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篮球的前两个时代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接下来路该怎么走?

本文首发于微博:老道消息

中国职业篮球的前两个时代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接下来路该怎么走?

热身时的王治郅看到了他,扔下手中的球过来说:“记得您写过这样的文章,说什么时候把八一队打下来了,冠军易主了,篮球的改革就成功了。现在八一队不是冠军了,改革成功了吗?”

孙保生愣了。可能他自己当时下笔的时候都没想过八一的陨落来得这么快。

八一男篮的辉煌代表着军队体育乃至举国体制的辉煌。曾几何时八一队就等于国家队,依靠着八一体工大队可以直接从全国各地部队直接抽调优秀运动员的特权,八一男篮从来都有着最完善的人才储备和选拔机制。即使是联赛职业化开始之后的最初几年,八一男篮也根本没有对手。直到姚明的出现才短暂把八一拉下王座。姚明远走,八一马上夺回冠军。

那时候的八一有多强呢?第一赛季不败夺冠,跨赛季48连胜。1995年到2000年,五年135场比赛,八一只输过8场。

但八一的成功不可复制。大家更盼望着 CBA 联赛能往职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走,所以有了孙保生那句话。

05年,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开始推行CBA准入制,其中最重要的规定就是俱乐部必须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而军属的八一不可能具备独立企业法人的身份。富邦集团董事长宋汉平救了急,和八一签了一纸十年长约,成立八一富邦俱乐部。富邦只负责出钱做事,人事权决策权全在八一体工队手里。当时总政主任李继耐特意批示:八一所有队员必须是清一色的现役军人,不仅不请外援,连内援也不请,一切听从军队指挥。

随着资本的注入,联赛职业化的势头已经无法阻挡,但八一依然坚持全华班,清一色现役军人,这让他们的竞争力大不如前。07年王治郅奋起最后余勇率队夺下第八冠,之后张劲松李楠先后退役,八一居然发觉球队无人可用了。这么多年的裁军早就把各军区体工队裁得干干净净,从前那一套再也不管用。

再加上几年间资本和高水平外援的涌入,CBA其他球队也有了蜕变,这其中深耕青训十年的广东宏远最为翘楚。

前宏远集团董事长陈林是农民出身,靠着把村里的地用作工业区开发赚到了第一桶金,然后把宏远做成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陈林很喜欢打篮球,不过他最开始搞篮球队只是为了丰富员工生活。91年他想找南方日报给集团做整版广告,一年要两百万。陈林舍不得,想想这钱不如拿去把宏远篮球队做大做强,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自然会来。

92年广东宏远成为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陈林拉了一批退役国手和地方球员,给予他们当时所能给的最好的生活和训练条件。95年男子篮球甲A联赛元年,宏远就杀进决赛只败给当时天下无敌的八一。

陈林把他做生意胆大心细的习惯带到了球队的管理上。引进CBA历史上第一个明星级外援威文,广泛选拔和培养年轻球员。在当时的CBA都是敢为天下先的做法。大家还在绞尽脑汁想从八一嘴里赢几场球的时候,宏远的眼光已经放到了十年以后。

广东从04年开始十年八冠,在国家队占据半壁江山的也变成了广东队员。两届八冠王完成了交班,中国篮球也完成了从“专业体育”到“职业体育”的交棒。

但随着中国职业篮球市场化的加深,很快“宏远模式”也碰了壁。

宏远是一个家族式民企,陈林2000年就已经不再过问球队的具体事务,全部交由儿子陈海涛负责。而刘海涛在留住年轻球员和挑选外援两件事情上一直在球迷心中存有争议,这几年广东流失掉的青训球员都已经可以组成一只准季后赛球队了。

而CBA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导致球队的开支每一年都在疯涨。但限于企业规模,宏远不可能像广汇、首钢这样的大企能在引援和薪资上肆无忌惮地烧钱;而根本不赚钱的CBA球队又难以吸引更大的投资者投资球队。过去四年宏远只打进过一次总决赛,早前几年“四年三冠王”的是北京首钢。

随着元旦前八一体工大队宣布转隶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八一“这个名字将成为历史;而几天前,宏远创始人陈林仙逝。

中国职业篮球的前两个时代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接下来路该怎么走?

中国整个职业体坛里,市场化最好的俱乐部是广州恒大,一支生生用钱烧出来的中超霸主。以俱乐部本身的盈利能力来说,这笔账肯定算不过来;但许老板从来就没有把打造一支盈利的球队作为目标,他亲口说过“过去几年搞足球获得的广告效应,烧一百亿广告费也换不回来”。

许老板甚至没有把登顶中超作为目标。他的目光是亚冠,是更大的舞台,是让恒大成为中国足球崛起的奠基者。恒大是一个房地产集团,在拿地等很多业务环节上需要政府的支持。在足球上烧的钱,能在其他地方能挣回来。而事实也证明了恒大的崛起,确实带动了整个中超的发展。

这是一个无奈但现实的状况:中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要做大,算的不是政治账就是经济账,不能光算体育账。所以宏远这样的企业,虽然给中国篮球市场化带来了巨大贡献,但企业的天花板决定了球队的天花板,只能是职业篮球1.0版。

至于谁是2.0版,可能就得看谁愿意像许家印砸足球一样去砸篮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