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為什麼膨脹了?

你以為消費刺激只是打開了你的錢包,卻沒想到,它把你的時間、你的視線和你的情緒全都剝奪了。

婦女節,膨脹的只是半邊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幾乎每一個節日,消費的氣勢都滿得快要溢出來了。

按理說,三八婦女節理應是3月8日,但其實並不是:

從2月下旬開始,各大電商就打著「女神節」「女王節」「蝴蝶節」等各種名頭,開始了2018年春天的第一波促銷預熱活動。一直到3月8日後,促銷活動還在如火如荼地持續中。

你很難保證自己能夠100%逃離這些促銷信息的圍追堵截。拜它們所賜,早半個月,你就知道了節日將至,甚至還會主動去了解各個品牌的打折情況。而曾以表達對女性的純粹的愛為主旨的「婦女節」,就這樣被前推後拉,生生地「膨脹」起來了!

婦女節為什麼膨脹了?

女性的消費能力正在得到歌頌和讚揚。BCG在2016年做過統計:62%的中國家庭消費由女性主導,女性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6萬億美元。女性用戶佔網民總數的46%,她們貢獻了O2O市場62%的營收,以及淘寶和天貓70%的銷售額。

但消費領域的性別平權行動又可算貫徹得最為徹底:雖然是女性的節日,促進消費卻不僅僅針對女性消費者。無論女裝男裝、女性護膚品還是男性護膚品、細高跟還是鋼鐵直男的運動器械……你會發現,婦女節的促銷毫不扭捏地實現了雨露均灑。

BCG的數據也表示,男性毫不遜色,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男性消費者都大量增加,消費種類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線上,中國男性消費者每年的開支甚至已經高於女性,達到了10,025元。以護膚品市場增幅為例,其他機構的研究指出,相對中國護膚品市場總體增幅的11%而言,男性護膚消費品市場增幅是2倍多,達到了24%。

婦女節為什麼膨脹了?

反消費就等於存錢指南?

與此同時,倡導「反消費」的聲音也越來越多。這些聲音紛紛表示,似乎消費的反面就意味著節約,甚至可以引申出一個話題:反消費就等於存錢指南嗎?

其實,消費和反消費可以不對立,說到底它們都屬於個人的財富管理範疇,也就是有多少資產和如何配置的問題。大部分人的消費建立在收入的基礎之上。而說到收入,有一個很多中國人從來都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個人收入,應分為勞動型收入和資產型收入。大部分人的勞動型收入主要來自工資,資產型收入則指通過所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和車)所獲得的收入。

可見,想要紮實自己的財富狀況,不僅要在工作方面積極進取增加勞動型收入,也應當把如何增加自己的資產型收入列入計劃之中,越早開始越不吃虧。

資產型收入涉及資產配置,它不是讓你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把省下的錢全部投放到某個理財產品或股市中,然後或看著起伏不大的理財收益毫無感覺,或隨著股市的上下波動心緒不寧。真正優雅的資產配置,應該像合腳的高跟鞋一樣,無論什麼時候拿出來穿,都心動如初。

婦女節為什麼膨脹了?

性別不足以說服你對自己設限

想達到這樣的狀態,前提是你對自己的人生有足夠清晰的規劃。20歲想放肆的青春,想大膽地往前衝;30歲想成熟的美,想穩步地向上走;40歲想優雅的氣質,想無需擔憂的生活……這是一門人生管理藝術,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財富管理藝術。

性別不足以說服你對自己設限。沒有夢想的人生,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各種數據都在彰顯一個事實:「她經濟」不僅在消費領域戰鬥力強,在理財領域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婦女節為什麼膨脹了?

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的《女性財富管理報告》顯示,過去30年,女性平均收入增長了63%。越來越多的女性認可經濟獨立是生活獨立的基礎,投身職場實現自身價值,創造了大量財富。與此同時,現代女性對家庭財富管理的參與度也越來越深。在超過60%的家庭中,女性負責家庭財富管理決策,成為了家中財富管理的「一把手」。

不同收入和年齡的女性在資產配置方面的選擇也不同:

收入年薪處於 8 -15 萬元的女性對於互聯網金融理財最為感興趣;收入在 20 -50 萬元之間的女性投資能力最強;有 77.3%女性的投資額度超過了 10 萬元。

80、90後女性更青睞基金和P2P,並傾向於選擇操作快捷的線上投資渠道;60、70後的投資更為傳統和穩健,最青睞銀行理財與房地產,主要通過線下渠道投資;而50後女性養老和保本是首要目的,除了持有房地產外,保險是這類人群的第二大投資渠道。

我們認為,堅持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買買買)和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並不矛盾。當你站在人生長度的維度上思考時,所獲得的廣度將截然不同。你可選的、長此以往將讓你心曠神怡,卻又不影響當下生活的資產型投資可能包括:

  • 從每月工資中截留無傷大雅的一小部分,堅持做個基金定投;

  • 給自己留一部分應急錢保平安,放在貨幣基金裡(如餘額寶);

  • 還有多的餘錢,可以買入一些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

  • 關注一下商業保險(如重疾險和意外險),防禦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

說到底,人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投資。正如巴菲特所言:

投資的第一原則,

應該是獨立思考和內心的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