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很虛偽嗎?

竹林聽雨155028060

儒家就是一種思想文化,跟法家道家墨家一樣,本身並不存在是否虛偽。就像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本身又有什麼虛偽性可言呢?

要聊聊虛偽性,那就不應該說寬泛的儒家。



1.虛偽性源於信奉與否。

信奉儒家思想的人,一定不會說儒家文化是虛偽的。但法家可能會格格不入,認為儒家思想一無是處。這個道理很簡單,讓一個不信佛法無邊的人回頭是岸,本身也有難度。

2.虛偽性因於誰人支配。

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為什麼執政期間喜歡提倡儒家,那是因為儒家學說本身就是為維護統治者利益而量身定做的。要不然,孔子周遊列國,怎麼可能被國君待見。

但為什麼孔子的學說並沒有解決問題呢?因為生不逢時,正值春秋亂世。亂世需要的是重典,是威服,而不是講道理論品行。因此,在亂世,儒家思想是虛無縹緲的,根本不實用。

在太平盛世,皇帝們都喜歡講道理,更希望臣民們講道理,所以儒家思想就派上用場了。但是,皇帝其實根本不想講道理,什麼都講道理,他還當這個皇帝幹嘛呢?

於是,皇帝們在道理之外,會做出很多違背儒家思想的事情,到這個時候,儒家思想不但是虛的,而且偽裝也撕破了。

3.虛偽性誤於以訛傳訛。

其實,孔孟之道凝聚了中華古典文化精髓,雖然有為統治階級服務之嫌,但對於引導正確向上的三觀,還是很有正能量的。

問題在於,後來的儒家繼承人,不斷地改進,號稱改良,把孔孟之道改得面目全非。



第一個需要負責任的人是董仲舒。

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看到了吧,董仲舒確實繼承了一些儒家思想,但是,他摻雜了陰陽五行,強調神權君權,這就把孔夫子倡導的東西丟了一大半。

這相當於什麼呢,舉個例來說明。董仲舒買了一個勞斯萊斯汽車的外殼,然後裝上奧拓的發動機。車照樣能跑,關鍵買時省錢,跑時省油,面子工程一點沒耽誤。車主當然喜歡。

皇帝們也喜歡,於是,董仲舒成為了一代大儒。而孔孟思想體系的精華,就剩下車殼上的小天使了。



第二個需要負責任的是朱熹。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到朱熹時期,儒學已經改名了,叫理學或道學。也就是說,董仲舒的勞斯萊斯牌的奧拓車,現在改名叫勞斯奧拓。既承認師出儒家,又宣佈另起爐灶。

朱熹哲學體系以程顥兄弟的理本論為基礎,並吸取周敦頤太極說、張載的氣本論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這一體系核心範疇是“理”,或稱“道”“太極”。他認為萬物各有其理,而萬物之理終歸一,這就是“太極”。

朱老先生的思想為什麼被元明清三朝看中呢?因為他提倡三綱五常,這方面跟董仲舒的奧拓改裝車沒區別。他還有個核心技術優勢,就是太極。

這樣太極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人各有命富貴在天。說白了,就是教育老百姓安分守己,不要有非分之想,更不要揭竿而起。

孔孟之道傳到這個時期,已經完全變了味,從教化民眾變成赤裸裸的愚民。雖然這臺車還叫勞斯奧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山寨版。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當然虛偽而且禍國殃民


傳說111781981

先說答案

1、真正的儒家思想並不具有題主問題中所提及的那種“虛偽”的特質;

2、那種虛偽的“儒家”,只是披著儒家外衣的俗儒、賤儒,是與真正的儒家完全相背離的異端邪說。

儒家

道家為三皇之學,儒家為周朝之學。

儒家就是人倫之道,人倫之學,人倫之教。

儒家,由孔子集大成而立;

然而,孔子之道,並不是自己發明的,而是師從周公;

周公之道,也不是自己創立的,而是師從堯舜;

堯舜之道,也不是自己創立的,而是師從黃帝;

黃帝之道,從何而來?

開天之聖人開天而得道。

也就是說,

儒,由道而來,是社會發展到農業文明之後為適應新的社會形勢,由聖王設立的人文體系。

也就是說,自從中國進入農業文明之後,以人為核心,以人倫為生存法則的儒家思想就誕生了。

開天而立人,則天而定人,是謂儒。

可見,周公孔子,並非開天之聖,而是人倫之聖,他們是站在開天古聖的肩膀上,為我們這個民族繼承並創立更完備的生存之道。

開天之聖是誰呢?

是羲皇,是神農,是黃帝。

道家學說的核心是道;

儒家學說的核心就是人。

是先有天,後有人;先有天道,後有人道;先有道,後有儒。

為什麼會由道而儒呢?

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伏羲時代,我們的祖先進入了農業文明時期。

農業文明和採集遊牧的生活方式存在根本性的區別,因為農業文明,需要以人開天。

採集遊牧文明,人類基本上只是順應自然的節律生活就可以滿足族群生存的需要;

而農業文明,是由於人口的增長,使得人類不得不進行農業生產,滿足人口增長帶來的龐大的食物需求,精細化的農業勞作,則不是順應自然的節律就可以,還需要尋找到天地之道,掌握天地之道,改造自然,為人所用,這就叫以人開天,人類需要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建立起一套人類社會的規則法度。

換句話說,在天人未分之際,社會是不需要儒家的,因為那時候,天人合一而不分。

在農業文明之後,天人相離,人從本能的自然而然循天理而生活,變成了循人道之禮儀法度而生活。

從伏羲觀天察地,作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建立起天地運行的象數模型,進而指導農業生產,到黃帝垂裳治天下,建立起以禮儀為核心的社會治理體系,人倫之道--儒家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豐富完善。

儒家的理論體系從何而來?

儒家是以天倫定人倫,儒家之道是以天道做根基和準則的。

立人,就需要仿效天道,以人為天。

所以,在儒家的思想裡天子就是天的代言人,天為昊天上帝,天子則為皇帝,基本上被等同化了。

在儒家看來,天地化育萬物的天倫,可以複製到人倫,變成天子華育百姓。

在儒家思想裡,為什麼天子至高無上呢,因為他就是人的天。

以天倫觀之,沒有天,萬物不能生;

以人倫觀之,沒有天子這個天,社會就會亂套。

在儒家看來,一個失去君主的社會,就如同萬物失去了太陽。

在天人未分之前,我們以天為天,要祭祀天地;

在天人兩立之後,我們以天子為天,就要創立一套以天子為至尊的祭祀禮儀制度,這就是禮樂。

這是華夏正統的儒家思想的根源。

在儒家看來,在合道的聖王帶領下,百姓各居其所,社會就可以長治久安。

道而後儒,儒而後法,法而後亂

中國文化的道統,是沿著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法這個脈絡發展的。

中國所有的學問,都是同源異出,一道各用。

剛才我們說過,農業文明之後,適合天真淳樸之人的老子的學說退出了歷史舞臺。

從此,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天子的統治由龐大的王室直轄土地、強大的王室軍隊以及規範天下的禮儀來維護。

如果諸侯不尊天子為天,天子為了要維護自己作為人倫之天的至尊至貴的威嚴,就需要以王師討伐這些亂臣賊子。

周朝末年,諸侯的經濟實力超過王室,諸侯的軍事力量超過王師,維護天子至尊地位的軍事力量,也被諸侯瓦解,諸禮崩樂壞,侯們都不再以天子為天。

天下百姓便失去了他們的天,於是天塌了,天下大亂。

天塌了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孔子,便是站出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人。

孔子給出的答案是,我們一起努力,把塌下來的天再撐起來。

這個宣言,就是克己復禮。

孔子就是那種奮不顧身去頂天的人。

《論語·憲問》中說: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擔當和勇氣呢?

這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以天下為己任,這是聖人之勇。

孔子到處遊說諸侯國的國君和他一起來頂天,結果在天下大亂之際,沒有人願意出來挑擔子,和孔子一起恢復天下太平。屢屢受挫的孔子,對諸侯國的那些國君們徹底失望。

而這時候,國家官學已經崩潰,孔子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開始著書立說興辦私學,開壇講學授徒傳道,為的是把大道的種子播下去,把匡扶天下的希望寄託在後人身上。

孔子之後,儒學分成了很多支。

在《韓非子·顯學》中認為,儒分為八。

這八家裡,又有大儒,有雅儒,有俗儒,有賤儒。

白雲先生介紹過:

孔子的學說,是以仁來粘合已經人心不古的社會,呼籲人們要做君子;

仁的秩序崩潰,孟子開始出現,呼籲已經失仁的人們要講義,要做大丈夫;

社會失義,孟子也退出了舞臺,荀子出面,認為要以禮法並重,改造這些不仁不義的壞人,所以他認為人性本惡,必須要化性起偽才行;

荀子之後呢,韓非認為,這個社會越來越爛,已經沒法講禮了。他從荀子的禮法並重,王霸並舉,變為單純的強調法,強調霸;

韓非之後,單純的法,似乎也不行了,因為雖然秦以法統一了天下,但二世而亡,說明,統治思想,應該是有些問題的;

秦亡之後呢,中國的智識階層開始反思,認為秦國的政治思想,太過於殘暴和霸道。

法家的思想,沒有人性和人情味,也沒有仁義。

漢朝的統治階層認為,應該是華夏的文化道統出現了問題,於是開始出現了一次文化溯源運動,黃老之學,一度成為了西漢正統,這是一次從霸道向王道的復歸。

黃老之學,恢復漢初社會元氣上面,起了很大作用。

這一口氣緩了過來,大一統帝國,又必須得配一套王霸思想,這時候董仲舒應運而生,創立了漢儒。

遺憾的是,董仲舒沒有老子孔子的德行,這造成了漢儒一開始就是先天不足,把很多先秦的思想,都雜揉在了一起,把一地的碎鏡子,拼湊成了一塊完整的鏡子,雖然外面看上去是好的,內核上處處都是裂痕。

隨著漢朝的滅亡,漢儒這終於再次破碎,中國的文化潮流,再一次出現了溯源運動。那就是魏晉玄學。

然而王弼他們大袖一揮,什麼都沒了,就剩下了一個無。

道統壞亡,以至於接下來的唐朝,大一統幾百年,也沒出現幾個大儒。

到了宋代,以北宋五子為代表,出現了很多極其聰慧的大學問家。

宋儒再次回到了中國文化的源頭--道。

他們開始以道援儒,這是宋儒最大的特點。

但是,他們的路似乎走的有些偏,並且越走越遠逐漸偏離了儒學經世致用的本旨,出現了體系化,本體論化的特徵。

宋儒之後,就只剩下了一個王夫之。

王夫之,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對宋儒的批判,也順帶批判了王陽明。

他是中國幾千年經學道統的絕唱,也是一個句號。

到了近代,出現了辜鴻銘。

如果說王夫之是華夏道統的絕唱的話,那麼辜鴻銘則是華夏道統的輓歌。

很多人認為,儒家是是奴役人的,是洗腦的,是愚忠愚孝,是虛偽的,這是因為,晚期的儒家,根本就沒有大儒,甚至連雅儒都沒了。只剩下了俗儒和賤儒。

而那種所謂的“儒家”,也只變成了一個披著儒家外衣的異端邪說而已。

裹小腳不是世俗禮儀,也不是愚忠愚孝,這都是後世的俗儒賤儒,而不是真正的儒家。

真正的儒家

真正的儒家是什麼呢?

應該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儒。

他體現在孔子,孟子,荀子,張載,王夫之等人的身上。

那就是:

一個人,只要能修得一身浩然正氣和治國平天下之術,就可以成為大丈夫,可以成為君子,可以成為志士仁人,可以成為賢達,可以成為聖王。

有識之人,要學儒,就應該學大儒之道。這才是儒家真正的精華。


平凡2850

我們再回到正題,儒家虛偽嗎?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儒家?再看他所對應的社會現實及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再來下結論。

儒家學說,是在禮樂制度上建立起來的一套社會倫理理論,它的核心是仁與義,所謂仁就是親親,仁者愛人,這份愛從人性的角度講,首先愛自己的親人,然後由此及彼,更廣泛的愛天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不同於墨子倡導的兼愛,一視同仁的愛所有人,更不同於道家的無所謂愛不愛,全都順其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以你現實的體驗,這三家的說法哪種更接近人性呢 ?所謂義,就是合乎正義和公平的德行。這個儒墨道三家都認可的,人類社會如果一個義字都不講,那人真會豬狗不如。但三家對義的體現是有區別的,儒家的義體現在長幼尊卑之序上,固化為三綱,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個綱有表率引領的意思。墨家對義最直白的說法,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墨家反對戰爭,倡導非攻,人不殺人就是最基 本的義。道家對義的理解與儒家相近,但位次卻靠後,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到強調禮來維護社會秩序的階段,天下已經亂了。所以道是第一位的,義只能排老四。

在孔子的那個時代,也就是春秋晚期,社會激烈動盪,孔子曾在一次蠟殯儀式後談到對社會形態的分析,就是著名的大同和小康社會。大同社會孔子很羨慕,但前提是大道得到廣泛的推行。小康很無奈,原因是大道既隱。如何判斷大道行和隱呢?主要的標誌是社會大多數以天下為公還是天下為家。儒家的學說,是在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情況下,對社會裂痕的一種彌合。

孔子死了兩千多年,大道還是既隱的狀態,所以儒家的學說在家天下的時代,逐漸成為顯學,並推到至尊的地位。說明儒家學說是符合大道既隱狀態下的社會實際,一種學說與社會實際相吻合那不能叫虛偽,脫離實際的才是真虛偽。近代以來,大道初現,中山先生提出天下為公,社會由一家之私,向廣大民眾轉化,思想先驅們舉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幟,解除人們的思想禁錮,儒學走向衰微,但口號喊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幾千年儒學中積累的社會倫理精華,仍將發揮過去與未來的勾連作用。這也是孔子當初的企望,"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

立足實際不是虛偽,脫離實際不僅虛偽甚至虛妄。先秦諸子大多數學說之所以淪落,就在於不務實。


null108161361

不算是國家虛偽,而是他生不逢時!儒家產生於春秋時代,本質上是一種貴族文化,新儒學的創始人孔子,他就是一個貴族後裔,還很有貴族的修養和素質,所以他所總結出來的儒家思想就是一種貴族文化。

而後來在大一統的帝國裡面,儒家是作為官僚機構的一種指導思想存在,官僚和貴族根本就是兩種生物,本質上幾乎沒有交集,貴族文化是優雅高尚的而官僚文化則是狡詐卑劣的!儒家就是這樣,他們所推崇的思想是優雅高尚而他們的行為是狡詐卑劣,這個就是很多人覺得儒家比較虛偽的原因!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就是,儒家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其實儒家的官僚也不一定都是男盜女娼,只是因為他們所說的和他們所幹的事情反差太大,才會有這樣的氣話!


帝國曆史觀察者

我覺得說儒家虛偽的人應該好好從頭讀一讀孔子的《論語》一書。此書反覆告誡人們要知書達禮尊聖人做君子,言語樸實接地氣,毫不虛偽做作,是一等一的治學處世經典。

儒家也從不反對科技進步,不反對社會發展,只是強調尊卑有序、不宜越禮,為兩千年來勞動人民所尊奉!


人性中都有惡和自私的一面,沒有接觸儒家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的人更是無過之而不及!把儒家批爛批臭不合適宜,儒家有其相當積極的正面作用,那就是強調人人不可或缺的家國情懷!

真正阻礙社會進步的是一始正中亂終敗週而復始的王朝體制,約束和制約了我國封建社會的長治久安,更放大了儒生的惡行,敗壞了儒家的形象!


這一難以逃避的歷史魔咒在走向共和建立新中國後得到了最終的制服,才有如今國家如今繁榮昌盛日新月異的大好局面。


彭城居士潁州客

個人觀點,儒家,學說只是,孔子,學,易,知,道,後創立的理想模式與格局,所有的一切理論都是建立的,大道哲學基研上的,否則也不會幾千年來不斷的應用他的國家治理方法,還有孔子的所有學說中對統治階級的教導也是很多的,但是統治階級在人心私慾的控制下,只對民眾要求儘量做到,他們自己即肆意妄為不安天道的規則行事,這能怪孔子嗎,有的事講出道理設計格局是一回,至於,統治階級怎麼去發揮引用又是另一回事,大道周流變化,適者生存,逆道而行到頭來,總會有報應的,世道輪迴,而已。


哈灬哈66096005



儒家的道德核心是親親之愛的私德。即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兄長有愛,弟妹有敬。

此外還有公德,見利思義,君子救急不救貧。與人方便,遵守公序良俗。

這樣的道德人人都可以做到,當然不虛偽。

再看墨家的道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犧牲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墨子謂之:斷指以存腕,殺己以救天下。

如果把道德境界分為九個等級: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儒家的道德是中中,墨家的道德是上上。

儒家的道德規範人人都能做到,墨家的道德規範99.9999%的人都做不到。

儒家與墨家,誰虛偽?誰真實?不言而喻。


楊朱學派

文明禮貌,就是言行按禮來,那麼自然就不是按真心來,那麼往往就被認為是虛偽了,粗人的看法。

現代意義的虛偽概念並不應該說成儒家的特點。因為孔子讚賞直,並主張以直報怨。子為父隱也是直!


東風別業

這大約是對儒家思想的誤解。五四運動有“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認為中國的沒落是由於明清後期儒家思想的腐朽造成,其實不然,不是思想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再往前倒,三國中有一段是講曹操傳下軍令說不允許馬踐踏良田,但後來他自己幹這事了,打臉了,他裝模作樣的要自殺,好像是荀彧說了一句“春秋有大義,法不加於尊”,個人覺得是很好地拍了曹司空的馬屁,但這是儒家思想的問題嗎?至少我理解不是,以最經典的一句為例“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話本身沒毛病的,但很多上位者做不到而已。如果仔細讀論語的話,其中說的都很有道理,也能實現,說虛偽不如說有些思想對於人性的解讀過於理想化,所以做不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