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稱得上「道貌岸然」的名人?

ou-zhou

郭沫若先生的幾首詩詞不知道有多少拜讀過,試著發了幾次,無論怎麼刪減就是發不上了,就放棄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自己去找來看看。



既然郭在公事上的見風使舵不能發,那就發一點他私生活的問題。但這畢竟是私德,不便評論。

1912年郭沫若與第一任妻子張瓊華結婚,郭在五天後就離家,兩人沒有離異,張一直在老家等他,並替他贍養父母。如果說這是父母包辦,無可厚非。那下面的幾個就是人品問題了。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與安娜結婚,安娜為了他斷絕了與父母的關係,育有五個子女。1937年郭沫若離開日本不辭而別,抗日戰爭結束後安娜帶著孩子來找他,當她知道郭已經有了家庭以後選擇了離開。後來還是組織給他們生活上提供幫助。

在日本期間他追求於立忱三年,口口聲聲說與安娜無感情,但是於立忱懷孕後,他立即改口。還誣陷於和在日本的郁達夫有染。1937年5月於墮胎自殺。

回國後他又追求於的妹妹,安娜在1951年請求見他一面,他託辭拒絕,還請求組織幫他解決。

後面亂的就更狠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找找看,不方便發了。但是畢竟這是私德,個人不便評論。最無恥的是他的公德。


漁耕樵讀

第一,康有為。

康有為是清朝著名的“戊戌變法”的主要倡導者,也是梁啟超的師父,在歷史書上大名鼎鼎,並且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然而真實的康有為,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康有為主張男女平等,並且主張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然而他本人卻迎娶了許多妻妾。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戊戌六君子英勇就義,他卻提前逃跑;在海外,他聲稱有光緒帝的“衣帶詔”,藉此騙取了大量的款項,並不是用來救國救民,而是被他用作房地產生意;同時,康有為經常以“借”的名義索要其他人的珍貴珍藏,之後就死活不還,將之歸為己有。


第二,翁同龢。

兩代帝師翁同龢,清末非常著名的大臣,在文化藝術上的造詣並不算低,同時他還擔任軍機大臣、執掌戶部大權,似乎是很多正面形象。

然而事實上,翁同龢的兄長翁同書,在太平天國戰爭中不戰先逃而被流放,李鴻章參奏之後翁同書被流放,翁同龢屢屢與李鴻章作對,掣肘洋務派。而且非常喜歡做“事後諸葛亮”,甲午戰敗,翁同龢默不作聲,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後被翁同龢攻擊;維新變法中,翁同龢並不懂變法,卻總是橫加干涉,以主人自居,最終得罪了光緒皇帝。


第三,朱熹。

作為南宋大儒,歷史上著名的理學集大成者。他最著名的就是提倡“存天理滅人慾”,然而事實上,朱熹本人為人非常不堪。

朱熹強娶兩個尼姑為妾,其兒子死後很久,其兒媳婦卻莫名其妙懷孕。朱熹還在自己的摯友死後,強行霸佔故人的財產。

歷史上這樣道貌岸然的人數不勝數,如同《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表面君子劍,暗地裡卻偽君子。比如將結髮妻子呂雉拋諸腦後的漢高祖劉邦、比如虛偽做作的劉備等等。



澹奕

論”道貌岸然“,孔子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1、滿口仁義道德,滿腦子升官發財

諸如什麼仁愛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啊、禮制(也就是等級制)啊,孔子從來沒少說過。這些甚至成為孔孟、儒家的標籤。

實際上,孔孟終身追求的始終是升官發財。孔子為了當官,不惜投靠叛亂。幸虧子路勸阻,不然孔子或許就在平叛的時候被”推出午門斬首“了。什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六十多歲的孔子,還奔波在升官發財的路上。以至於站在城門口灰頭土臉的情形,被人取笑為”茫茫如喪家之犬“。

孟子周遊列國推崇仁政、謀求當官發財,君王不採納,就以”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來要挾。結果,齊王不為所動,孟子也果然沒有拉動民眾造反。民眾從來就不在儒家的眼裡。儒家的眼裡只有君王、只有官位俸祿。

董仲舒就更搞笑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殺人一萬自損八千,百家被屠殺了、儒家也付出了自宮的代價,從此儒家淪落為統治者馴化百姓的儒教。而董仲舒本人,直接被踢出廟堂,在地方政府混一口飯吃。或許是內心不滿,以兩次火災為由企圖鼓吹仁政,結果惹惱了漢武帝,差點被殺。雖最終撿回一條性命,但仕途從此斷絕,迴歸教書謀生的舊業,然後就死了。


2、孝字掛在嘴邊,實則是升官發財的工具

後世儒家秉承了孔子的這一點。”舉孝廉、父別居“,那些將老父親趕出家門的不孝子,反而以孝順的名義當官領俸。舉孝廉成了偽君子升官發財的工具。


3、口稱仁愛,實則等級、禮制

什麼仁者愛人,什麼仁者等等,都是扯淡。【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孔子的眼中,克己復禮才是仁。什麼時候實現克己復禮了,天下就仁了。

總有儒生說,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是對孔孟的歪曲。克己復禮和存天理滅人慾,兩者有區別嘛?孔子要恢復禮制、朱熹要存天理,兩者都是要求百姓泯滅人性去實現。泯滅正常的人性,是仁?是愛?愚弄當時99%的文盲百姓而已。


儒家誕生之前,世上有君子、有小人。

儒家誕生之後,世上有君子、有偽君子。

論「道貌岸然」,誰能比肩孔子?


滄桑短笛

雲中鶴徐志摩。

雲中鶴是徐志摩的筆名,金庸(徐志摩表弟)後來在《天龍八部》中寫四大惡人,其中最好色的就是雲中鶴,這其實是在影射徐志摩。

徐志摩一生頗為好色,梁啟超在他和陸小曼的婚禮上,評價徐志摩性情浮躁,學無所成,做人更失敗。為什麼失敗呢?因為徐志摩離過婚,感情上十分混亂。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叫張幼儀,真正的大家閨秀,“其人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舉止端莊,秀外慧中”,但徐志摩很嫌棄她,覺得她是“鄉下土包子”,結婚後徐志摩從來不正眼瞧自己的妻子,純粹是為了傳宗接代。

後來,徐志摩去了英國留學,1920年,張幼儀前往法國與徐志摩團聚,在從巴黎飛往倫敦的飛機上,因為暈機,徐志摩再次嘲笑張幼儀是“鄉下土包子”。張幼儀到英國後,又懷上了孩子,但徐志摩這時喜歡上了林徽因,正在千方百計追求她,為此他命令張幼儀打掉孩子。

當時墮胎技術並不先進,打掉孩子有風險,張幼儀很擔心,說有人因為墮胎死了,徐志摩卻嘲諷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後來徐志摩就與張幼儀離婚了,離婚後的徐志摩也沒追到林徽因,於是他將目光轉向陸小曼。1926年10月3日,陸小曼與徐志摩正式舉行了婚禮,成為夫妻。

和陸小曼結婚後,徐志摩還是沒改本性,依然放蕩不羈,公然去逛青樓,還對陸小曼坦白,陸小曼很生氣。1931年6月25日,徐志摩在給陸小曼的心中發誓說:“再不去了,你放心。”

陸小曼原諒了他,但沒過多久(當年10月1日),他又去了,回來還對陸小曼描述當時情景:“晚上,某某等在春華樓為胡適之餞行。請了三四個姑娘來,飯後被拉到衚衕。對不住,好太太!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說有他不妨事。某某病後性慾大強,他在老相好鶼鶼處又和一個紅弟老七發生了關係。昨晚見了,肉感頗富。她和老三是一個班子,兩雌爭某某,醋氣勃勃,甚為好看。”

徐志摩這種行事作風,絕對配得上“道貌岸然”四個字。


司徒伯雷

”扒灰“,是一個形容亂倫的詞語。專指公公與兒媳之間發生的不正當男女關係。現代婚禮有不少拿此來開公公的惡俗玩笑。民間對扒灰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和傳說。但是也有一說。扒灰的由來是由這個可以算得上”道貌岸然“的人首創的。

野史說蘇東坡(也有一說是王安石。但我個人認為,蘇東坡的真實性稍大些。)夏日一晚,蘇東坡很晚才回家,在院中看見兒媳的房間因炎熱,屋門大開。透著月光,依稀能從透明的床帳看到兒媳窈窕的身段。做為一個詩人,不,一名大詩人。見到此香豔情景,老蘇也不免凡人一遭。詩興大發,在佈滿灰塵的牆上寫道:”“緞羅帳裡一琵琶,我欲彈來理得差。“下一句一時續不上來,於是就又觀察兒媳的睡姿。其實兒媳並沒有睡著。因天太熱,叫他丈夫給她去倒碗水。故此屋門大開。她看見公公在外頭一會搖頭晃腦,一會鬼鬼祟祟朝屋內看。於是就穿衣出去,看公公倒底在做什麼!出得門外,見到公公在牆上題 的詩,頓時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就在後面續了兩句:”願借公公彈一曲,尤留風水在吾家“。

蘇東坡見此,不禁心花怒放時。不料,兒子倒水回來,見父親大半夜在院中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就欲上前詢問老父什麼情況。蘇東坡此時見兒子,怕牆上的詩被兒子看到,於是趕快用袖子去塗抹字跡。邊對兒子說:”我沒事,沒事,我就是在扒灰而已。“

這似乎就是扒灰的由來。為什麼我說蘇東坡的可能性大一些呢?因為當時的文人,風流成性。老蘇因為有老案在身。似乎他還把已經懷孕的小妾送給朋友。口味不是一般的重。

二、乾隆帝號稱”十全老人“。這裡的十全,後人對此有多種說法。但是俱史書記載,乾隆對他的文功武運較為滿意,曾親自撰寫《十全記》,並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樹碑於布達拉宮前,並以“十全老人”自稱。:“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但是乾隆有幾件做的事卻實不怎麼地道:他修訂的四庫全書期間,從民間蒐羅了大量的孤本珍本。然後任意篡改,甚至不惜將原著毀掉以達到他的目的。更大興文字獄,”且把壺兒擱半邊“、更有王錫侯《字貫》案。為了取得文化上的最終解釋權,他不惜毀書、殺人......

乾隆更流氓的一件事是凡是他看過的名人字畫,不論幅面大小,都要蓋上他的”乾隆御賞“大印。很多名畫就此變成了狗皮膏藥。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乾隆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

其餘毀的字畫更是不少。在這裡就不一一訴說了。可以說,乾隆是一個道貌岸然的皇帝。

三、李世民。這個歷史上的盛唐明君。其實他還幹過一些讓人髮指的事情。殺兄,劫父,奪皇位,搶弟媳婦做自己的妃子,而且還在殺兄後,見父親李淵,更是吮著高祖的乳頭哭泣。這一段讓人感到肉麻,世民心機之深讓人恐怖。暗暗篡改史書,將史實修改,更誇張的是,還故意留下一段,即便是皇帝我,也根本無法修改史實。史實記錄的事情都是真實的。還多次嘲笑漢武迷信長命金丹,但自己最後也是痴迷於煉丹之術。

其實做為人來講,每個人心裡都有卑劣的黑暗面。無論貧富、年紀......這是人性所在。名人也不失為人,他們有的剋制住了這種陰暗面,有些因為權力、地位的關係,而肆無忌憚地將黑暗面展現於歷史面前。

做為人來講,我可以理解他們那時的做法。但是我絕不贊同與認可。一個人,是堂堂正正的活下去,還是為所欲為地將自身的黑暗面盡情揮灑。何去何從,留待著你的選擇。

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恆實說"與您一同追尋歷史的真相。您的閱讀是對恆實的讚許!您的關注是對恆實的支持!


恆實說

小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衣冠禽獸和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這些偽君子一般都把自己的行為隱藏的很深,從表面上看起來滿嘴的儒家仁義道德,私底下的行為令人髮指。他們不是有大罪大惡之人,比如兇狠好殺的暴君,他們表面還受到萬人的稱讚,甚至流芳百世,但私底下卻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堯舜禹都是公認的明君,舜開啟的禪讓制,所有人都為之稱讚,他是賢明之君,以前能選擇帝王之才而不是依靠血緣關係來維繫。舜的出身貧寒,他的父親是一個瞎子樂師,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兒子會打洞,按照教育來講舜成為一個宮廷樂師的可能性比較大。瞎了眼的老樂師心卻每瞎,對自己的兒子品行十分失望,幾次想要動手將自己的孩子掐死,都被舜逃脫了。後來舜得到了堯的信賴一步一步掌握了國家的實權,這個時候猛虎的獠牙就露出來了,他把堯的兒子丹朱殺了,後來又把堯囚禁起來,自己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所謂的禪讓,不僅如此堯的女兒也沒有逃脫過毒手,被強迫納入後宮。

曹丕

曹丕此人好色,納了自己父親的小妾,繼承了自己父親打下的江山。還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最後又逼漢獻帝禪讓給自己皇位。曹丕此人坐享齊人之福,臉皮之厚令人髮指。

唐太宗

唐太宗千古一帝,絕世明君,但是聰明一世的人難免不了有糊塗的地方。他將自己的弟媳婦兒納為自己的妃子,在殺死自己的兄弟之後,痛哭流涕。曾經在史書中留下一段自己無權過問史書的言辭,卻偷偷地抹掉了自己的黑點,留下一個正大光明的形象。關於這些野史,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流言蜚語也不會無緣由的流傳。唐太宗在繼位之初曾經嘲笑過秦始皇漢武帝迷信長生不老,在生命的最後也是因為吃長生不老藥中毒而死,這是鐵錚錚的事實。


品讀武器裝備

說一個大家都熟悉的——陳獨秀

蔡元培先生執掌北大後,為剎學校學生的生活作風問題,組建了一個“進得會”,這個組織對外宣稱把“不嫖、不賭、不納妾”作為本會的戒條,大家都可自願加入。而在當時的清朝遺老“辮子教授”辜鴻銘反對戒嫖,支持納妾,拒絕入會,也看出辜鴻銘為人坦蕩,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在校長蔡元培的帶領下,許多的知名教授都加入了“進德會”,其中就包括陳同志。

但在1919年,陳同志又把自己“秀”了一次。這年三月,陳同志在八大胡同出入被人知曉,此事一出立馬鬧的滿城風雨,很多北大教授認為其不配為人師表,並且嚴重破壞了北大的聲譽,並要求校長蔡元培撤銷其職。雖說陳同志才華橫溢,而蔡元培先生對其也是愛才心切,但面對各方面的輿論壓力,只好將放假一年,暫避風頭。

除了嫖娼,陳同志的家庭生活也是不為人齒。陳和原配高曉嵐結婚後,又耐不住寂寞與小姨子高君曼搞在了一起,兩人也算是情深義重,不僅在生活中兩人相互照應,在工作上兩人也是互相支持,甚至兩人還一起坐牢,這種患難夫妻之間的感情一直堅持了15年,之後高君曼移居南京,直到1922年高君曼病逝,陳每個月只象徵性出30塊錢的生活費。

高君曼

1930年,陳與上海女工潘蘭珍結婚。結婚兩年,潘蘭珍竟完全不知陳的身份,更不知陳的過往,而陳同志這次“秀”的更是離譜,直至兩年後被逮捕,報紙上登出有關信息後,潘蘭珍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陳獨秀。潘蘭珍

最讓人惡寒的是,陳在坐牢時,還與前來探望的潘蘭珍行房事!這種讓人反感的行為也引起了典獄長的不滿,並請其“自愛”,陳來了一句:“這是私人生活,你管不著,也不用管。”

回顧陳同志的感情史,可以發現其喜歡亂搞男女關係,而且喜新厭舊,而為人又自行矛盾,在為人師表這一方面可謂是非常失敗。


田之雲

關於道貌岸然,我總是想起那個被誅了十族的方孝儒。 這廝絕對是裝逼界的扛鼎人物。是典型的充滿詩和遠方酸腐文人情懷的衛道者。

說起來明朝老朱家都有神經病史。我記得,朱元璋死了個兒子,在朝堂上就有清流忍不住留了幾滴淚,還上前進奏皇上表悲傷。

一聽b旦b旦,老朱就開始腦抽筋了。行,來人,把這二逼的兒子殺了。 讓你再b旦,嚐嚐表悲傷的味道。

所以,朱棣遺傳基因很正常。

方孝孺b旦b旦罵朱神經竊國。 朱棣忍著性子問:“想招安,還是想誅九族。” 話趕話,方孝孺說:有本事誅我十族。”

你牛逼,你認為老子是周星馳和你無厘頭搞笑了?

立正,蹲下,懂不? 聽見不?

於是,朱棣跳跳舞殺殺人,答應了方孝孺誅十族的要求。 當著方孝孺的面殺了方家上下九代血緣,後來又把方孝孺的門生好鄰居湊了十族,給剁了。

方孝孺只是罵,還好留了一脈改姓施,也不知道對於方人也是不是真驕傲??

我一直想低下頭掉了王冠是不是狗屁邏輯?為什麼這個大傻逼為了自己一身潔白的羽毛,用別人的血去加持一道無聊的光環。

我記得歷史上有個叫孫臏傢伙為了復仇,裝瘋賣傻吃大便,把自己裝成一條狗,終究成功復仇。 這才是牛人。

當然被神經病大咖朱元璋逼瘋扯淡吃屎喝尿的人也大有人在。

我總是想方孝孺這個大傻逼為什麼不選擇吃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難道他的理想不是去當吃屎的影帝?只是為了坐實一股清流,即使嚇得尿褲子了,也要為自己立一塊永久的牌坊?。

有些行為,知易行難。尤其,二逼文人,不是騷就是傲。臉皮薄,害己害人呀!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道貌岸然的歷史名人絕對不少,譬如說大名鼎鼎的朱熹,“十全老人”乾隆,太平天國創始人洪秀全,一代明君李世民等等。但筆者心中“道貌岸然”排第一位的,還得屬康有為。


康有為,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實也怪咱們的歷史課本,硬是把康有為的形象塑造了出來,什麼公車上書、戊戌變法、海外流亡等,把他塑造成了一個為國家為理想而奮鬥的正人君子。於是當筆者得知康有為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時,真有種神像轟然倒塌的幻滅感。


那他到底有哪些故事如此驚人呢?



先說最著名的公車上書事件。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1895年,康有為召集了十八省的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並提出了系統的變法方案,史稱“公車上書”,並且把這一事件作為維新派正式登上晚清政治舞臺的標誌。事實上,所謂“公車上書”的史料基本是出自康有為自己撰寫的“我史”,也就是說這根本就是康有為自吹自擂的結果。


公車上書事件中有兩大最值得詬病的地方。一是康有為說自己是事件的領導者,上書事件完全是因為他讓弟子梁啟超首先鼓動廣東的舉人,然後有湖南舉人響應,繼而又進一步聯絡了朝中官員並最終聯動了十八省的舉人聯名。但就後世史學家的嚴格考證來看,並沒有找到康有為作為公車上書絕對領導人的證據,連在事件後不久由康門弟子自己出版的《公車上書記》中,也未提及康有為的領導作用。


二是康有為到底有沒有去都察院遞交上書。在康有為的敘述中,之所以這次轟轟烈烈的上書會失敗,都怪當時都察院以和約已成、上書已無濟於事為由拒收這份上書。但在茅海建先生的考據中,無論是4月8日前後還是當天,都察院從未中斷過為官員舉人代遞上書的舉動,並且都察院的很多官員本身也是反對和約的。同樣是在《公車上書記》中,我們看到了事實的真相——“議遂中寢”,也就是康有為並未遞交上書。


單單這一事件的真相,就足以說明康聖人的虛偽了。而他著名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t,還被錢穆先生認為是剽竊,因為其內容與張之洞門生、經學學者廖平的《闢劉篇》和《知聖篇》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再來就是康有為其人,對外呼籲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自己卻是妻妾成群的封建老爺模樣。哪怕是在他流亡海外期間,也沒有閒著。他的日本妻子市岡鶴子為了追隨他從日本來到中國,卻在身懷六甲的時候被康踢出了家門。康有為有六位姨太太,但他依然長期留戀於煙花之地,晚年還鬧出了嫖娼不付錢被妓女追數的醜聞。


什麼康聖人,完全就是一個欺世盜名之徒啊!


生猛歷史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康有為這個“聖人”吧。

康有為在《大同書》裡面高度讚美西方的一夫一妻制,主張男女平等自立,“婚姻之事不復名為夫婦,只許訂歲月交好之和約而已,行之六十年,則全世界之人類皆無家矣……全世界之人既無家,則去國而至大同易易矣。”他甚至尤其反對“一夫可取數婦,一婦不能配數夫”,給出的理由也冠冕堂皇“公理不合,無益人道”。

是啊。這話說的多麼高大上啊。真是所謂道德文章。

可是,康夫子自己卻先後娶了六個女人,中美日都有。並且在62歲的高齡還迎娶了一位剛20歲的黃花少女為妾。這不盡然讓我們想起了那位90多歲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同樣也是老樹開新花。





康有為還鼓吹師徒之間也應各有獨立自主,弟子不能絕對服從老師,說這樣“大背公理,無益人道,其弊甚大”。而他卻處處維護師道尊嚴,對弟子實行封建家長專制,獨斷專行,把弟子當作附庸,不許弟子自立,不許有言論自由。

1899年,梁啟超和革命黨多有接觸,並多次與孫中山有書信往來,並言“我輩既已定交,他日共天下事必無分歧之理,弟日夜無時不焦念此事,兄但假以時日,弟必有調停之善法也”。但當康有為得知“調停”之事,大為光火,立刻命令梁啟超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務。康有為固執己見地認為,當今皇上身陷瀛臺囹圄,“知遇之恩,不報有愧”,他何以能放棄“保皇”。師徒二人在共和與保皇上開始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面對不跟自己穿一條褲子的徒弟,康有為顯然沒有把自己寫文章時的崇高觀點付諸於行動。

康有為還認為屈抑他人為僕婢,“大背幾何公理”。可他晚年使用的僕婢竟達數十人之多,沒有一天不役使僕婢。

總之,一個天天把公理擺在嘴邊的聖人,其實也是個有著七情六慾,甚至墮落腐化分子。天天拿著世界大同招搖撞騙的人現如今也是大有人在。

陳du秀同學,請你先坐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