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孩子是該多經歷風雨,還是待在溫室裡?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文|福林媽咪

溫水煮青蛙這則故事應該都有聽過,寓意就是一個人長時間在舒適的環境裡,能力就會越來越退化,直至沒有。

3-6歲的孩子是該多經歷風雨,還是待在溫室裡?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自從有了孩子後,看到這些故事都會聯想到自己的小傢伙。做家長的哪裡會捨得讓孩子受傷害呢?孩子不小心碰到了手,破了點皮都會心疼半天,更不要說讓他小小年紀出去歷經風雨了。可是如果他一直處在溫室裡,又怎麼能吸收到外面的陽光,又該如何茁壯的成長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也是這麼一個道理:貧窮的家庭無法幫孩子遮風避雨,那麼孩子必須要靠自己去建屋造瓦,所以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家境貧寒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

3-6歲的孩子是該多經歷風雨,還是待在溫室裡?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但是我身邊的一個例子讓我深深的改變了這一個觀點。小明的媽媽一向育兒有方,對小明的養育基本上可以屬於溫室的花朵。但不同與以往的溫室,她建的這間溫室,更有成長的意義。

小明的媽媽並不是不忍心孩子去受苦,只是她認為有些苦是沒必要受的,時代在變化,教育的理念也不能停留在以前,對於溫室的花朵她有另一番想法:“溫室裡的花朵,要給予他應有的養分,首先讓他能夠健康的生長。孩子還小,你就把他放任不管,隨著風雨飄搖,那不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

3-6歲的孩子是該多經歷風雨,還是待在溫室裡?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溫室還是以前的溫室,但養育花朵的方式有了改變。不再是以前對孩子百分之百的寵溺,給予孩子過多的關係與愛護,讓孩子形成懶惰、無知、懦弱,而是學會給孩子修建花枝,給他一個正確的方向。

小明媽媽對小明一直都是和善親切,有什麼事情都會和小明商量,尤其是小明自己的事情,會讓小明做選擇。節假日的時候,還會帶小明去做義工,去田間採風,她認為生活中的美好會更容易讓一個人心中盛開出美麗而又堅強的花朵。

3-6歲的孩子是該多經歷風雨,還是待在溫室裡?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見過小明的大人們都會誇獎小明懂事有禮貌,這是溫室的養育,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對小明來說,雖說自己沒有經歷過什麼困難,但自己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希望,而且他相信善良的力量。

不過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的性格是不盡相同的,還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來決定是否讓他經歷風雨,還是做個溫室的花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