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字!讓河北這個家族出了十幾位宰相

100個字!讓河北這個家族出了十幾位宰相

1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榮辱興衰,何異於滄海桑田呢?

對於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的崔氏家族來說,似乎是個獨特的例外。

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崔瑗和崔寔父子的經歷,或可解開這個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

2

崔瑗,漢章帝時人。少年時即銳志好學,師從古文經學家賈逵,與經學大師馬融、發明家張衡頗為友善。由於生性剛烈,在他的哥哥崔璋被人殺死時,一時衝動,手刃仇人,結果入獄,吃盡了苦頭。幸好皇帝大赦天下,崔瑗才得以釋放。

這件事給崔瑗教訓極大,他痛定思痛,寫下椎心泣血的文字,天天默誦,刻刻不疏,警戒自己加強修養,切不可再犯這樣的糊塗錯誤。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座右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己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藏。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這篇“座右銘”申明,不要議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誇說自己的優點。施恩惠給別人,千萬不要記在心裡;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可忘記。

世俗的虛名,不值得羨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則。做任何事情前,心裡覺得安適,不慚愧,別人的毀謗難道能中傷你嗎?

不要讓虛名超過事實,不炫耀才華,不賣弄聰明,這才是聖人所稱道的。處在汙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汙濁所染。有才德的人,光芒內斂,只求內在充實,不求表面的虛榮。

柔弱的人因為具有韌性,不容易被摧折,所以是適合生存的一類。老子認為,剛強容易被折毀,不如柔弱容易生存,因此以剛強為戒。唯有閒靜不與人爭,他的成功才會不可限量。

說話要謹慎,飲食要節制。一個人知道滿足而不貪求無度,就可以制止或避免不好的事發生。如果照著這個“座右銘”持之以恆地去做,日子久了以後,才德自然會發出光輝來,有如花香四播。

100個字!讓河北這個家族出了十幾位宰相

3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礪,崔瑗四十多歲時,被任命為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令,他勤政愛民,帶領治下百姓開稻田,修水利,老百姓將他喻為父母,作歌讚道:“上天降神君,賜我慈仁父。臨民佈德澤,恩惠施以序。”由於政績卓著,官聲遠播,不久以後,他被朝廷提升為“濟北相”。

崔瑗在文學方面成就巨大,善為書、記、碑、銘等文體,著有賦、碑、銘、箴、頌及《七蘇》《南陽文學官志》等57篇。

崔瑗還擅長章草、小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草聖”的書法家,其書法理論和作品享譽後世,影響深遠。

4

崔寔,崔瑗之子,字子真,文學書法皆能傳崔瑗“家學”,是漢桓帝時期的著名的政論家與書法家。著有《政論》一文,當世稱之謂:“指切實要,言辨而確。”因精通儒家經典,曾和諸儒生共同雜定《五經》。

崔寔書法,直承乃父,尤善章草。梁庚肩語《書品》列其中之上品,並曰:“子真俊才,門法不墜。”他的官做得也不錯,在“五原太守”任期間,善政很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引導百姓,徹底改變了當地土生土長的生活。

當時,“五原”地方比較落後,雖然該地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知紡織。老百姓冬天沒有衣服穿就睡於草窩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

據《後漢書·崔寔傳》記載,當崔寔到五原後,就“斥賣儲峙,為作紡績、織袵、綀縕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由於政績不俗,崔寔後升為尚書。崔寔為官清廉,漢靈帝建寧三年病死時,“家徒四壁立,無以殯斂”,最後還是由一些好朋友為他備辦起棺木葬具。

學問冠冕一代,為人端方正直,為官兩袖清風。進則匡濟天下,造福一方百姓,退則潛心學問,立言當下後世。以這樣的家風代代相傳,怎麼會不源遠流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