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玉之道,還玉之美,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跟朋友喝茶聊天,

“賀林,你這個藝術空間打理的不錯。”

“但怎麼看你還是憂心重重的樣子。”

我說我擔憂的是,

現在的玉雕作品缺少溫度,

慢慢被機器的冰冷所侵襲。

前陣子看了一部愛馬仕的紀錄片,

這個始建於1837年的經典品牌,

一直秉承手工製作。

正如其所傳遞的精神:

“手工藝的美妙之處,

在於融入了人的熱情,

讓每一件作品,

都有了人的溫度和烙印。”

玉很美,雕刻也很美。

守玉之道,還玉之美,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有朋友跟我說:“賀林,看你每天冥思苦想玉雕題材,想怎麼雕,現在好像沒這個必要了吧,機器都能解決了。”

我說那你是願意收藏冥思苦想雕出來的作品,還是想要機雕複製出來的產品。

我那位朋友選擇了沉默。可我在想,就是這種沉默讓玉雕藝術處在了一個迷失的關口。

守玉之道,還玉之美,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其實機雕玉器早已充斥市場,如今更是登堂入室,公開叫出了高價,很多不明就裡的朋友花費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價格,“收藏”了幾件素質並不出色的機雕產品。

用機器按照電腦圖案快速的雕刻,然後再讓工人修飾一下,這樣就可以按照收藏品來賣給那些愛玉之人,這樣就能以極低成本獲得暴利。

這種“流程化”的機雕玉器,無疑是對玉雕這門傳統藝術的侮辱和褻瀆。也是對愛玉之人的欺騙,從中獲利者可竊喜,但卻讓玉雕藝術慢慢失去了人心。

守玉之道,還玉之美,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就在2016年,一個非常有名的玉雕獎項展會上,居然堂而皇之的賣起了電腦玉雕機。我真的不明白這個獎項和展會的組織者,難道為了一點點展位費收入,就可以賣掉玉雕手藝人的尊嚴嗎?

如果以後大家都拿機雕產品來評獎參展,那所謂的獎項認可和文化推廣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很多人受恩惠於玉雕,因美玉而富裕了生活,改變了自己。但日子好過以後,卻不想著如何讓自己的玉雕技藝精進,文化深入傳播,終日只是鑽營於快速獲利,不惜浪費手中一塊塊珍貴的璞玉。著實心痛。

守玉之道,還玉之美,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有朋友問,賀林你是不是看人家掙錢快,你眼紅啦。

我說我確實眼紅,因為眼裡憋著淚水。多好的玉石,被電腦機器一點點的消磨了溫潤,抽離了靈氣,就在短短几個小時之內,變成幾百上千塊毫無生氣,一模一樣的克隆產品。

都說玉通人性,然而在這些機雕產品中,你看不到人性的溫度與熱情,只有千篇一律的抄襲和貪婪。

守玉之道,還玉之美,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也有很多人勸我,說智能化電腦雕刻是大勢所趨,機器比人手穩,產品出來工整,速度又快,何樂而不為呢。

玉雕追求的是,從每一個匠人手裡散發出的不同的美感和特質,每一塊璞玉裹著天地之心和手藝人的匠心,所以人是活的,玉也是活的。

而機器工恰恰把這兩顆心奪走了,克隆出來的玉是死的,沒有生命的東西,再工整有何用。

我說這不是大勢,因為這不是玉雕的大道。

守玉之道,還玉之美,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玉雕之道,在於一筆一刀地將思考的深刻與心意的美好,通過匠人之手昇華在玉石上,玉有天地之美,亦要有人性之美,這才是玉雕的大美,正統之美!

我會堅守此道,讓玉雕迴歸正統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