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富裕的貿易之路

本文首發於微博:江-姐來了

通往富裕的貿易之路

1770年,英國首相老威廉皮特聽說了美洲開始出現一些新興工業,開始和英國本土的產品出現競爭,他非常不滿,說道 :

“殖民地就是一個馬蹄釘也不許生產”。

當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也告誡美洲最好要遵守自由貿易,不要去試圖發展製造業,否則:

“不但不能加速他們年產物價值的增進,恐怕還會加以阻撓;不但不能使國家漸臻於富強,恐怕還會加以妨害”。

1791年, 美國政府建立之後兩年,美國第一屆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就離經叛道地在《關於製造業的報告》,提出了 “幼稚產業”的概念,主張作為必須為“幼稚產業”提供保護,直到其具有競爭力,否則,落後產業只能遭受到發達國家的碾壓。

他在報告中幾乎提到了,所有美國現在所不齒的招數,一共分為10類:1 、保護性關稅 ;2、 禁止進口競爭對手的產品或徵收等於同宇禁止的稅賦 ;3、 禁止出口製造業材料;4、 金錢獎勵; 5、 創新補貼; 6、 製造業材料免稅 ;7 、製造業材料退稅;8 、鼓勵發明;9、 對製造業產品管制; 10 、發展交通以及金融。

當然,歐洲的知識產權制度也並不受待見,支持奴隸制的傑斐遜甚至還覺得知識怎麼夠私人化。不過,可惜漢密爾頓英年早逝,沒有推行其主張。

1812年,美英戰爭爆發,美國才意識到的新興工業的重要性,平均關稅從戰前的12.5%直接提高1820年的40%。

1820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因為發表攻擊政府的言論,遭到通緝,流亡美國。在美期間,李斯特開始結識了美國一大批貿易保護主義者,例如14任和第9任國務卿亨利·克萊、丹尼爾·韋伯斯特、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

當時,美國總統林肯也在其經濟顧問亨利·凱里等人的幫助下,開始建立具有保護傾向的美國體制。亨利·凱里曾被馬克思和恩格斯稱為美國唯一重要的經濟學家。此後,從1820到1930年間,美國都是全世界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關稅率為35%-40%,同時,美國也是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

在美國遊歷之後的李斯特在擔任公職返回德國時,已經從一個自由貿易者成為了一個保護主義者。他將漢密爾頓以及美國體制等發展經濟的措施理論化,寫出《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開始鼓吹貿易保護。面對自由貿易者的攻擊,他寫道:

“如果我是英國人,我幾乎不會懷疑亞當·斯密”。

但對落後國家鼓吹自由貿易本質就是踢開梯子。

“這本是一個極為尋常的巧妙手法,一部分人當他已經攀上了高峰以後,就會把他逐步攀高是所使用的那個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上來”。

“我清楚地看到,兩個同樣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要在彼此自由競爭下雙方共同有利,只有當兩者在工業發展上處於大體上相等的地位時,才能實現。如果任何一個國家,不幸在工業上、商業上還遠遠落後於別國,那麼,它即使具有發展這些事業的精神與物質手段,也必須首先加強它自己的力量,然後才能使它具備條件與比較先進各國進行自由競爭。”

經濟史學家保羅·巴洛殊把美國稱為“現代貿易保護主義的發源地和堡壘”。韓裔經濟學家張夏準也發現在整個美國的高關稅也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即使在所謂的自由貿易時期,也從達到過英國的關稅水平。對於創新的補貼一直搞到50%-70%,遠高於日本通產省等政府引導補貼的20%左右的水平。

保羅·繆路爾森的論文在論證貿易的兩種情況時,第一種,各國遵循比較優勢,A國繼續生產高端製造,B過繼續生產低端發力,雙贏;這就會創造雙贏的局面;第二中,B國突然在 A國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力,A國就要遭受損失。

其實,雖然全球貿易基本是就是這兩條路,但真正實現經濟長期發展的都會走第二條路。因為靜態的比較優勢,是不可能讓國家走向富裕的。斯蒂格利茨證明,各國要走上經濟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要在製造業上進行攀登,而絕對不能停留在農業上。

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因為製造業的生產率的增長是遠高於農業的。 經濟發展的本質是在於生產效率的提高,如果本國長期滿足在所謂的比較優勢上,生產率的改善遲早會遭遇瓶頸。

斯蒂格利茨指出經濟增長的關鍵在於學習能力,通過有效的產業政策,在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上進行不斷的學習、積累才可以走上經濟發展的道理。他對發展中國家的告誡就是 :

“do not we said, do as we did .”

美國總統威廉·麥金利也頗為得意的說:“我們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農業國;我們成了世界第一大礦產國;我們也成了是世界第一大工業生產國,這一切都源於我們能堅持了幾十年的關稅保護制度”

美國是實用主義立國,貿易從來都是手段。70年代,日本和歐洲的經濟終於從戰後崛起,開始能夠和美國一較高下,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開始迴歸。1974後,美國出臺貿易保護法,提出了普通301條款,特殊301條款和超級301條款,開始尋求用單邊的政治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

纖維、鋼鐵、彩電、汽車、半導體、農業等等產業,美國和歐盟、日本的貿易摩擦從來摩擦不斷,但是這是由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決定的,任何的政治手段,不過是增加貿易成本,或者轉移逆差的來源罷了。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中國成為自由貿易的鼓吹者,美國提倡貿易保護都不是新鮮事。這樣的角色,美國都扮演過,事實上,是每一個富裕國家都必須要經歷的全過程。

歡迎在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媒體平臺上關注

@老道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