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警方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君山警方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近日,岳陽君山公安分局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嫌疑人12人,查獲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4萬餘條,繳獲用來交易的電腦5臺、手機10部以及大量賬本,涉案金額10萬餘元。該案是“淨網2018”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南省公安機關辦理的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

信息被洩露 警方抓嫌犯

2018年3月以來,君山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多次接到轄區某樓盤業主報警,稱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每天都會接到多個“裝修公司”的業務推銷電話,而且這些陌生電話可以準確的報出自己的姓名、在哪裡買了房子,並詢問要不要裝修、購買傢俱等。接警後,民警對該樓盤業主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幾乎所有業主都接到過類似的“裝修電話”,根據經驗分析,業主的電話,一般都比較私密,既然自己沒有聯繫過裝修公司,號碼不可能會出現在裝修公司的。既然這樣,業主的電話信息又是怎樣洩露的?裝修公司又是從哪裡掌握到業主的購房信息的呢?根據這種情況分析,小區業主頻繁接到這樣的電話,這極可能是有人將業主的個人信息洩露給了“裝修公司”。隨後,君山公安分局成立了由經偵、網安牽頭的專案組,抽調精幹力量,全力調查偵辦。

在上級部門指導下,專案組民警經網上追蹤,第一名嫌疑人劉某首先浮出水面,3月17日,劉某在岳陽市區被抓獲。

經審訊,劉某原是某家裝公司員工,為拓寬業務渠道,提高銷售業績,想到了以非法方式獲取各樓盤業主信息,撥打電話推銷的方式。2016年年初,劉某結識了岳陽市裝飾裝修網的臨聘人員鄧某,將想獲取樓盤業主信息的想法告訴了鄧某,並承諾以每條信息1-2元不等的價格支付報酬。鄧某覺得有利可圖,兩人一拍即合,隨後岳陽市多個樓盤業主的個人信息成為了“商品”,流轉到了劉某手中。劉某在獲取這些個人信息後,還將其出售給了本市多家裝修公司,累計出售個人信息10萬餘條,獲利5萬餘元。不僅劉某從鄧某手中購買信息,其同事肖某得到信息後,也從鄧某手中購買信息。

掌握了這些信息後,警方決定開始收網。3月18日,專案組民警兵分三路,同時收網。一組民警赴湖北襄陽,順利抓獲同案犯肖某;另一組赴長沙,將岳陽市裝飾裝修網的臨聘人員鄧某抓獲;第三組民警蹲守在岳陽市區,將從劉某手中購買個人信息的吳某、張某、李某等人抓獲。

為牟利 轉賣信息

隨著調查的深入,案情越來越清晰。所有的購房業主信息都是出自一家網站——岳陽市裝飾裝修網。該網站是岳陽市房管部門所屬的一家網站,網站內存儲大量購房人員個人信息。按照規定,信息的查閱僅市房管部門專職負責人有查閱權限。而鄧某早在2015年底就已辭職,且在其工作期間也無查閱數據庫的權限,鄧某從哪裡獲得用戶資料的了?種種線索指向,鄧某並不是洩露信息的源頭,經過逐一排查,民警最終發現負責為房管部門提供數據維護的某網絡公司工程師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將張某確定為重大嫌疑人後,警方決定對其實施抓捕。

3月20日,張某在上班途中被抓獲。很快,張某便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據張某交代,他是網絡維護工程師,接觸網絡信息方便。看到該網絡系統內,眾多的業主個人信息,他知道,這就是一種資源。社會上,很多裝修公司等,為了尋找精準客戶,總是找途徑獲取業主的資料。網站內這些大量業主資料,對於裝修公司來說,就是潛在的客戶,而對於他來說,這些業主信息,就是一筆財富。只要自己講業主信息導出,賣出來後,便可以有很大的收益。為了獲取利益,他腦子被鈔票佔據了。而在此期間,該網站的工作人員鄧某正在想如何得到網站內業主的信息。鄧某的需求,正好為他搭起了利益的橋樑。在2016年至2017年,他從其公司負責維護的房產局網絡系統內導出了岳陽多家樓盤,共計4萬餘條業主個人信息賣給了鄧某,獲利2萬餘元。獲得信息後,鄧某又加價,將信息轉賣給了劉某、肖某等人,劉某、肖某再次轉手,將信息賣給了岳陽市十幾家裝修公司。通過這種一層一層的傳輸後,業主的信息便落到了裝修公司員工手上,他們按照業主留下的電話, 以裝修公司員工身份,進行電話“轟炸”。

君山警方通過縝密偵查,至此,一條出售樓盤業主信息的“網絡鏈”被斬斷。目前,警方共抓獲嫌疑人12人,刑拘7人,案件在進一步辦理中。

對此,君山警方提示:

1、要加強信息管理。擁有公民信息的單位、企業要加強內部員工的管理,防止從內部發生公民個人信息洩露的情況。要加強單位、企業計算系統安全的管理和維護,防止黑客入侵造成公民信息洩露。

2、注重保護個人信息。在購買房屋、登記快遞信息等過程中,最好使用另外一個手機號碼,便於和日常生活分開,防止因個人信息洩露受到騷擾和侵害權益。另外,喜歡“曬”生活的朋友們不要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詳細的個人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3、更換手機要保管好信息。即使經過出廠恢復的手機,其中的數據經專業軟件操作仍然可以恢復,建議將淘汰的舊手機卡、舊SD卡放在家中妥善保管,或者請專業人員將手機存儲設備中的數據完全覆蓋後再丟棄,以免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利用。

此外,警方提醒,根據法律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行為既包括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也包括以購買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為了提升業績購買或銷售公民信息的行為也將受到法律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