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發展一定要“跨界融合”

五月津城,智者雲集。5月16日—18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召開,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位專家學者,覽智能領域新成果,話智能科技新趨勢。

智慧能源發展一定要“跨界融合”

“跨界融合”要看到全局

您形容我國的智慧能源發展是“老革命遇到新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有哪些?

陳清泉:從不同品類看能源,目前的矛盾集中在四個方面,傳統能源跟新能源的矛盾、集中式能源跟分佈式能源的矛盾、一次能源跟二次能源的矛盾、電力能源跟化學能源的矛盾。

我國的智慧能源系統目前處於什麼水平,接下來如何突破?

陳清泉:智慧能源這幾年進步很快,但是大多數只是在原來的系統上加上數字控制,就稱“智能化”了。但智慧能源不是簡單的加一個數據控制,而要有革命性思考,從體制和機制上打通關鍵環節,實現跨界融合。

跨界融合一定要多學科、多產業、立體化實現。一方面,這跟我國的能源體制有關,電力、煤炭、化工等環節彼此獨立而且體量很大,一定要看到整個能源系統的全局,跨界實現電、熱、化學能源的集成優化。另一方面則是中央和地方的融合,比如去年河北的“煤改氣”就是一個教訓。

連接“能源”和“信息”

您和您的團隊提出了“智慧能源系統路線圖”的構想。

陳清泉:我們說能源1.0是能源數字化,能源2.0是能源互聯化,能源3.0是網絡分形化,能源4.0是能源智能化,能源智能化可以破解不同屬性與結構的能源系統的矛盾,並將其進行耦合優化。

隨著新型多聯產、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的能源系統將發揮多元價值,新型的電力與化工多聯產系統將逐漸過渡到新型的碳平衡能源生態系統。

您基於能源和信息的關係提出上述構想,這兩者如何連接呢?

陳清泉:智慧能源本質是研究能源與信息的基本關係。能源走向數字化,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目前還沒有可與極大釋放人類潛能的香農信息論比肩的能源數字化體系,對於多種能源的耦合集成與自組織方式尚無統一的認識方法。

驅動智慧能源發展的途徑,一種是模型驅動,另一種是數據驅動.熱能與化學能領域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於試驗方法建立系統模式,因此有必要發展數據驅動的智能控制。

因此我們提出能源操作系統概念。開放能源操作系統,從模擬控制到數字控制再到能量管理。

如何最大程度發揮這個系統的潛能?

陳清泉:在這裡我引入了儲能熵的概念。儲能熵代表的是生態系統在形成過程中發揮出來的潛能。現代能源體系中的許多系統,都具有儲能結構的自相似與自重複特點,也就是資源利用的分佈式分形特點,形成分行能源網絡。碳平衡能源生態系統的智能程度取決於單位信息流轉換儲能熵為火用 的能力。耦合物質流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充分發揮系統的潛力(儲能熵),提高能源傳輸與系統的設備利用,因此要加強儲能熵的應用。

10年內汽車將大洗牌

您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怎麼看待無人駕駛?

陳清泉:“移動意味著自由”。100多年間,汽車在造福人類,也給城市帶來“疾病”,空氣汙染、交通堵塞、能源不可持續等,所以汽車現在必須被改造。

“汽車革命”到來了,“汽車革命”的內涵有三方面,一是電動化,二是自動駕駛,三是互聯共享。自動駕駛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無人駕駛,如何做到無人駕駛,比如說先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實現在停車場自動停車,逐步過渡。

人工智能等因素正在逐漸加入汽車行業,就像最近的北京車展,就推出很多新概念車,IT技術和傳統汽車兩者怎樣融合?

陳清泉: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汽車行業的“身體”已經很強壯,但是“腦袋”在衰退,所以IT產業要進來。

北京車展的“新勢力”對市場很敏感,對互聯網很熟悉,但對汽車行業可能不是很熟悉。做汽車涉及上萬個零部件和生命安全,另外要批量生產,進入汽車行業的門檻高。希望“新勢力”對汽車行業有敬畏心,也希望汽車行業主動擁抱智能化,實現兩大產業跨界融合。

如何在融合中勝出並走得長遠?

陳清泉:今後10年是汽車行業大洗牌的過程,沒有核心技術和領軍人才,只看到補貼、選錯技術路線是很危險的。沃特瑪短短几天內股票全線虧損,它的商業模式和服務都非常好,只是技術路線錯了。

走得長遠要注意四個方面,一是符合政府政策,二是選對技術路線,三是懂得市場,四是懂得金融。萬不可投機取巧,政策出來時蜂擁而上,最後低價殘殺。

無人駕駛的安全倫理正受到熱議,也有傳言,未來人類不再需要考駕照。

陳清泉:從宏觀來講,新事物的出現一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能因噎廢食。另外,一定要遵守政策法規。

無人駕駛時代正在來臨,但無人駕駛要一步一步來,要先實現智能駕駛,而且不能一下子敞開,要在有條件的城市馬路上做試點,中國有6個試點城市,武漢是最後一個。

25年以內能否實現不考駕照,時間上我很難準確回應,但是大方向是對的。剛才提到了無人駕駛,駕駛員不用考駕照,只是把矛盾轉移到計算機上,計算機遵守配套的政策法規和法律約束。

儲行業資訊,傳未來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