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大將軍後,如果收斂認錯,雍正還會殺他嗎?

李瑜林

不會殺!雍正一直想要保住年羹堯,因為這是雍正與群臣的博弈籌碼!百官想殺年羹堯只是一個藉口,目的是阻止其推行火耗歸公。而雍正最討厭被人要挾。由此可見,雍正即便有心殺他,也不會向群臣妥協的!

雍正把年羹堯一貶再貶的目的就是讓他卑微,如果他收斂了,那麼百官就沒有彈劾他的口實,雍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跟百官對質。然後百官也只能認了。

其次,雍正曾用兩個字,恩人,來形容年羹堯。因為年羹堯確實是救了雍正。由於八爺做空了國家財政使得雍正朝政吃緊,加上西北用兵雍正很難騰出手來處置八爺。正是年羹堯平定叛亂,才給了雍正剿滅八爺黨的機會!八爺才是雍正的心腹大患!雍正在當時是真心不想殺年羹堯,一是因為君臣情深,二是還需要年羹堯保駕護航。

由此可見,年羹堯只要用對方式,保命還是可以做到的!


優己

年羹堯是雍正朝初期威名赫赫、炙手可熱的權臣。他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攫為四川巡撫。康熙在位末期,年羹堯率軍一舉平定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發動的侵藏戰爭,立下大功,特授四川總督,不久又兼理川陝總督。年羹堯身為封疆大吏,在康熙身後諸子爭奪皇位的激烈角逐中,堅決支持皇四子胤禛,並博得了胤禛的信任和重用。

雍正登基後,攫升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雍正元年(1723),又授予他二等哈哈番世職,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銜。這年6月,雍正詔命年羹堯以川陝總督兼理雲南政事,所有西南邊疆事務,雲南督撫們都要參照年羹堯的意見行事。次年,又被封為一等公。年羹堯擁立有功,從此青雲直上,成為雍正帝政治活動的左膀右臂。

史載,年羹堯的確曾為雍正朝早期的社會安定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他自恃皇帝寵信,又屢立大功,野心逐漸膨脹,最終犯了越權枉法、干預朝政的大忌。據說位高權重後,他氣焰囂張,行文諸督撫,必書官直斥其名;入朝覲見,令直隸總督、各地巡撫跪地相迎送,諸王大臣到郊區迎送,他亦傲慢不為禮;在邊疆,蒙古諸王公見他必行跪禮,即便對雍正本人的諭旨和意見他也敢任意駁辯,以至於雍正與年的關係由親密無間變得日趨緊張,最終由寵年變成除年。其實,除以上原因外,最主要的一條恐怕是因為年羹堯的肚子裡藏著太多有關“胤禛奪嫡”的秘密了。

雍正三年(1725年)3月,天現“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祥瑞,內外大臣紛紛上表稱賀。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也呈上了賀表,文中卻不慎將“朝乾夕惕”錯寫成“夕陽惕乾”,這或許是師爺的筆誤,雍正卻極為認真,以“羹堯不以‘朝乾夕惕’許朕,則羹堯青海之功,亦在朕許不許之間未定也”。竟將年羹堯以往所立大功一筆勾銷。

同年5月,雍正命年交出撫遠大將軍印,並革除其川陝總督要職,改授杭州將軍。不久,又罷免了年杭州將軍一職,給了個閒散章京的虛職,又削奪其公爵之位,降為拜他喇布勒哈番( 騎都尉之意)。10月,詔令逮捕年羹堯,將他拘至北京,交議政王大臣、九卿、三法司治罪。

年羹堯在杭州被捕前,已預感到大勢不妙,於是將日常公私往來的書信函札全部焚燒,但後來浙江巡撫福敏在奉命查抄年府時,還是在灰燼中搜得手抄本兩冊。書名《讀書堂西征隨筆》,作者汪景祺,書中還附有年的自述。雍正看後異常震怒,在書中批示雲 :“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因事情牽涉年羹堯,雍正大為重視,隨即興起文字大獄。

1726年(雍正3年)1月,年羹堯被定以92大罪,其中大逆不道之罪5項,《西征隨筆》為第3條罪狀:“汪景祺《西征隨筆》,見者髮指。羹堯亦云曾看過,視為平常,不行參奏,大逆之罪三 ”。不過一本日記而已, 雍正用詞語氣卻如此嚴重,年在他嘴裡罪孽之深重,至此已經不可饒恕了。

雍正將年羹堯賜死,將其父年遐齡、兄年希堯革職拿問,子年富斬立決,其餘15歲以上子侄皆發配往廣西、貴州、雲南等西南極邊煙瘴地區充軍,且永不赦回。他的所有親戚、下屬、候補文武官員者,俱革職,且永不敘用。年羹堯的老婆因為是愛新覺羅宗室女,免治罪,發還孃家。《西征筆記》的纂寫者汪景祺也被斬立決,其親朋好友均遭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由此可見,即便當初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大將軍後,能夠收斂鋒芒,閉門思過,並主動向雍正承認錯誤, 肯定還是難逃此劫,為什麼?一是功高震主,二是知道太多秘密,三是他的社會影響力和勢力已尾大不掉,黨羽遍佈朝野,還有一幫文人圍繞著他,為他歌功頌德,大造聲勢、輿論。這些都是雍正不願意看到並極為忌憚的,他不僅要消滅年本人,還要根除他的一切影響,因此,無論年羹堯怎麼做都難逃一死。

【答題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雍正帝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一職,貶其杭州將軍,只是緩兵之計,意在試探他對朝廷處理意見的反映。此時既便年羹堯再認錯,雍正帝都不會饒過他,必殺無疑。年羹堯家族顯赫,本人又是雍正帝的舅爺,自己軍功卓著,多次受到朝廷重用嘉獎。由此,年羹堯的權力慾開始膨脹,多次觸碰皇權底線,令雍正帝對他生疑防範,真正讓雍正帝起殺心的是一次閱兵。那是年羹堯平定青海西藏後,率部回到京城接受雍正帝檢閱。雍正帝見受閱將士烈日下揮汗如雨,下令坐地休息,說了三遍,不見動靜。然而,站在旁邊的年羹堯小旗一揮,將士們齊刷刷坐下了,這讓雍正帝無地自容。由此可見,年羹堯對皇權的挑戰和威脅已到了何種程度。所以,在皇權面前指望年羹堯收斂不可能,雍正帝的決心是非殺不可。


王榮聯1

看到這個問題,莫名其妙地想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庇爾的一句名言:“路易必須死,因為共和國必須生。”

年羹堯必須死,倒不是因為雍正必須生,而是雍正必須採用這種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名聲。

很多人認為年羹堯死於功高蓋主,桀驁不馴,這自是他的取死之道。但是,真正導致年羹堯敗亡的,是他沒有順從雍正的意願,在西寧殺了九阿哥允禟。

雍正即位以來,對於昔日的政敵亦即自己的兄弟們毫不手軟。允禟被髮至西寧軍中效力,由年羹堯看管,看來還算不錯,實際上是借刀殺人之計——允禟必須死,而雍正不想溼手,是以交給年羹堯處理。

話說到這個份上,年羹堯仍然不理會雍正的深意。他或許考慮允禟畢竟是先帝之子,如果對允禟下手,只需安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然而普天之下,都知道是他殺了允禟。作為一介外臣,他又何必這樣介入雍正的兄弟之爭,落個惡人之名呢?更現實一點說,萬一雍正去世得早(實際上也沒活太長),他也不必因為殺了允禟,而招致宗室的怨恨。不管出於什麼考慮,總之年羹堯始終沒有動允禟一根毫毛,上報給雍正的奏摺,也沒有說允禟的壞話。而且,雍正給他的那道密旨,他倒是收得好好的,也沒有繳回之意。這就相當於把雍正的把柄抓在手裡了。雍正對於這樣一位不懂事的手下,說實話,早就起了殺心。再派人到西寧軍中打探,發現年羹堯的部下,大多對允禟心懷好感,這自然是“上有所好,下必從之”,如果不是年羹堯對允禟好,以他的治軍之嚴,部下又何至於此?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雍正得到密報,基本上已經判了年羹堯死刑,至於貶他為杭州將軍,只不過是政治上的凌遲之術,就算年羹堯幡然醒悟,收斂認錯,又於事何補?


龍鎮

如果是在小說中,雍正一定會殺年羹堯。因為他眼裡容不得沙子。


小說裡面,當雍正聽到高福等人存在背叛自己的嫌疑後,將高福叫來,說了一通安撫的話:

你們這個耳目當得好,確是事事時時處處為主子設身著想。你們讀點書,將來做到年羹堯那一步兒,也不是不可巴望的事。四爺眼裡不揉沙,恩怨分明,賞重罰嚴,定然虧負不了你們的。

然而,等高福等人剛走,雍正就將管家周用誠叫來,陰冷的對他說道:

“你要替我盯緊高福兒!不但他,府裡所有人你都得盯著!”
“辦好了,你功德無量,佛天都不虧你的,去吧!”

沒過幾天,周用誠問雍正,近日王府裡面突然少了五六個人,是不是主子派出去辦差去了?雍正冷冷的說道:

爺是金枝玉葉,鳳子龍孫,親王阿哥,高福竟然為了八千兩銀子、一處宅子和一個婊子就出賣了我,豈能饒他?



相比於高福,年羹堯也拍過八阿哥馬屁,有過背叛雍正的行為。依雍正的性格,豈能饒了年羹堯?就算當時不能殺,過後也肯定會找機會殺。



電視劇裡面將雍正做了一定的美化,但本質沒有變。我個人感覺,雍正內心深處肯定想殺年羹堯,只不過以當時的人情況,還不能殺他。

電視劇中的雍正,一副鐵面皇帝的形象,頗有一點孤軍英雄的惆悵。他需要年羹堯這種既有能力,又是自己潛邸出去的奴才,替他揚眉吐氣。



雍正在處置年羹堯之前,對李衛曾經說過一番話。你知不知道現在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你?還敢做這種有失官體,授人以柄的事情來?

簡而言之,李衛也好,年羹堯也好。你們這些人,都是我親自破格提拔的人。你們在外面乾的好,說明我這個皇帝慧眼識珠。你們乾的不好,說明我這個皇帝當的不合格。

而滿朝文武要求殺年羹堯,並不取決於年羹堯的表現。這是一個有預謀,有組織的行為。年羹堯即使收斂認錯,言官也不會放過他。

他們就是要年羹堯死,在他們背後的八爺黨,就是想看雍正的笑話。



所以,當張廷玉和馬齊對雍正說,滿朝文武要求處死年羹堯時。雍正的第一反應是,你們滿朝文武都在要挾我!你們都在看我的好戲。

你們越是這麼齊心協力,我偏不如你們的心願。


雍正給年羹堯數次降職,是希望年羹堯去杭州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將軍、參將、守城門,不要再給他丟人現眼了。

這也說明,雍正並不關心年羹堯的死活,他要的是自己的面子。

但是雍正發現,不管他怎麼處置年羹堯,百官都不罷休。這個事不能拖,拖得越久,傷的是雍正的面子。

年羹堯之所以態度一直很強硬,並不是說他不願意向雍正低頭,他只是不願意向世人低頭。



只要他低頭了。丟的不僅是他的面子,也是雍正的面子。滿朝文武希望看到年羹堯受屈辱的消息,八爺黨更希望看到雍正的名譽受損失。

最後,張廷玉的一番言論,徹底宣告了年羹堯的死亡。

在雍正看來,年羹堯對他名譽的損傷,已經造成不可逆的後果了。豈能容他?

所以,年羹堯必死。不管他有沒有收斂鋒芒,他也是個死,雍正不會讓一個給他名譽帶了損害的人活著。



至於歷史上,雍正殺年羹堯是有預謀的。功高蓋主之人,且又碰到一個乾綱獨斷的雍正,結果就是必須死。

歷史上雍正殺年羹堯,給他羅列了九十二條大罪。都不過是欲加之罪罷了。比如雍正說年羹堯貪汙,年羹堯冤枉啊!雍正之所以會用年羹堯,就是因為他能搞錢,自己搞軍餉,不依賴朝廷。結果這一個用他的理由,最後反倒變成罪名了。

雍正搞倒年羹堯以後,把當年給年羹堯下跪的直隸總督也一併查辦。雍正御筆硃批的大概意思是:你丫當年不是跟老年混的挺開心嗎?瞅你那慫樣!

天下的官員只有一個天,那就是我雍正。年羹堯算什麼東西?也敢讓我的臣子給他下跪?不殺他殺誰?


Mer86

連個饒,其實後期已經上了雍正的必殺大名單連功勞作為雍正的家奴,能夠一步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雍正對於他的幫助和愛戴其實已經給足了,他,所有的榮耀,這個期間,作為年功勞來說,就應該能夠很好的,去報效雍正,而並不是像後期所表現的那樣,驕橫跋扈,其實他是完全可以很好的善終的


我們看甄嬛傳當中的年妃,華妃在雍正面前其實是非常的有地位的,雍正對他也非常客氣,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是,年羹饒的關係


但到了後期,年羹堯很明顯就已經,背離了當時的初中開始驕橫跋扈起來,甚至不惜對雍正皇帝有各種調戲,雍正皇帝其人,也算是雄才偉略怎麼可能讓一個奴才對自己指手畫腳甚至危害自己,所以在這一方面,雍正皇帝,是絕不留情,大力打壓的,幾次下來就將年羹饒徹底的打壓下去的氣焰,


我們看雍正皇帝首先將又年羹饒的妹妹,也就是甄嬛傳當中的華妃給廢掉,其目的就是為了徹底的,給,年羹堯一點警告,但連功勞並沒有在這方面有多少收斂,這樣雍正皇帝就對他不客氣,直接將他貶到了杭州,可是聯通的還是,這是自己事,公,大於過,所以,辭繼續幹出一些,挑戰雍正皇帝的事,所以最終被雍正皇帝找到了由頭,徹底的將它消滅掉,其實主要的,緣由我們會分析的非常清楚,就是年羹饒忘乎所以的,做了不合自己時宜的事兒,最終他的心,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微涼61203

文 | 小燦哥說歷史

試從《雍正王朝》分析,雍正必須殺掉年羹堯。

年羹堯是如何引起雍正反感的

1.擔任西北大將軍,個人生活奢侈,貪汙腐化,就是西北的“皇帝”,與蒙古王公政治勢力聯姻,娶的是蒙古的格格,雍正不會允許他在西北積聚勢力。

2.年羹堯舉薦人入朝為官,竟然能被人稱為“年選”,年羹堯這就是結黨營私,犯了雍正大忌。

3.年羹堯面對百官迎接,竟然不下馬,這是天子才有的待遇,雍正下令讓他的部下卸甲,竟然沒有用,必須要年羹堯的命令才聽,說明西北軍權不一定在雍正手中。

4.年羹堯的行為引起大臣不滿,遭到孫嘉誠的彈劾,後來雍正把孫調到西北,年羹堯竟然把孫殺了。

尤其是雍正聽了李衛說的民謠,聽到“帝出三江口”這句,雍正下定決心要整治年羹堯。



為什麼說年羹堯必須死

雍正剛開始只是讓年羹堯降級,只是敲打他,畢竟年羹堯的妹子還是雍正的貴妃,解除軍權即可,沒要殺掉年羹堯。

但是,雍正的政敵老八他們不會放過年羹堯,他們一定要整死年羹堯。

一可以分化雍正的勢力,二可以讓雍正背個殺功臣的罵名,三可以讓世人認為雍正用錯了人,總之他們可以利用年羹堯打擊雍正。



八爺黨聯名上奏章要求處死年羹堯,雍正無法,為了平衡政治勢力,必須殺掉年羹堯,即使年羹堯改變自己,也必須被殺。



小燦哥說歷史

不會的。

如果要殺的話,不必非等到貶官之後。之前種種,都可以殺一萬遍了。有人說彼時年的勢力滔天,殺不動。不會的,別忘了雍正時期是清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皇帝權力最為集中的時期。在任何一個王朝裡面,只有在割據的動盪時期,武將殺不動。但凡朝局穩定,殺武將的難度遠遠比殺文臣小的多。別說近的明崇禎殺袁崇煥,就算是最尚武的漢帝國,殺韓信,殺周亞夫都不在話下。所以,要殺沒有難度!

其次,皇帝雖然是孤,但是誰沒幾個狐朋狗友,沒幾個鷹犬之徒?更何況年實在是一個好把手!但凡能夠上手用,何必殺?畢竟相比較起文官的燒腦,對付武將真的是太簡單了!所以,和大人必死,年大人可活。想當年,太祖在山上開會對大將軍恨得牙癢癢,但把大將軍流放西部山區之際也親自召見,勸勉冷靜,回頭是岸。相比較第一文臣,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最後,網友總結的好,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給了你下去的梯子,是為了你以後好上來。給了你上去的梯子,就可能把梯子撤走了!所以,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取取捨舍,no zuo no die!


yjiang826

三哥觀點認為不會殺,為什麼不會殺?三哥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年羹堯是雍正的鐵桿心腹,雍正貶他為杭州將軍就是想給他個機會,讓他收斂一下。因為年羹堯這個人雖然情商很低,飛揚跋扈,貪汙成性,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年羹堯對雍正是很忠心的,絕對沒有反叛之心,這一點使雍正對他很放心。




2.雍正重視年羹堯,年羹堯這個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年羹堯雖然是大將軍,但卻是科舉出身,可以說的上是文武全才的一個人,在四川巡撫任上,很有作為,康熙對他在四川的作為非常讚賞,並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這樣的一個文武全才雍正肯定是不想殺他。
3.


年羹堯對雍正有著特殊的意義,雍正曾經用恩人來形容年羹堯,雍正經過了九子奪嫡坐上了皇位,當時朝廷裡面有八爺黨,而且國庫空虛,在加上西北用兵,雍正的皇位坐的不是很穩,是年羹堯平定了西北的叛亂,穩定了西北,雍正這才騰出手來處置八爺黨和整頓吏治。
由此可見雍正當時是不想殺年羹堯的,只是迫於百官的彈劾,才把年羹堯給發配到杭州坐了一個將軍,希望他能收斂一下。可是年羹堯飛揚跋扈慣了,情商太低,在被貶期間還不知道收斂,最後實在沒有辦法,雍正只能把他給殺了!


三哥聊歷史

會的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

因為年羹堯的死不能全怪他不知收斂,即便他知道收斂了,懂得縮起頭來討生活了。依然架不住有人害他。

所謂“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



那是誰要害年羹堯呢?答案是八爺。

九子奪嫡之後,四爺雍正繼位為帝。但是雍正的能力很突出嗎?並不是的,他強於其他阿哥的只有一點,就是勇於任事。康熙用清查庫銀案考察諸位阿哥,只有雍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怕得罪天下的官。八爺就不敢。

但是,要知道當時的情況也是非常兇險的。在這麼兇險的情況下,年羹堯犯下了一個大錯,那就是向八爺示好。當時的情況是年羹堯治河堤有功,八爺搶在四爺雍正之前在朝廷上為年羹堯向康熙表功,為這個事情,年羹堯曾去八爺府上拜謝過。

這就是大忌。因為沒人知道年羹堯和老八說過什麼,四爺肯定會懷疑年羹堯,八爺也會時不時的拿一些夾纏不清的事情把年羹堯攪和進來,好去噁心雍正。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年羹堯越能幹,雍正越不敢用他,也越難以封賞他。誰知道你是不是個二五仔呢?但是呢,年羹堯作為雍正曾經的心腹,雍正也難以直接把他幹掉,畢竟要考慮手下的人心啊!

所以,我甚至感覺雍正曾經寫過的“朕亦甚想你”等奏摺批語,就是為了讓年羹堯更狂妄起來,這樣雍正好有把柄,或者說藉口,把年羹堯幹掉。

由此,年羹堯收斂不收斂沒有用,懷疑的種子在雍正心裡種下之後,年羹堯早晚得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