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有多可貴(哲理故事)

自知有多可貴(哲理故事)

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哪個強?”子貢答道:“我怎麼敢和顏回比?他能夠以一知十,我聽到一件事,只能知道兩件事。”

生物遺傳密碼的千差萬別,成就了每個人的優點、特長和缺陷、短處,後天教育與環境的差異更是造就了不同的志趣、性格和風采。其中既有迷人之處,又有遺憾之處。當這些“自我”能真實地表露出來時,其魅力一定動人。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瞭解自己。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稱為“貴”,可見人是多麼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稱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

大部分人喜愛聽好話和奉承話。不自知的人聽到好話、奉承話,便信以為真,飄飄然,他們沒有考慮在這些話的背後,說這話的人的目的是什麼。《戰國策》中的鄒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沒有被旁人的吹捧弄昏頭腦。他說:“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在這裡,他把吹捧者的內心揭示無餘,因此也就不會被“妾”和“客”所欺騙。

人貴有自知之明。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開的挑戰更危險。自以為是者不足,自以為明者不明。自明,然後能明人。要真正瞭解自我,就必須換一個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觀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而且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其次,要不斷完善自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有真正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座標進行準確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