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人物: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是一位愛生如子、勤奮敬業的老師,卻是一位“不稱職”的母親。

自我記事起,她每天都很忙碌。忙碌於寫教案,忙碌於改作業,忙碌於這樣那樣的考試。所以看著別的同齡人媽媽接送上下學;媽媽去參加學校召開的家長會,我只有羨慕的份兒。有時候我很恨她的學生們,恨他們搶走了我的媽媽。但大多時候是羨慕,羨慕他們有一位媽媽般的好老師。

延津人物:我的媽媽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進入了媽媽的班上課。剛開始,我還欣喜若狂。因為我可以有個媽媽老師,為了討媽媽的歡心和寵愛我上課認真聽講,課下努力完成作業,課後積極預習和複習。所以,每次考試我都是班裡的第一名。想必要得到媽媽的誇獎,誰知我錯了,換來的只是班裡的雜活兒,什麼收作業了,輔導個別學生了,帶頭打掃衛生了等等。

那時候,我真的很恨媽媽,“我這麼用功卻換不來她一句表揚的話。”學生的反常總是瞞不過細心的老師,清晰的記得那晚媽媽跟我談了好久,至今有幾句話還讓我刻骨銘心。“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不要滿足於現狀。好好學習不是為了表揚,而是為了將來能實現自己的宏偉理想。能幫助別人應該感到快樂,總比接受別人的幫助強。媽媽不光是你的媽媽,還是許多學生的媽媽,特別是咱班的文文,小亞,張嬌,他們是留守兒童,父母長年打工在外;更需要媽媽的關愛。你怎麼能為此事而生氣呢!”然後,媽媽抱著我講著當時我不聽懂的文言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現在,我才知道那意思是“愛護別人的孩子要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尊敬別人的老人要像對待自己的老人一樣”。

那是大愛,是聖賢者所擁有的。

延津人物:我的媽媽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我該上中學了。而媽媽在這平凡的崗位上教了一年又一年;送了一屆又一屆,不變的是她對事業的那種執愛和對學生的那種如子般的關懷。

記的去年秋忙之季,別的同學都被家長接走,而我還提著行囊;揹著書包站在久已關門的學校門口等我忙碌的媽媽能早點兒來接我,正在我焦急中,看到了媽媽的身影,不同往常的是她載著一個8,9歲的男孩兒。當媽媽來到我面前時;方知,小男孩兒是媽媽的學生。他父母都去地裡收秋了,他放學後自己在門口的馬路上玩兒,馬路上收秋的農車熙來攘往;媽媽怕他不安全。就順便帶他來了!

延津人物:我的媽媽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教室塌了!其他同學都跑掉了,只有我和我的同學小玉砸到了裡面。我拼命地呼喊“媽媽救我”,媽媽卻抱起小玉迅速離開了險地。我在恐懼中醒來,醒來時,我發現淚水已潤溼了我的枕巾。

天亮時,我問媽媽,“如果夢境是真的,你真會那麼做;不管我的感受嗎?”媽媽說:“那不是真的,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大平原一般是不會地震的。假如真有那樣,我會先救離我最近的孩子。然後會竭盡全力把所有的孩子救上來,那怕犧牲我的生命”。

延津人物:我的媽媽

“ 感恩做人,敬業做事!”是媽媽的口頭讒言,“百善孝為先”是媽媽的實際行動,"向社會傳播正能量”是媽媽一直做的事。在媽媽的影響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我做人的原則,人們常把母親比作樹,把孩子比作樹上的果實。只有樹正直而茁壯才能結出優質的果子。也許我的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歸根於我有個這樣的媽媽,有位終身指導我的好老師。

延津人物:我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