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進入解凍期,野蠻生長走向規範

PPP模式仍受青睞與支持

PPP專家、大嶽諮詢總經理金永祥表示,自去年底財政部清理規範PPP模式以來,這是中央部委首次出臺的PPP指導意見。《意見》首先明確了PPP模式是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重要方向,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這對PPP模式的定位不僅僅限在文旅領域,而是代表中央政府對PPP模式的態度,PPP將迎來新的春天。

其實不僅上述《意見》明確提出PPP模式,4月14日公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創新投融資方式,規範運用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民生事業。

地方上也將PPP模式視為經濟發展和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工具。比如最近被審計署點名變相舉債的邵陽市在清理隱性債務同時,也提出重點實施城市供水、汙水處理、垃圾焚燒和發電等沒有納入負面清單、有穩定現金流、不會新增地方政府債務的規範PPP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4月8日,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要求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PPP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快乾會幹,學經驗、找問題、找差距、找方法,全面繼續推進PPP項目,激發大西安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針對西安市PPP項目推進中的不足,王永康現場質問:“到底是不會幹?還是不願幹?如果不會幹,我們可以培訓指導幹;如果不願幹,就要考慮換人幹!”

今年2月初,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公佈第四批PPP示範項目名單的通知》,最終396個項目從千餘個項目中脫穎而出,闖入第四批示範項目名單,總投資額7588億元。這也被外界視為強監管下,規範的PPP模式依然受中央支持的明證。

早在2014年中央大力推廣PPP模式,希望借社會資本介入來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進而促使政府職能轉變,推動財政體制改革和城鎮化健康發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不久後PPP呈現爆發式增長,比如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底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的項目計劃總投資額躍升至8.7萬億元,2016年底這一數字飆升至13.5萬億元。

PPP進入解凍期,野蠻生長走向規範

從野蠻生長走向規範

PPP野蠻生長帶來不少問題。比如一些把PPP模式簡單化作為政府的一種投融資手段,產生了風險分配不合理、明股實債、政府變相兜底,重建設輕運營、績效考核不完善,社會資本融資槓桿倍數過高等泛化異化問題,積累了一些隱性的風險。

PPP潛在風險引起了官方高度重視,2017年PPP主題詞從發展轉向了規範。

去年5月,財政部聯合發改委、一行三會、司法部發文,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等方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國務院國資委發文要求PPP主力軍中央企業管控PPP風險,對PPP業務實行總量管控,從嚴設定PPP業務規模上限防止過度推高槓杆水平。

去年11月,財政部對總投資超17萬億元的萬餘個PPP入庫存量項目進行集中清理,清退不合規項目,目前各地已經清退了不合規的PPP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曾表示,PPP項目資本金部分來自資管產品募集的資金,而《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加強對資管產品監管,這對PPP項目資金影響較大。

在PPP監管風暴下,市場信心受到打擊,甚至不少人士認為中央封殺PPP模式。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在密集強監管下,他接觸到的一些地方官員認為PPP模式以後不能做了。

不過,在財政部清理完PPP項目庫,規範的PPP模式邊界愈加清晰後,PPP市場迎來解凍,但規範依然是今年的主題詞。

金永祥發現,前述《意見》相比於其他行業推廣PPP模式的指導意見,將近期政府對規範PPP模式操作寫入,這讓文旅PPP項目更好操作,而且這些規定也適用於其他領域PPP項目。

比如,《意見》稱,各地財政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項目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加強本轄區內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統計和超限預警,嚴格政府債務管理,對政府參股及付費項目,加強建設、運營成本控制,嚴禁政府或政府指定機構回購社會資本投資本金或兜底本金;政府不得向社會資本承諾固定或最低收益回報;政府部門不得為項目債務提供任何形式擔保;嚴禁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財政部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中已經進入操作階段的PPP項目7378個,入庫項目金額約11.3萬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