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俗語中“十月的兒是個寶,十月的女是根草”有什麼道理嗎?

農人說民俗

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老話俗語。廣為流傳的比如說“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還有“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誠”。這些俗語都是一輩又一輩的農民在生產實踐中得出的結論,也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短短几個字,就能概括出一些大道理,所以也特別受到大家的歡迎和喜愛。下面的這幾句俗語,你都聽過嗎?

得屋子想炕,有了炕想老婆

炕是北方農家睡的用土坯與磚砌成的長方臺,冬季可以從下燒柴取暖。南方人就不需要這個了,它就相當於我們的床。這句俗語指的就是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往往得寸進尺。有了房子就想有床,當然這裡的床不僅僅是床,也是指家裡的各種設備傢俱;有了房子傢俱之後就想有個老婆。在《福昭創業記》一書中記載了這句俗語。其實還有一個小故事也跟這句俗語表達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猴子掰玉米。撿了芝麻丟了瓜這個故事,說的也是人們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蛤蟆跳幾下也要歇一歇

蛤蟆在農村真的是到處都在。很多農民都不喜歡這種長得醜的動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是像蛤蟆這樣一天到處跳的動物,每跳幾下也是會休息一下的。這句俗語就是告訴到家做事要懂得休息,勞逸結合,千萬不能一個勁就幹到底,那樣對自己是不好的,也容易生病。但是,這句話也成了一些無所事事,整體只知道享受不勞動的人的藉口,每當有人說他們懶,他們就會說“蛤蟆跳幾下也要歇一歇”,讓人無可奈何。

十月的兒是個寶,十月的女是根草

這句話其實是農村以前重男輕女的思想造成的。人們傳統的觀念認為,養兒防老,而且生孩子的目的就是傳宗接代,女孩子以後是要嫁出去的,只有男孩子能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兒子比女兒精貴的多。當然也有的地方是說兒子比女兒好帶。現在來說,兒子女兒都一樣,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和掌中寶。特別是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有的愛都是傾注於單獨的一個孩子身上,女兒有時候還比兒子更好。而且,很多的農民都說現在養兒子就是為他打工的,以後兒子結婚彩禮房子車子都是一個大負擔,還不如養個女兒輕鬆。

這三句俗語你都聽說過嗎?農村的俗語多到數不清,沒有聽說過也是正常的。仔細品味一下發現這些俗語還真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有的一些帶有陳舊和迷信的色彩。對於這些俗語,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它好好傳承下去。


村樸

農村的俗語:“十月的兒是個寶,十月的女是根草”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人們對於生活的總結和沉澱,有時候通俗易懂,有時候卻很難明白。有時候這些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有時候卻也不符合實際。所以俗語只是一種侷限性的描述,要和時代背景相結合,以前的俗語或許對於現在並不適用。

農村的俗語:“十月的兒是個寶,十月的女是根草”有道理嗎?

這句話的理解意思是如果懷胎剛好十月生下的是個男孩,那肯定就像撿到寶一樣高興,但是如果剛好懷胎十月生下的是一個女兒,那就和稻草一樣不值錢了。農村以前的人認為,懷胎十月生男孩子,會非常乖巧,不會哭哭啼啼,吵吵鬧鬧,大人會很省心。但是如果是個女孩子,那就很難帶了,要撫養長大會很費勁。

其實這種理解完完全全的把以前人們的重男親女思想體現的淋漓盡致,懷胎十月生男孩生女孩,都是自己心頭肉,還分男女之別。這種重男親女的思想也說明了以前人們落後的思想觀念,總覺得只有男孩子才是個寶,可以為家裡做貢獻,女孩以後長大嫁人之後,離開父母,就成了別人的人,沒有價值。

對於現在來說,這種俗語完全是不符合現實,是沒有道理可言的。現在多少人都覺得如果生個女兒更加高興。傳統的樣養兒才能防老的思想,也越來越不合實際了,女兒也一樣可以孝敬父母。

更多三農資訊,敬請關注[少三番],謝謝大家。


少三番

這句俗語對古人重男輕女的思想表現得很直白啊!

農村有十月懷胎之說,如果生的是男孩,一家子都很高興,親朋好友都來祝賀,認為是人丁興旺之兆。如果十月懷胎生的是個女兒,一家人老不高興了,認為女孩沒有男孩好,遲早是別人家的,養女要賠本的。


那怕是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喜歡第一胎生男孩,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心裡會感覺不太舒服,如果二胎再生一個還是女孩的話,老扎心了,還得要三胎,四胎,必須要一個男孩才能舒心。現在超生罰款老厲害了,不過也擋不住農村人生男孩的固執想法。像現在,農村依然有很多二胎三胎都生了女孩的,仍然堅持要生男孩的家庭。

其實重男輕女的想法,一直是因為農村有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在作怪。在農村,老年人到老都是需要兒子養的,女兒是別人家的,指望不上,所以一定要要個男孩,要不然到老了誰養活呢?只能指望兒子養老送終。遇上個不爭氣的兒子,厲害的媳婦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現在,環境在變,時代在變,是男孩是女孩都高興,也沒有什麼“男孩是個寶,女孩是個草”的說法了。

男女都一樣,也有不一樣,看自己咋想了!


鄉間一抹陽光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農村的俗語:“十月的兒是個寶,十月的女是根草”有道理嗎?用現在人的眼光來看,已經失去了它的歷史意義。

試問一下,現在的兒子也好,女兒也罷,誰家不都把子女當成寶呢?


十月懷胎一朝生,在以前誰家生個男娃子,那真的是要大擺宴席的,招呼親朋好友都來道賀,當做個寶貝來愛不釋手。

如果生個女兒,估計一家老小都要拉著臉了,因為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出嫁後跟父母的關係就淡了。這是老一輩的思想,但是現在的女兒在照顧父母上,大都比男孩子用心。所以也有女兒是個小棉襖的說法。

俗語都是沉澱了幾百上千年的文化才得以形成的,代表了人們普遍的文化價值觀。以前重男輕女的意識被根深蒂固深植於內心,隨著人們意識的提高,對待生活態度的不斷變化,對男女平等已經從心裡接受了,所以農村俗語“十月的兒是個寶,十月的女是根草”沒有任何道理了”。


最三農

農村像這樣的俗語比比皆是,而這句“十月的兒是個寶,十月的女是根草”怎麼理解呢?有什麼道理呢?

其實這句俗語簡單的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那就是“重男輕女”,在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一直存在。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十月懷胎生下來是兒子,那麼全家都當他是寶,而女兒呢?就猶如一根草,沒人稀罕。

說來真是諷刺,都什麼年代了,男孩女孩都是寶,但可惜的是,現在在農村,二胎三胎為了生個兒子的家庭還是有很多,總感覺有“皇位要繼承”一樣,受苦的還是女人,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