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這詞就是趙充國說的,當時漢宣帝問他該如何應對戰事,他稱自己要實地考察過後才能回答。趙充國,字翁孫,西漢著名將軍,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最初趙充國只是一個小小的騎士,不過他善謀略,又有戰功和機遇,多次擊退匈奴,說他令匈奴聞風喪膽也不為過。
第一次出風頭,是趙充國作為假司馬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那一仗打得很吃力,漢軍被圍困了很多天,可謂是彈盡糧絕,飢餓和害怕狠狠折磨著將士們。眼見死傷人數越來越多,趙充國便帶著百來人進行突圍,李廣利和大部隊則緊隨其後。等到漢軍終於脫離危險,大家才發現衝在最前面的趙充國身上至少受了二十多處的傷,心底不由而然地對趙充國產生了敬佩之情。
回國後,李廣利報告這次戰爭情況的時候,特意提到了趙充國的優異表現,漢武帝親自接見了他。趙充國心裡那叫一個激動啊,要知道他現在可只是一個副級的小將而已,皇帝陛下親自來慰問他,這是多大的榮耀啊,這次的傷沒白受呀!
漢武帝挺公正的,趙充國有功,當即就讓他擔任中郎的官職,還給他在軍隊裡的職位提升到了車騎將軍長史。
這次戰役是趙充國軍旅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因為他讓朝廷看到了他的價值。漢宣帝時期,武都郡的氐人反叛,朝廷授予趙充國大將軍、護軍都尉之職,準他帶兵平叛。趙充國順利平叛後則被升為中郎將,後來因功又獲封水衡都尉、後將軍。
漢昭帝去世,漢廢帝劉賀又被廢,新帝冊立之機,趙充國跟對了隊伍,擁立漢宣帝劉詢,劉詢登基後封其為營平侯。
這一時期其實並沒有什麼意思,真正有意思的是趙充國的晚年,那才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階段。別的將軍幾乎都是年輕的時候大放異彩,趙充國卻是人過古稀才真正讓人們記住了他的名字。
公元前63年,漢宣帝時期,先零突然與各羌人的酋長二百多人解除舊怨。這一消息被傳回朝廷,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趙充國斷定,這些人肯定是想聯合起來對付漢朝了!他說三十多年前的證據就擺在那裡,羌人攻打漢朝之前,也是先解除仇怨,訂立盟約的。
趙充國認為,這麼多年來,羌人之所以敗給漢軍,是因為它們是一盤散沙,根本不足為懼。現在他們有所動作,說不定是想聯合匈奴來對付我們。他還推測出羌人的下一步計劃和行動路線,後面都一一應驗了。大家驚歎趙充國料事如神,可趙充國卻覺得自己也是多年的行軍經驗加上實地考察才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大家也許不知道吧,這個時候的趙充國可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呢!
漢宣帝覺得他太老了,還曾問過他誰適合出戰,誰知道老將軍一句話就說:“還有比我更合適的人嗎?”漢宣帝又問:“那要帶多少人合適?”老將軍又說:“這我哪知道!百聞不如一見,我得去看看。”噎得漢宣帝無話可說。
打敗羌人後,趙充國寫了一封奏疏給漢宣帝,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張,但是漢宣帝一開始並不同意,始終讓他寫出更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趙充國前前後後一共寫了三篇奏疏,漢宣帝才肯點頭。趙充國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在於,他能堅持說服滿朝文武接受“以兵屯田”這個主張,即使連皇帝都不贊同他的主張的時候。趙充國的這一主張對後世影響實在深遠呀!
閱讀更多 大家說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