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門 & 窗 & 陽臺

——

家家有門,戶戶有窗,

開門,迎客;

開窗,迎接暖陽。

(較為別緻的房子還有陽臺風光,

一邊種花種草,一邊放著竹椅。

閒時賞花,倦時休憩,幾多愜意。)

如果說開門,是為了走入世界,

那麼開窗,則是為走近內心!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大文豪錢鍾書在《寫在人生邊上》裡說,

從門走進走出的是家人、客人,

從在窗戶進出的是小偷、情人。

在他眼裡,“門窗”合為詞,

門是縮小的窗,窗是沒落地的門。

門的開合裡,打開的是生活和風景,

窗的開闔裡,洞見的是心境和景緻。

門是家的象徵,窗是心靈的眼睛,

而陽臺,好像就俗氣一些了,

尋遍古今中外文人的作品,

也很難找到一個巧妙的比喻來,

陽臺在文學中,一直很憋屈!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窗戶:風景的相框

——

門,寓意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窗,則象徵著人與自然的互動。

然而,自然又是一面鏡子,

所以“窗”也是人認識自我的渠道。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早晨開窗,

把風、雲、陽光逗引進來,

慵倦地伸個懶腰,迎接美好的一天。

窗戶這個風景的畫框,

恰到好處地把遠處近處的風景“拍”了下來。

有陽光,有鳥鳴的早晨,何其愜意!

窗之美,一早一晚最覺舒適,

而陽臺,則是午後小憩的好去處。

或暖陽,或涼蔭、或細雨、或微風,

都要在陽臺上才能貼切地感受到。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妝扮儀容,裝點心靈

——

和如今一樣,古人愛窗勝過愛門。

門可以樸素、簡陋、不著修飾,

但窗則是“重點美化”對象。

陶潛說:“倚南宮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吳均說:“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在古人看來,房子簡陋並不要緊,

關鍵是窗戶要打點地適合自己的心境。

夏日斜斜,星月淡淡,高臥北窗之下,

流雲暗暗,小雨淅淅,賞心也寧心。

錢鍾書說,“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慾望,

窗子許我們佔領,表示享受。”

窗前月下,都是主人家的私有。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陽臺是一片小天地,

小而美,小而精緻。

陽臺、窗臺,都可以放心儀的草木,

多肉、百合、三色堇、風鈴草、小蒼蘭……

各種好看又清香的花木爭寵著,

伸展著,搖曳著,也嬌氣著。

和山林野外的花草不同,

陽臺上的嬌花朵朵與人更親密。

午後,移來一把竹木靠椅,搖搖晃晃,

一本書,一首歌,一個黃昏。

興來細細賞花,細品幽香,

倦了,就在椅上輕搖,

清風入夢,淺睡也濃。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窗有晝夜之分,陽臺有陰晴之變。

白天、輕風綠葉,被窗戶框住,

被強硬地拽到室內,愉悅主人。

到了夜裡,天空的深邃一覽無餘,

夜涼如水,凝露之聲也隱約可聞,

何況流螢?何況仲夏繁星!

透過窗戶的光一束一束,

透過窗戶的風景一張一張。

窗是自然走入內心的路口,

窗也是內心融入自然的途徑。

時光晝夜替換,來來去去,

沉澱下來的就是馨香的記憶。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有窗有陽臺的日子

——

房屋因有了窗而通透,

房屋因有了陽臺而有了情調。

窗戶和陽臺彼此襯映。

軒窗,可梳妝;

西窗,有燭光;

晴窗,有新陽;

紗窗,有淚光。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住房如麻雀,雖小而五臟俱全。

日常中的鍋碗瓢盆是“俗物”,

陽臺上的花花草草則是怡心美物。

一俗一雅,也不分軒輊,

都是精緻生活裡的必需品。

透過窗,看到的是風景,

站在遠處看陽臺,看到的是家的模樣。

靜謐、優雅、精緻、溫馨,

有窗有陽臺的生活,才叫日子!

有輕風有暖陽的日子,才是生活!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守著窗兒,是為沉吟,沉思;

面向軒窗,是為端整儀容;

剪燭西窗,是浪漫,是溫情,是唯美;

倚靠晴窗,看流雲,賞杏花,聽鳥鳴。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窗戶也是心靈的眼睛。

透過窗戶,看到的是風景,也是自我;

陽臺是房子的儀表,

是一方舒心憩息地,

在陽臺,可讓花草與自己親近,

也可把自然攬入懷中;

有窗,有陽臺,有陽光,有雨露,

全世界都可以來窗臺投影,

站在陽臺,也可密會整個大自然!

我有一扇窗

我有一扇窗

· 今日互動話題 ·

---

你的陽臺、窗戶上種著哪些花木植物?

---

我有一扇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