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回收率不到30%,每年數百萬輛報廢車去哪兒?

公安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17億輛。相應的,汽車報廢量也不斷攀升,市場調查機構智研諮詢測算,2018年我國報廢汽車數量預計907萬輛。如此多的報廢汽車都流向了哪裡?

黑市生意紅火,正規企業“吃不飽”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陳勇的一臺“服役”十幾年的捷達車將要強制報廢。他詢問當地一家正規拆車廠,對方稱這臺車拆完能領大概500元。他上網一查,有不少車販子主動“找上門來”,居然開出了高出好幾倍的價格。

根據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當汽車達到60萬公里數等條件時,應送到有資質的企業拆解報廢。拆解下來的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後橋、車架等“五大總成”禁止違規出售,應作為廢金屬強制回爐,車主可領到回收廢金屬的報廢殘值。違規處置報廢汽車,以及未取得報廢汽車回收企業資格認定,擅自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活動的,將面臨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的處罰。

然而,在黑市上,僅小汽車的方向機的回收價格就在500元以上,成色較好、品質較高的發動機甚至可以賣五六萬元。在利益驅使下,不少車主、車販子鋌而走險,違規交易。

與生意紅火的黑市形成對比,正規報廢車廠目前卻大多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廣州市物資再生協會副秘書長郭啟志說,廣州具備拆解資質的企業有5家,年拆解能力15萬輛,但2017年只回收報廢機動車8.1萬輛,其中汽車3.3萬輛。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的數據顯示,按照2015年到2017年回收數據,進入正規拆解企業的報廢汽車佔比不到30%。

據業內人士透露,從廣告、收車、車輛評估、二次售賣再到零部件拆解,報廢汽車黑市據估算規模已超過1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非正規回收的報廢汽車一部分被非法拆解,還有部分報廢汽車則改頭換面後仍在繼續行駛,帶來安全隱患。 “很多報廢汽車都被‘套牌’轉賣到了農村、山區。這些車輛安全性能堪憂,經常引發交通事故。而且,‘黃牛黨’收了車一般不會去公安機關主動註銷,一旦出事原車主是要擔責的。”廣東恆聚拆車王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廖智勇說。

北京的郝先生就曾因貪圖便宜惹禍上身。2016年,他通過網絡,將開了13年的桑塔納交由中介姜某報廢處理。沒想到姜某後來將一名6歲兒童撞死並逃逸。由於該車所有人為郝先生,被撞兒童家人將其及姜某共同訴至法庭,要求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各項經濟損失60餘萬元。

業內專家表示,“五大總成”均帶有獨一無二的車輛識別碼,就如每個人的身份證一樣。如果拼裝車上路後發生交通肇事,可通過車輛識別碼追溯到原車主。這意味著,原車主即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蘊藏萬億級市場潛力亟待規範

業內人士認為,報廢汽車車況差,安全性能低,極易引發交通事故,應加強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管理,按照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回收拆解報廢汽車行業違法經營活動。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高延莉表示,目前,不少西方發達國家已能做到精細化拆解、資源循環利用,我國報廢汽車處置領域蘊藏萬億級市場潛力,亟待建立相關產業標準體系,破解政策門檻高、有資質企業少、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郭啟志說,國家規定城市汽車保有量達到50萬輛,才可設一家有資質的報廢汽車拆解企業,一些偏遠地區、鄉村的報廢汽車“開幾百公里過來報廢換幾百塊錢,還不夠油費”。

此外,不少車主對汽車報廢方面的知識十分匱乏。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政府辦幹部許磊坦言,在蘇北鄉鎮,報廢汽車依法合規處理方面的宣傳很少,他作為政府工作人員也不太瞭解。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對2001年公佈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有望取消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總量控制的要求,實行先證後照的制度。允許拆解回用件進入市場流通,開展綠色汽車消費。鼓勵“五大總成”交給有資質的再製造企業進行再製造。

未來,報廢汽車有望不再按噸計價、一稱了之,而是“一車一價”,由市場自主協商定價。“今後車主有望得到更多實惠,更多報廢汽車將回歸正規拆解渠道,也有利於推動汽車後市場精細化、規範化發展。”高延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