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五)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五)

我們一直以來都知道觀音菩薩是在南海修行成道,人們都習慣稱為“南海觀音菩薩”。但今天大家都熟知浙江普陀山在地理位置是在東面,而根本上就不是南海。這並不是說古代東西南北的方位不同,而是因為自唐代有日本遣唐史高僧慧鍔迎請一尊觀音菩薩像從浙江普陀山出海前往日本,而三次都是由海風所阻擋沒有成功,於是就把這尊觀音菩薩像留在了普陀山島上,認為這是觀音菩薩不肯去日本,所以今天普陀山還保留著“不肯去觀音院”。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五)

也正由於觀音菩薩在普陀山的名聲傳播越來越大,不斷影響到了全國各地,人們認為這是觀音菩薩顯靈,浙江普陀山也就成了觀音菩薩成道的聖地。再加上佛經《華嚴經》中說:在南方有補怛羅迦山,觀音菩薩於此修行成道,才有了善財童子拜觀音的事蹟。正因為觀音菩薩在浙江普陀山顯靈化現說法,人們也就認為浙江普陀山就是佛教《華嚴經》中所說的南海。再加上浙江普陀山後來成為中國四大菩薩的道場之後,人們也就忽略了觀音菩薩當初的成道地可能不在浙江普陀山的問題。如果我們重新翻開觀音菩薩成道的種種流傳,重新梳理和考證推理,我們會發現觀音菩薩成道地可能有新的說法。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五)

這就是將民間傳說的觀音菩薩和佛經中的觀音菩薩兩個身份合併後產生的結果,佛經中所說的南海補怛羅迦其實並不是現在的中國的浙江普陀山,而人們因為不肯去觀音的事蹟影響就將佛經中所說的補怛羅迦放在了普陀山。因為普陀山的影響力人們也就將民間傳說的觀音南海成道變成浙江普陀山,而把真正觀音菩薩成道的“南海”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再也沒有被人們關注和接受過。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