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面平衡或略偏緊 行業估值創歷史新低

全球:新興經濟體換擋提速支撐需求,供給偏緊,煤價或維持中高水平預計未來全球動力煤需求穩中有升,主要來自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增長,18-20年全球需求增速分別為2.3%、2.2%、1.9%。供給端,預期美國產量維持低位,而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印尼產量或上行,預計18-20年全球供給量增速分別為2.4%、2.4%、2.5%。國際供需18年以後或維持基本平衡。

國內:需求增速放緩,供給增量有限,煤價整體仍高位運行但彈性減弱需求端:從海外經驗來看,雖然能源結構正在調整,但煤炭消費佔比下降緩慢,由於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煤炭發電成本低於其他清潔能源,火電發電量仍維持增長,長期看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不變,預計18-20年動力煤需求增速分別為2.2%/2.2%/2.0%。供給端:預計十三五期間淘汰落後產能6.5億噸,減量置換4.0億噸,儘管國家推動先進產能釋放,但是新增產能不等於新增產量,我們預計產量增量有限,18-20年動力煤產量同比分別提升3.1%、3.1%以及3.0%。綜合來看,考慮發改委陸續出臺的價格調控政策,預計煤炭市場價維持600-650的中樞水平,價格彈性減弱。

公司:噸煤淨利50-120元/噸,多數公司產量基本平穩噸煤收入&成本:各公司18 年Q1噸煤平均價格約為500元/噸,較16、17年的均價高55%、8.2%。17年各公司平均噸煤成本226 元/噸,相較於16 年上漲36 元/噸或18.7%,但是相比高點仍有差距,11年以來各公司噸煤成本平均下跌20%,分公司看,其中,中國神華、陝西煤業成本較低;噸煤淨利:大部分在50-120元之間,陝西煤業和中國神華最高,達170、122元。

規模增長:中國神華、陝西煤業潛在產能釋放空間領先。在產產能方面,中國神華、陝西煤業、中煤能源、兗州煤業居前,在建產能方面,中國神華在建產能達7200萬噸,其次為中煤能源、陝西煤業。

估值: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低位,陝西煤業、露天煤業、兗州煤業低於同行相對估值:1)PB:目前13 家公司平均PB 為1.3 倍,而歷史平均為2.7 倍,目前估值相較於歷史均值仍低51%。其中中煤能源、平莊能源、恆源煤電PB 估值較低;2)PE:7家公司09-13年PE均值為22 倍,預測18年PE9倍,較歷史57%的低估,其中陝西煤業、兗州煤業僅為7倍,新集能源、露天煤業也僅8倍。

單位資源估值:1)噸產量市值,露天煤業、大同煤業噸產量市值最低;2)噸儲量市值,大同煤業、新集能源、中煤能源、露天煤業、陝西煤業噸儲量市值最低。

結論:預計動力煤供需面平衡或略偏緊,關注低估值龍頭近期動力煤價格調控壓力加大,不過4 月以來動力煤價格表現持續超預期,一方面需求相比前期繼續改善,5月六大電廠日耗同比增速達到19%,相比4 月的5.6%明顯提升;另一方面,供給端也維持相對偏緊狀態,近期山西內蒙部分地區由於環保檢查,露天礦停產減產,而前4月煤炭產量僅小幅增長3.8%,4月進口量也下降至2228萬噸,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10%和17%。後期,受政府對煤價調控力度加強,短期港口動力煤市場或將繼續承壓,不過6-8 月將進入動力煤夏季需求旺季,目前電廠存煤也已開始逐步下降,庫存可用天數快速回落到16.5 天,預計旺季來臨前補庫需求也將增加,支撐煤價進一步上漲。後期看,全球和國內的供給端難有明顯釋放,國內目前合法產能仍明顯不足(截至2017年12月底,公告生產礦井產能約33.4 億噸,而17 年原煤產量為35.2 億噸),未來國土層面新礦審批或將加快,但由於新礦建設到投產需環保、安監等其他多部門的審批,時間週期長,資本開支大,而煤企目前新礦投資意願普遍不強,預計短期對行業供給衝擊不大。

上市公司方面,2018年1季度盈利也維持高位(平均盈利同比增長約12%),而經過近期的調整,煤炭指數相對11年初高點仍有60%以上的差距。目前市場對於中長期需求仍較悲觀,不過下游數據表明需求不差,煤炭板塊整體估值也仍較低,價值逐步顯現。重點看好:陝西煤業、兗州煤業、潞安環能、陽泉煤業等低估值龍頭。

風險提示:國內宏觀經濟增速低於預期,火電需求下滑;供給側改革推進較慢,去產能進度低於預期,導致產量超預期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