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滕迪克對代數幾何有何重大貢獻?

Hybrid_B

可以說翻開任何一本代數幾何的教科書,我們都可以找到格羅滕迪克(Grothendieck)的名字,他就是代數幾何的上帝。大師有很多,上帝只有一個。雖然他拒絕領取菲爾茲獎,42歲便拋棄了數學,之後又從人們視線中消失直至逝世的噩耗傳來,但這些都不妨礙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1928年3月28日格羅滕迪克出生於德國柏林。二戰結束後,格羅滕迪克去法國學習數學,先後師從布爾巴基學派的分析大師迪厄多內和著名的泛函分析大師洛朗·施瓦茨,二十幾歲時就成為當時研究很熱門的拓撲向量空間理論的權威了。1957開始,格羅滕迪克的研究主要轉向了代數幾何和同調代數,1959年他成為了剛成立的巴黎高等科學研究所的主席。他的工作把勒雷、讓-皮埃爾·塞爾等人的代數幾何的同調方法和層論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他創立的概型理論奠定了現代代數幾何的基礎。2014年11月13日,格羅滕迪克逝世於法國。



格羅滕迪克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代數幾何,他毫無疑問是現代代數幾何的奠基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Grothendieck對代數幾何進行了徹底的革命,發表了十幾本鉅著,建立了一套宏大而完整的“概型理論”。Grothendieck的工作堪稱代數幾何的顛峰,他的著作被譽為“Grothendieck聖經”。



在概型理論的基礎上,數學家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瞠目的成就:Grothendieck第一次給出了著名的Riemann-Roch定理的代數證明。 它還導致瞭如下事件: 1973年,P.Deligne(德利涅)證明了Weil猜想(獲1978菲爾茲獎); 1983年,G.Faltings(法爾廷斯)證明了Mordell猜想(獲1986菲爾茲獎); 1995年,A.Wiles證明了谷山-志村(Taniyama-Shimura)猜想,進而解決了有三百五十多年曆史的費爾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獲1996菲爾茲特別獎,沃爾夫獎)。這些成就代表著當代數學的最高水平,足以彪炳千古。



整個的現代代數幾何的話語言就是他創立的,可以說格羅滕迪克的代數幾何思想徹底影響了這個方向的發展,無論過去還是未來。而且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的數學,都將成為不可抹去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