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的有錢人把老虎當寵物養,不怕被吃了嗎?

Allengolf


眾所周知,老虎被譽為森林之王。它們體長能夠達到3米左右,體重可以達到200多公斤,肌肉比重達到體重的80%,大齒長達10釐米,是動物界裡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食肉動物。

然而在國外的某些地方國家是允許私人養虎的,那麼這些養虎的人就不怕被老虎吃掉嗎?

養貓養狗的人都知道,有時候寵物會和主人玩耍,狗狗可能會用嘴輕咬主人,但是並不會咬傷人類。而貓作為高貴的貓科動物,脾氣比較大,有時一個揮爪就會給主人手臂上劃上幾道。如果把你養的貓貓狗狗換成一隻體重是你好幾倍、身高是你好幾倍、力氣是你好幾倍的老虎,這後果就很難想象了。

然而萬物皆有靈性,飼養過老虎的人表示在老虎心裡是有主人的位置的。在和主人玩耍的時候老虎都是有控制輕重的,不然可能每一個養虎的人都沒法和別人講述他們的故事了…

泰森的大名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拳擊手,他曾經就養過一隻老虎,但是最後他決定把老虎送到動物園,因為有一天老虎有情緒了,一個虎爪按著泰森,泰森一動都不敢動,哄了半天才讓老虎自己把爪子拿開。

所以說,如果你著迷於老虎酷炫的皮毛、厚實的大爪子、優美的身體流線等等並且你所在的地區允許私人飼養老虎,那你要考慮清楚你是否能夠承受它“沉重”的愛,是否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每一個養老虎的人都應該經過深思熟慮。

所以養老虎的人都非常小心,一般都會住在人少的郊區,並且需要專門定製超大的籠子關老虎。他們不是不怕被老虎吃掉,而是在進行一些專業的培訓之後非常小心地對老虎進行飼養,但即使這樣也有飼養的老虎傷到人類的事情發生。大概他們對老虎的愛已經勝過了恐懼。



狗與愛的世界

每個國家之所以有很多不同,主要是文化的不同,這主要是地域環境和生活方式不同,經過長時間演化而形成的,所以文化的不同形成的思維方式就不同。

我們經常能看到外國人喜歡冒險,有一個被收關注的節目叫大真探,穿越森林,大沙漠,沼澤地,去生存環境差的地方去探險,適應那種惡劣的環境,面對挑戰,這對人類在自然界中進化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然,這種冒險體驗或者說挑戰,也是在科學的,安全可空的條件下進行的。


那為什麼外國人都喜歡這樣冒險,我們中國人很少這樣做呢?我想,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從我們進一個世紀的歷史可以看出,我們這個世紀經歷了貧窮,戰亂,剛剛脫離了飢餓的年代,經濟上,剛剛走向繁榮,全民都在搞經濟建設,不太關注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精神上還達不到富足,只想吃好,穿好,住好。

而很多歐美國家不一樣,他們生活上很富足,社會福利好,工作時間少,休息時間多,他們關係的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而我們關係的是:不管我從哪裡來,也不想知道要去哪裡,我只關注現在怎麼樣,物質生活還不富足,還談不上精神世界。所以,我們大多不具備冒險精神。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國傢什麼都是保護動物,獅子,老虎,豹在我們國家收法律保護,不讓私人隨便養,如果不是這樣,中國也會有不少人養獅子,老虎,豹,如果條件允許,我就想養一隻豹。我們華夏民族也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只不過現在這個階段不具備,人類各個國家與民族沒有高低等級之分,只是環境不同,文化不同,思維不同,和膽子大小沒有關係。


斷絃殘曲也要聽

圖片由提問者提供


家裡養這些猛獸,這些人不怕被吃了嗎?

這需要具體來看。例如獅子,若是收養小獅子,直至養大,發生傷人的概率會相對低一些。有很多類似報道,都是小獅子被人類相救,若干年後它們還認出救過它們的人類。場面很是溫馨。但是,即使如此,作為大型貓科動物,草原之王。一旦它們成年,哪怕是它們和主人開個玩笑,獅子的力氣也是成年人所不能忍受的,難免會有閃失。更何況其他猛獸呢?例如虎,性格孤僻,不愛合群。成年後,如何與主人相處呢?

這些動物,小時候雖然力氣小,外表看似萌態十足,但是已經具備王者風範。有時,會出現一些個體會有神經質發生,就是突然情緒失控,亂抓亂咬,會傷到人。只是,媒體給予報道的少。

野生動物一旦成年,進入發情期,即使性情再溫和的動物也會情緒波動很大,何況那些猛獸呢?因此,處在發情期的猛獸們更可怕,會很容易做出傷人的舉動。

這些動物本身攜帶大量的細菌,人感染這些細菌患病後很難醫治。這些動物需要很大的活動場地,一般家庭的空間太小,無法滿足它們。大多數是被關在籠子裡,作為猛獸,長期被關在籠子裡,會更加暴躁。其實,換作人類,長期被關在狹小空間,也會性情孤僻、暴躁。即使這些富人有很大的場地,但若生活環境與這些動物在野外的環境無法匹配,有時也會讓這些動物情緒失控。所以,傷人的概率很高的。

但是,富人們就是圖一個刺激,滿足征服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