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不霸道,嚴學章的心物主義,唯物唯心辯證相融通,觀點獨到

心物主義

嚴學章丨文

橫行不霸道,嚴學章的心物主義,唯物唯心辯證相融通,觀點獨到

我幾十年踐行書畫搞藝術弄理論,成蟹派之說,苦苦樂樂一言難盡。經常在夜深人靜孤獨無奈的時候,找古今中外的先賢高人們聊天吹牛,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個與螃蟹拉扯在一起的橫行不霸道,只是一個形象化的表述,是我的藝術圖騰的符號化意象化。我個人的藝術哲學是心物主義,心與物遊。藝術橫行之“心”,借不霸道螃蟹之“物”,構建特立獨行的蟹派藝術圓融體系。蟹派是老蟹獨立的藝朮王國,心物主義是蟹派藝術學說的本源,抑或叫:蟹學本體。

看看,老蟹的蟹派哲學,既不是唯心主義,又不是唯物主義,而是心物主義。一個心,一個物,兩者的融通,就是心物主義。

世界的本源是什麼?有唯物和唯心兩大派別,各持一詞,爭吵的很厲害,也很久遠,至今未有結果,永遠不會有結果的。一切學說都是人學,根本在人。你相信唯物,世界的本源就是物;你相信唯心,世界的本源就是心。王陽明的心學,心外無物,是唯心論的翻版。又加上一句知行合一,從方法論上調和了唯心與唯物,這是王陽明的高明所在。大大的狡猾。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錯在這個“唯”字,機械化絕對化,走向了死衚衕。辯證唯物主義,把唯物與辯證結合起來,唯物辯證法,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既強調了“唯”,又強調了“變”,就很有趣味了。王陽明可算作是辯證唯心主義,心外無物,強調心的本源性唯一性,復知行合一,強調了心與物的統一性實踐性。心學著實厲害。

說到底是中國思想文化厲害。中國先賢哲學的思維方式從來都是圓融的變通的。伏羲手裡拿的那個太極八卦圖,圓、通、變、對立統一,全在裡面。易經的不易、簡易、變易,表述社會與人事規律變化,充滿著辯證的思維,是完完全全的辯證法,辯證經。

橫行不霸道,嚴學章的心物主義,唯物唯心辯證相融通,觀點獨到

心物主義是心與物的辯證統一。心是主觀,物是客觀。心物的關係,既對立,又統一,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在對立上,心有心性,物有物性。在統一上,心物一體,心物共遊。

心學也講心物關係,曰心外無物。王陽明的思想是,要了解宇宙的奧秘,達到對事物真相的認識,只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心外無物,只承認心的自性,卻否認了物的自性。心學,無法解釋科學研究對客觀規律的探討,這便是心學的侷限性。

心物主義的邏輯是既心物一體,又心外有物。客觀的物,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而存在的,萬事萬物,都是按照自身的規律運動發展的。心外有物,就是承認物的自性,就是承認科學。承認了物的自性,同時也承認了心的自性。

科學研究的思想基礎,是心外有物。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是心物一體,心物共遊。偉大藝術家的最偉大作品的誕生,都是在忘我的狀態下完成的。忘我了,不知道自己是老幾了,即心物一體心物共遊了。最典型的是莊周化蝶,莊周蝴蝶化了,莊周就是蝴蝶蝴蝶就是莊周,人物一體人物共遊,實質是心物一體心物共遊。

橫行不霸道,我與蟹,我所擺弄的蟹派藝術,完完全全螃蟹版的莊周化蝶。做為心外有物,現實生活中,我是我,蟹是蟹,我是人,蟹是物,心是心,物是物。做為心物一體,藝術理念裡,我不是我,蟹不是蟹,我就是蟹,蟹就是我,我與蟹同行,心與物一體。做為心物共遊,在藝術創作中,蟹橫行我橫行,人蟹共橫行,心蟹共橫行,心蟹共遊,致於橫而遊於藝。

心物主義,心與物,不是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那是唯心與唯物的說法,唯心說心是第一性,唯物說物是第一性,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走進了環循論的陷井,至今還在井底下轉悠,爬不上岸。

心物主義,心與物的關係,也不是一半對一半的關係。一半對一半,半斤對八兩,各打五十大板,那是機械論,是殭屍,不符合辯證法。

心物主義,心與物的關係,是不對稱的運動關係。不對稱就不平衡,就有了矛盾張力,就要趨向平衡,就要運動,運動是絕對的,不平衡性是絕對的。心物主義的這種心與物的絕對不平衡性,是心物主義的活的靈魂。不對稱,不平衡,心和物都是活的。文化,學說,理論,只有活在當下,活在心裡,活在物裡,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文化,就是活法。文化,要文而能化。文化,要活化。

橫行不霸道,嚴學章的心物主義,唯物唯心辯證相融通,觀點獨到

心與物的不平衡性,是兩者的常態。理論上講,心是自性自足的,物同樣是自性自足的,但兩者的關係互動中,卻有主客之分,有主動與被動之別。對於藝術創作而言,心是主動,物是被動,心為體,物為用,心是統領是主宰,物要服從於心;對於科學實證而言,物為體,心為用,物為統領,心要尊重服從物的自律。宇宙是無限的,心對物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心與物是永遠不對稱的,這就是不對稱性的絕對性。類似於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哲學,對立統一,對立是絕對的,統一是相對的。就藝術而言,個性是絕對的,共性是相對的。心與物的矛盾關係,是互為主體,互為客體,互為對立,互為統一,是辯證的對立統一。

社會意義的心與物,心對物的佔有,物對心的誘惑,需要心的良知覺悟。人的生存發展,需要精神,也需要物質。心對物的

佔有,需要道德的底線護堤,即度。否則,就要翻船。心大了,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心寬了,再重的物都是輕的。心大物小,心寬物輕,是心物主義的社會學倡導。這類似於心學的“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格物致知,當然也是格物致心。

對於心物主義,老蟹的心,學著橫行的物(蟹),橫行地自由地思想著,說了這麼多,概括起來,就是:

第一,心外有物。

第二,心物一體。

第三,心物不平衡。

第四,心大物小。

2018年5月14日於北京漢海堂

橫行不霸道,嚴學章的心物主義,唯物唯心辯證相融通,觀點獨到

橫行不霸道,嚴學章的心物主義,唯物唯心辯證相融通,觀點獨到

橫行不霸道,嚴學章的心物主義,唯物唯心辯證相融通,觀點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