兼多職,學校有的年份一年級學生太少就停止招收,到下一年統一進入一年級。

而合拼以後好處還是利大於弊,合拼以後學校的師資力量增強,現在每班都是專職教師,每個教師都擔當不同的課程,不像以前老師身兼多職。現在可以專心專研自己的課程,並且現在學生適齡兒童到年紀都可以上學,不像以前因為人少而出現合拼年級的情況。

弊病就是上學學生上學遠了,每天要做校車上下學。中午要在學校食堂吃飯。使得家長的花費高了。不過每天也就10元錢左右,每家都不在意這10多元錢,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多了,家長高興,以前的農村教學質量真不行啊。

我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見留言


大海水長流

的確如此,我們那也是這樣,小的時候上學都是走著去,那時候基本每次村都有學校。現在都要去鄉里或者鎮上上學了,還要大人每天接送。

村裡學校越來越少,一個是農村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村裡除了過年過節,平時基本看不到年輕人,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或者無所事事的。加上現在城鄉改造,農村會越來越少,規劃越來越統一,自然沒有蓋這麼多學校的必要了。


另外,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還是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一般不會特別好,教學設施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肯定沒有城鎮學校的更多元化一些,特別是一些私人學校,收費高了一點,但是學校的飲食也好,日常活動也好,更加豐富一些。



再加上現在村村通公路,交通工具也比較便利,老人也能騎,而且也有時間去接送孩子,送孩子去更大一點的學校就變得越來越理所當然了。

農村學校減少,學校越來越集中,我覺得是好事,可以更好的整合教育資源,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年華圖

這樣一個結果就是導致很多鄉村小學的撤銷,導致父母不得不將他們的孩子送到鄉鎮中心小學或者縣城讀書,去中心小學的話需要家長每週接送,還是很費精力的;去縣城上學的話,可能需要花費人情,還要有人在縣城帶孩子,租房子、吃喝拉撒等都是需要花錢的,而且可能少了一個賺錢的人。

那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人,因為孩子上學問題,增加了很多的經濟負擔。

但是不得不說在鎮上、縣城的學校上學的話,其教學質量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畢竟那些學校的師資、硬件設施要比村裡的要好很多。


那些村裡面的小學基本上沒有學生的話,教出來的學生的性格方面可能出現一些問題,畢竟交往的同學比較小,缺少競爭能力和意識,也是因為缺少競爭,所以導致孩子們的學習總體水瓶男不是很高;孩子們還可能導致性格孤僻的問題。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實際上這個問題存在有十幾二十年,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

1、長期以來城鄉發展不平衡。過去講經濟建設只面向城市,面向區域,改革開放的重點都集中在城市,農村一直是被忽視的地方。本來以前搞城市、農村二元化政策就已經造成對立,農村要比城市落後,改革開放後的政策更加加速了農村的墜落。

2、城鎮化運動造成農村空心化。所謂的城鎮化建設,只是城市在野蠻擴容,號召農民進城,更多的只是機械地擴張城市版圖,而不是自然生長成型。因此,很多農民就被簡單粗暴式地轉變成城市居民,這其中少不了房地產開發商的作用。農村出現了大片的空心村落,沒有幾戶人煙,或者留下來的都是老弱病殘。

3、師資力量不夠。農村經濟欠發達,自然師資力量配備也上不去。更雪上加霜的是生源越來越少,師資分配肯定會進一步縮減,造成惡性循環。


自從實行新農村建設政策以來,農村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好轉。尤其國家給予農業產業各種優惠扶持政策,農村土地確權,給予農民各種補貼等等措施,今天的農村可謂開始走上一條大發展的道路。很多農村的面貌也得到了改變,農民的生活也是天翻地覆。在大多數發達省份,農民的生活水平基本與城市沒什麼太大差異,甚至過得比城市裡舒服。

而農村教育問題,也正在得到慢慢的恢復。農村教育本來就是基層教育,應該是滲透式的政策,而不應該是集中式的。以往農民把小孩送往鎮上或城裡,主要還是想得到更好的教學環境與資源。現在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我相信農村的教育環境也會隨著好轉,越來越多的新式學校將配建起來,各種師資力量會引進過來。屆時只要城鄉教學環境與水平達到平衡,農村學校肯定一樣會書聲朗朗,農村教育一樣遍地開花。

所以,我認為今天的農村正處在轉型期,農村的教育也如是,我覺得沒必要過份悲觀。


貓啃魚

這個很難說好與壞,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發展,很多現象是不可逆的。

一:目前農村常住人口都在不斷老齡化,主要是有知識的年輕一代已經不適合在農村生活和工作,這塊養育他們的地方很難有工作崗位與他們互相搭配,剩下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農民,在家務農或者就近務工。因此上學孩子的數量在不斷減少,很多村級小學一個班級個位數都有,有的老師甚至教多個年級或者多學科,很難正常辦學,對學生學習也是比較不利。

二:隨著經濟發展,政府也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像很多鎮級都會建立小學,並將原本人數少的村級學校進行合併。這些新投入的學校教學硬件相對以前村級學校還是要好很多,應該說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同時合併之後也能夠不斷招聘到優秀的教師更換老齡化的教師隊伍,提高師資力量。因此對學生來說整體還是好的。

三:當然合併學校也會導致一些問題,比如孩子接送問題,寄宿問題等等,但是相對好的教育環境,這些生活上的問題還是能夠克服的。


小升初數學

農村學校的狀況確實是如此,這是我國農村普遍的現象。國家鼓力農民進城買房,而且還有補助,很多的農村人都成為了城市人。他們的孩子也都跟隨父母在城裡的學校就讀,留在農村的人,家庭條件好一點的,也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千方百計的把孩子送入城市讀書,導致各地的農村學校出現無學生讀書的現象。就算有的農村學校暫時還在教學,能留在農村學校讀書的學生也是寥寥無幾,遲早會面臨無學生入學導致學校被關停的命運。

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都已看到這種現象,所以出臺了加快城鎮化、建設新農村的宏偉藍圖。美麗鄉村建設是就要打破農村的這種教育現況,把偏遠、零散的山區農村的村莊,實行全體遷移到通交方便的地方集中安置,加快城鎮化的建設進程。關閉偏遠的落後的農村學校,在居民集中地建立條件優越、設施齊全、師資雄厚的中心教學校區,讓農村孩子同樣能享受到優質的教學條件,能夠和城市孩子一樣在環境優美的中心校區生活學習。徹底改變農村學校師資薄弱、教學理念和設施陳舊等髒、亂、差的現象。從而不會在出現,有學校沒老師或者沒學生入學的狀況!





田果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在的農村人口是越來越少了,大家都在瘋狂的進城買房,同時很多的中年人在外地務工,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不斷提高,同時城市對外在務工人員的孩子教育也有一定的扶持,所以帶走了小孩在身邊一起務工的家長也不在少數,總得來說,有危害,同時也是進步,主要影響有以下幾點!

第一,導致學生人數減少,多數學校基本上沒有了生源,也就面臨著閉校,對農村的發現進步造成了阻礙。

第二,有能力的家庭出來了,能到城裡面上學,但是對於一些家庭條件差,家長不重視的家庭來說,孩子上學吃力,甚至還找不到學校上學啦,可能就會導致輟學情況發生,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沒有學生了,農村學校也就沒有開辦的必要啦,我們的鄉村教師也就面臨著失業,導致一大批失業教師的產生,有人會說,讓鄉村教師去城裡呀,那我只能說,以我們現在的現狀,一個鄉村教師想進城那不是那麼容易的,具體原因不便多講,造成的教師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

總得來說,這種現像的產生是社會進步的結果,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美好,相信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政府也會解決好的,謝謝大家,小弟一點拙見,見笑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