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和德國其他的名城相比,柏林顯得有些另類。來到柏林感受最強烈的並不是大都市的摩登喧囂,也不是動輒上千年的古蹟,而是一段承載著太多厚重的歷史。說到歷史,柏林的那道傷疤,代表了德國的過去。然而,在這片廢墟之上,卻重建出了一座充滿自由、人文和藝術的城市,在新時代的腳印下冉冉發光,讓人肅然起敬。

柏林,一座有故事的城,需要你仔細聆聽。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就是紀念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於1788年的。勃蘭登堡門原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也是至今現存的唯一一座柏林城門。當年法國軍隊穿過勃蘭登堡門進入柏林時,女神曾被拿破崙作為戰利品拉回巴黎,後來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女神塑像迴歸並重新安放在門的頂部,添加了一個十字架,原來的和平女神改稱為勝利女神。勝利女神張開翅膀,駕著四馬兩輪車面向柏林城內,以勝利的姿態立於高處,象徵著得勝歸來。它不僅是柏林的大門,也是德國的象徵,見證了從它誕生的那天直至今天的諸多歷史。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國會大廈( Reichstagsgebäude)毀於二戰中,後來,歷經近6年的努力,1999年完成了對帝國大廈的重新修建。建築設計師路德維希·霍夫曼在這座大廈頂部設置了一個莊嚴的鋼和玻璃複合結構的拱頂,全部透明的半圓形拱頂除了為下邊的大會場提供自然光,更寄託了一種對議會所有的議員及其工作都應該是坦誠和透明的期待。這個拱頂已經成為柏林最受歡迎的景觀之一。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柏林牆(Berliner Mauer)正式的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1961年,柏林牆似乎在一夜之間建立,而1989年,它又在一夜之間倒塌。但這28年的時光,成為德國曆史上難以抹去的一道傷疤, 它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柏林東邊畫廊是在柏林牆被推倒後不久,來自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以牆為紙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牆的殘跡上進行塗鴉創作,講述著這堵牆當年的點滴故事,藉以表達對冷戰結束的喜悅以及對民主和平的嚮往。如今保留下來的小段殘跡已成為一位當年德國由分至統的見證者,供無數的遊人瞻仰緬懷。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猶太人紀念碑絕對不是一道風景,但是卻是最好的歷史記錄。2711塊混凝土板在一個斜坡上以網格圖形排列,從遠處望去,黑灰色的石碑如同一片波濤起伏的石林。走進這片的抽象墓地,就彷彿進入了一個悲傷的迷宮,那種震撼可以直抵人心。紀念碑就在勃蘭登堡門以南不過百米,離德國國家議會也十分近,在如此心臟的位置,安置如此龐大的永久性的受害者紀念碑,也足可見德國這個國家對於戰爭反省之真誠與深刻。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是柏林最大的教堂和曾經的王室宮廷教堂,也是德國最重要的教堂建築之一和德國新教教會中心之一。柏林大教堂在二戰中曾遭毀壞,修葺工作持續至今,但它依然是柏林最搶眼的地標性建築,三座巴洛克的大圓頂氣勢非凡,面向施普雷河的四層建築採用了巴洛克宮殿的裝飾風格,金碧輝煌。地下室的陵墓安葬著德國的諸位皇帝以及皇后。西側的鐘樓服役至今,禱告的鐘聲悠遠綿長;爬過260級臺階便可在大教堂頂端欣賞柏林市區的壯麗景色。

博物館島(Museumsinsel)在柏林市中心,由新博物館、國家畫廊、佩加蒙博物館、博德博物館組成。因位於施普雷河的兩條河道的匯合處,故有博物館島之稱。島上的五座博物館形態各異,卻又和諧統一。這裡街道整潔,風景優美,可以更好的感受歐洲的歷史文化和當地風情,不論是博物館島的建築,還是世界各地的收藏品,亦或是街邊的賣藝人,讓遊人們總是會流連忘返,感嘆遊覽時間過的太快,久久不願離開。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柏林電視塔(Berlin TV Tower)位於中心亞歷山大廣場,是柏林最高的建築物,無論在柏林的什麼地方,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塔高368米,在全國首屈一指,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還高出45米。登上觀景臺可以俯瞰柏林的全部景色,在此你會看到整個城市歎為觀止的景觀,盡享柏林城的魅力。

來到柏林,你會遇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柏林 | 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