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激勵“有為者”,更要整治“無為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建立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在新時代下的新擔當、新作為。

的確,改革有風險,攻堅有壓力。必須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激勵機制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糾錯容錯機制,給敢作敢為的幹部“撐腰鼓勁”。但是,對“只當官不幹事”、“尸位素餐混工資”者,應該實行“零容忍”,必須整飭。

四年前,曾清理過“吃空餉”。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30個省份共清理清退“吃空餉”16.2萬人——這對提升工作效能、純潔幹部隊伍起到積極作用。如今“吃空餉”者少了,但“尸位素餐”現象普遍存在,聘用臨時人員來頂替,或者份內之事“外包”,導致部分政策落實難、進度慢,推諉扯皮;部分幹部遇到困難“躲著走”、不擔當,“慵懶散浮拖”,把好事拖壞,群眾意見很大。

首先,要堅持不懈整頓作風。狠剎“官僚主義”,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特別要發揮好紀委監委作用,依據《監察法》監督好所有公職人員,對不幹事、不作為者,加大問責力度;要改變考核考評機制。適時曬出崗位人員、職責,列清單,明時限,讓政績考核在陽光下運行;營造“能者上、庸者讓、劣者汰”的氛圍。重用敢擔當、有作為的“實幹家”,為破難攻堅者“開綠燈”,讓一心工作、有所作為的幹部“不吃虧”,對不作為、不擔當、不落實的“三不”幹部,調離、降職或免職。

新時代新徵程,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群眾合理利益訴求不斷增長,廣大幹部只有見賢思齊、奮發有為,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有為有位,有所作為。那種不想幹事的“懶幹部”,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太平官”,讓他們再無立身之地。(殷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