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俗話說:對手的對手就是夥伴。

為對抗空客與龐巴迪的戰略聯盟,波音一直在尋找機會反擊。其中,就包括把橄欖枝拋給龐巴迪的老對手——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即“巴航工業”)。

這樁“豪門聯姻”有多少門道?一旦成功對全球民機市場競爭將產生多大影響?

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一架巴航工業E190-E2和一架波音737 MAX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的“合影”

“聯姻”背景

期以來,全球民機市場上存在著“四足鼎立”的局面:全球幹線飛機市場主要被波音和空客壟斷,支線飛機市場則主要由龐巴迪和巴航工業主導——這四家制造商決定了全球民機市場競爭的格局。

然而,這一微妙的市場平衡隨著空客宣佈收購龐巴迪旗下C系列飛機項目的多數股權而被打破。

這一切,需要從達美航空的一樁訂單說起……

波音:一場意料之外的反轉

2017年4月,波音同龐巴迪競爭達美航空的訂單,結果以失敗告終。波音指控龐巴迪獲得了政府鉅額補貼,將飛機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到美國市場,促使美國政府計劃對C系列飛機徵收高達近300%的懲罰性關稅。

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先發制人的波音原本已通過美國政府將舉步維艱的龐巴迪逼入絕境,沒想到空客突然出現,局面產生翻轉。

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2017年10月,在美國政府宣佈稅收制裁後,龐巴迪與空客達成了“零首付”收購協議。根據協議,空客將完全控制C系列項目的一系列運作,龐巴迪旗下的CS100和CS300兩款客機將成為空客的新“成員”,對目前空客飛機產品形成高度銜接和互補。新公司成立後,空客將成為全球唯一產品線覆蓋100~600座級客機的企業,在“產品線”上一舉超越只覆蓋150~500座級飛機的老對手波音,進一步增強自身在民機市場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雪上加霜的是,2018年1月2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駁回了波音對龐巴迪的控訴,歷經近9個月的漫長貿易拉鋸戰以龐巴迪的勝利而告終

雙重打擊下,波音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一方面,美國政府對C系列飛機的高額稅收制裁落空,波音將可能在美國市場中失去更多訂單;另一方面,如果空客的加入使得C系列項目走上順途,空客飛機的年交付量可能超過波音。

競爭環境發生鉅變,為保持民用飛機市場的領先地位,波音不能按兵不動,必將採取應對措施與空客抗衡。

巴航工業:南方有佳人

美國國境以南,總部位於巴西聖保羅的巴航工業成立於1969年,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一直努力尋找適合自身成長和適應市場變化的發展戰略,不斷總結經驗,最終探索出了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可謂“南方有女初長成”。

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深厚的航空文化、豐富的人才技術力量儲備、政府的支持保護、及時而具有革命性私有化改革、“以股權換技術”的供應鏈整合策略、不斷成熟的支線產品和產品線……戰略性的眼光、務實的態度使巴航工業在一個“先天不足的體系”(利用外資、依附於國際市場的工業化體系)之下,確立起自己在全球航空製造業中的一席之地。

此外,巴航工業與波音可謂是“老朋友”,二者具有深度合作的基礎。巴航工業在美國經營了30多年,在美國設立了裝配工廠和工程技術中心,2012年起,又和波音在多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合作。

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對波音而言,巴航工業是一家優秀又友好的企業,因此,在此次對抗空客與龐巴迪的戰略聯盟的“反擊戰”中,巴航工業無疑是非常吸引波音的優質“聯姻對象”。

“聯姻”影響

一旦波音和巴航工業的這樁“聯姻”成功,波音將形成互補的產品組合,而巴航工業將擴大產品市場份額,最終二者達到雙贏。

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從波音角度看,此舉“一石二鳥”。首先,收購巴航工業能增加150座級以下的產品線,與現有產品形成互補,增強與空客抗衡的競爭力。第二,巴航工業優秀的工程師隊伍能緩解波音的工程師短缺問題。

對巴航工業來說,與波音成為“家人”將得到波音設計、採購、銷售和市場等全方面的專業支持,藉助波音成功的營銷經驗及龐大的客戶資源,擴大支線飛機和公務機產品的市場份額,增加公司的利潤將不是難事。

我國應對措施和建議

一旦波音和巴航工業建立起戰略聯盟,西方四大民機制造廠商將形成排他性的雙巨頭競爭格局,不但全球民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而且新進入者將面對更大的壓力。

我國航空工業作為後來者,應該在三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國家應從戰略高度推動航空產業的發展。美國、歐盟、加拿大和巴西等國外航空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無不體現了國家層面所發揮的巨大推動作用。同樣,近期空客與龐巴迪、波音和巴航工業這兩次重大併購重組,加拿大和巴西政府都從戰略的高度發揮著主導作用。面對當前國際局勢的鉅變,我國應清醒地認識世界航空產業的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從國家層面予以高度重視,不斷完善和升級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有力推動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

第二,加快航空重點產品研製,培育和提升國產替代能力,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當前,我國應加快推進大型客機、支線飛機等重點產品研製。尤其對C919客機,應全力以赴實現預期性能,嚴格控制成本,加快適航取證和產業化發展步伐,提升運營支持能力和產品市場適應性,前瞻佈局謀劃後續產品,突破國際巨頭在類似機型上的圍堵,佔據一定的國內外市場份額,最終實現商業成功。

波音與巴航工業 “聯姻”觀察:一場改變民航業競爭格局的聯盟

第三,以市場換技術的國際合作深刻教訓警示我們,應加大航空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當然,追求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也是不現實和不明智的,但一定要擁有自己的總體設計、發動機、系統集成、關鍵元器件等核心技術能力,以滿足航空強國發展目標之需。

轉 載 :楊敏/國際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