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血腥:伊人已逝!滴滴還在,我當如何?

空姐搭乘順風車於海一事,成為了國民的焦點,在談論之前,我想先表達我對逝者的悼念之情。伊人已逝,所有的惋惜和憤怒都留給了活著的我們,事實無法改變,我們只能深思,好在滴滴還在!

這是一起嚴重的惡性事件,細節不再過多贅述,對於妙齡的空姐,這是出乎意料的滅頂之災,而對於萬人唾棄的行兇者,這是有備而來的宣洩。

那對於將兩個人連接在一起的滴滴來說,這又該意味著什麼呢?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又擔當者怎樣的角色呢?


昨天,我搭乘滴滴快車回家,路上司機與我談起此事,司機義憤填膺的指責行兇者,用詞極度超底線,不便複述,但大致意思是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言語間透漏著對滴滴順風車的同情。我直接問他:你覺得滴滴平臺有沒有責任呢?還是說這只是個別的突發事件?司機明確的說:跟滴滴有毛關係,那男的車上都備好凶器了!顯然是有預謀的!

我想大多數人的觀點和司機師傅相差無幾,情緒的焦點都在當事人身上。開始我也沒深究滴滴的問題所在,直到滴滴發出百萬通緝懸賞,並公佈還只是嫌疑人的個人信息,致使嫌疑人所有的個人隱私都被曝光在大眾面前。

大數據的血腥:伊人已逝!滴滴還在,我當如何?

我想問大家:滴滴這樣做對嗎?如果你覺得對的話,那還要警察干嘛!當時警察還在偵查,滴滴只需要將信息提供給警察就好,為何要著急自己發佈懸賞令呢?

在大是大非面前,作為國民級應用的滴滴,首先想到的是公關!是輿論的引導,是焦點的轉移。而把自己作為國民級應用,把最該做好的事情拋擲腦後。

再問大家,滴滴該做好什麼呢?

隨著滴滴公佈自查進展和網絡媒體的持續報道,更多碎片信息呈現在我們面前,滴滴自查顯示該嫌疑人有言語性騷擾投訴的前科,但滴滴以聯繫不上為由,未作出妥善處理。

大數據的血腥:伊人已逝!滴滴還在,我當如何?

三問大家,我們每個人的搭乘習慣,包括時間、地點和消費價格,這算不算個人隱私呢?再者,對乘客的評價又為何那班!打標籤嗎?美女,開放的美女……。據說,順風車還有挑顏值的問題,使用美女做頭像,往往能獲得更好的接單體驗。

我本不想把企業的行為和國民良心放在一起,但是又有幾家企業能夠自覺呢?每個企業都會有盈利壓力,都需要回報投資人,需要擴大規模等等。但是,只要企業提供的服務,成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那麼企業就不能再只看到錢了!從本質上說,滴滴這次事件,和魏則西事件、搭售事件、圈子事件並無差別,一味追求利益,必然喪失掉企業創立時的初心,那也就離倒閉不遠了。

最後的深思: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依託大數據和智能算法,我們每個人幾乎赤裸著呈現在互聯網大公司的面前,如果大公司沒有底線,忘記初心,那我們又跟砧板上魚肉有何區別呢?

大數據的血腥:伊人已逝!滴滴還在,我當如何?


如果你對該事件或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有自己的看法,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