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文图/ 李 刚

琅勃拉邦,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其状似“L”形半岛。这里不仅是老挝上寮重镇,闻名古都和佛教中心,还是一个精致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我们选择从云南西双版纳磨憨出境,过乌多姆赛,离琅勃拉邦大约30公里即是光西瀑布。下了车,走过一段原始丛林,见大瀑布飞流直下,翻卷出大波大浪,冲刷出一条河道。站在岩石上,迎着扑面而来的瀑布,声如洪钟,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一个个冲将上去大声吼叫,人与自然都在喧哗。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大小瀑布层层叠叠,构成瀑布群不同景观。第三层瀑布下面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深潭,一个美国男人在空中翻了两圈很优雅地入水,举着自拍杆的美国美女边跳水边拍照,水中冲浪的美女帅哥开心死了。导游说,每年这个季节这些老外都要来这里住上一个来月,天天都泡在这里。我说,是啊,老外是怎么开心怎么活,看起来比我们活得自在。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日落前我们赶到琅勃拉邦。上普西山,没料到上山的人一下子冒出好多,中国游人大约占了一大半,金黄色的佛塔下面坐的坐,站的站,手机、相机对着西边落日和变幻的云卷拍个过瘾。天边的湄公河、山峦、城廓、余晖……让你无限遐想,人生能有几回这样的景色等你慢慢地品?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晚餐后去逛洋人街。洋人街和我们大理的洋人街是两码事,最火爆的是烧烤一条街,与我们北海的海鲜一条街不同的是,洋人特多。我们要了烧江鳅、烤鸡和椰子糯米饼一些好吃的,就着黑啤畅饮。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和我们同做一条长木凳的是一对老挝华人夫妇,聊起这里的生活习惯,两夫妇说,这里女人里里外外顶大半天,男人闲着没事干,摆地摊的,卖水果的活儿都是女人在做,小女孩从小就帮着妈妈出来摆地摊。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夜市摊很有逛头,从街头到街尾,长长的一条街地摊上尽是老挝手工艺品,花花绿绿、五花八门,有些做得很精致,本土特色很浓,让人爱不释手。夜市走通头才是洋人街,这里原来是法国殖民地,还保留着一些法式建筑,有很多临街老房子楼下是咖啡屋、酒吧、珠宝首饰店,楼上是客栈。背街的客栈就更多一些,在湄公河岸边,要安静一些,来这里入住的最多的是法国人,也有一些英国人、德国人和美国人。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第二天一大早,老挝时间5点不到就起来赶去布施街。一看还是头晚来过的夜市那条街,一群法国人比我们还来得早,等着看布施。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布施的小食品装在一个小箩筐里,有当地人做的粑粑,还有小饼干,小桔子,香蕉,一份两万老币,还有一份糯米饭,一万老币一份,总共3万老币,折合人民币大约24元。老挝时间6点正,和尚走来了,他们是从各个寺庙汇集到这里的。琅勃拉邦省府大约有200多个寺庙,来布施街是附近寺庙里的和尚。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每天来的和尚大约有100多人,多的时候可达300人左右。在酸角树下一排人打着盘腿等着行布施,和尚走到面前,布施的人跪在地上,双手把小箩筐里的供品举到额头。之后,和尚们把这些布施的食品分给那些孤儿。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为我们旅行团开车的老挝司机李师傅,向我讲述了琅勃拉邦的布施。他说,老挝很穷,生小孩也不限制,有的生下来无法养,有的父在母逝,有的母在父逝,单亲的多一些,孤儿也有,但没有孤儿院,有民族学校,不是孤儿也进不去。有的孤儿从小就去当和尚,到了成人还俗之后一直不忘感恩。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过去这些布施都是在村子里搞,每户每家把布施的食品备好,天不亮就在家门口等着和尚到来。现在这情形是20年前才这么搞起来的……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行走在去琅勃拉邦的路上,一路走来,遇见简单的快乐,遇见善良的人们,遇见美女美景。所有的遇见都是不期而遇,在心里默默地感动着,澎湃着。这一程匆匆之旅,事先毫无准备,也没有刻意去发现什么,追逐什么,没想到,走过路过看过,依旧那么清晰地留在记忆里。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走着走着似乎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天真幼稚的男孩子,忘记了疲倦,忘记了时间,忘情于人文山水之间……

老挝的慢生活,琅勃拉邦初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