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癌詐捐事件還原 回顧事情經過!

眼癌詐捐事件還原 回顧事情經過!

還原眼癌詐捐事件真相 面對網絡謠言和暴力我們應該怎麼辦?

5月4日,河南太康縣小女孩王丫丫(化名)因為眼癌去世了。令人沒想到的是,隨後的輿論風暴來得比死亡更可怕。網友的關注,讓愛心不斷匯聚,善款如約而至。然而,愛心人士和孩子家長也很快“因愛結仇”。近日,眼癌詐捐事件的真相終於浮出了水面。那麼,還原眼癌詐捐事件真相,面對網絡謠言和暴力我們應該怎麼辦?

從謾罵到道歉,網友們一念之間的轉變,讓女童王丫丫的母親楊美琴倍感溫暖。

眼癌詐捐事件還原,不存在詐捐,網友紛紛致歉望原諒

對話:

網友“討伐”曾讓楊美琴一度輕生

38638元,這是所有通過網絡募集善款的總額,這個不足4萬元的數字,深深印刻在楊美琴的腦海裡。如今,她能清晰地說出每一筆錢的去向,一一回應網友曾經的質疑。

“那幾天網上的詛咒、辱罵讓我抬不起來頭,我精神恍惚。這兩天出現轉機後才好點,就這還去看了精神方面的醫生。”楊美琴說,最初的那幾天她的確想到了輕生,但後來隨著大河報、紅星新聞等媒體以及當地政府人員發出公正聲音,她又重新看到了希望,“想想家人和孩子,放棄了輕生念頭。”

“這家人夠堅強的,換作別的家庭,可能早扛不住了。”張集鄉溫良村黨支部書記張安會說,每次有志願者去楊美琴家,他基本都在場,所以對這個事比較瞭解。對於楊美琴家的情況,村裡也爭取了政策幫扶,發放的有救助金。

轉機:

劇情逆轉網友道歉,家人感謝幫助過丫丫的好心人

在這起事件中,除了患病女童王丫丫一方外,還有曾經激烈質疑詐捐的網友一方。而當真相浮出水面、劇情出現逆轉的時候,這些網友們也及時向丫丫的家人發出了道歉。

其中,曾經發出詐捐質疑的“作家陳嵐”發文稱:“這個救助中,風波不斷。我過早激動地在微博發出指責,並於事無補,甚至加劇問題。”她表示,願向所有在這場風波中受到傷害的人們道歉。

從當初的謾罵到現在的道歉,楊美琴感覺這幾天的遭遇像坐過山車一樣。“我看到不少網友的道歉信息,心裡好受很多。我不想說其他了,只要能迴歸平靜的生活就中。”楊美琴說。

建議:

面對網絡謠言和暴力,應多一些冷靜和思考

一起原本傳播正能量的愛心募捐事件,何以演變成質疑、謾罵和攻擊?在網絡信息化空前發達的時代,如何應對網絡謠言和暴力,這起“詐捐風波”留下不少令人反思的空間。

“實際上從網絡誕生的那天起,我們就注意到這是一把雙刃劍。就本次事件而言,網絡一方面傳遞出了女童丫丫的求助信息,使丫丫確實得到了一些幫助。而另一方面,網絡又傷害了丫丫的家人,因此,如何淨化網絡空間,分辨網絡信息的真偽至關重要。”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從事社會學研究的李明臣老師說,建議網友們在發出任何一次質疑和指責的時候,都冷靜地想一想,弄清事實真相後再表達觀點不遲。

李明臣認為,“詐捐風波”暴露出了網絡自媒體的弊端,同時也凸顯了正規媒體的力量,“倘若沒有正規媒體的及時公正報道,不知道丫丫的家人還要承受多長時間的謾罵和指責。”

新聞回顧

網友@幸福桃子momo 公佈了王丫丫去世的消息。

網友紛紛質疑和譴責。

太康縣公安局通過調查得知

王輝、楊美琴夫婦不存在詐捐行為

實際籌款3.5萬元,並非網傳15萬元

嫣然天使基金會:

王丫丫家人

已捐出剩餘款項1000多元

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王丫丫的父母不存在詐捐行為。一些媒體、自媒體也刪除了之前的報道。網友紛紛轉發道歉。

5月26日晚,央視新聞發表評論:“真相已浮出水面,誰該反思?”

一些網絡事件,往往都是“結論先行”,人們根據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結論,然後“義憤填膺”地進行口誅筆伐。這一方面固然需要有關機構和個人及時澄清,以正視聽;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廣大網民擦亮雙眼,在加入“討伐”的隊伍之前,先讓理性“多跑一會兒”,追一追事實,等一等證據。

如何防治網絡暴力?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和真實世界並行、交融的現實世界;互聯網的開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網民不負責任的言行演化為"網絡暴力", 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給他們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和心理傷害,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專家們認為,防治"網絡暴力"必須疏堵結合、綜合防治。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他們的分辨能力、選擇能力和對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養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的、負責的網絡行為;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快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研究,儘快出臺相應的法規、制度,加大依法懲治的力度,通過法律手段規範人們的網絡行為,淨化網絡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