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最實用的讀書法: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把知識用到實踐中

這才是最實用的讀書法: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把知識用到實踐中

上學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班級裡有這樣一位學霸存在:他在學校好像也不怎麼努力,但是總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然而自己花費很多時間撲在學習上,甚至都開始了“頭懸樑,錐刺股”的模式,可惜成績依然不甚理想。

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你陷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你總是在課堂抓緊一切時間記筆記,也不管老師講核心內容是什麼;課後你也不怎麼看筆記,直接去做題,一套試卷接著一套試卷,樂此不疲。

在原始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奮。

但是很遺憾,你讀書也是如此: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的句子便劃上橫線或者抄在筆記本上,然後再接著讀下一本書。

表面上看你很努力,一年讀了很多書,但實際上這樣的讀書方式直接造成了知識點的孤立,彷彿每一本書都是新的內容。

而真正的讀書方法則是,要放慢速度,每當遇到一個新知識,就要將其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把新舊知識構建成一個知識網絡。

比如說你在做讀書筆記時,除了摘抄,還要描述讀書後受到啟發的內容,這些啟發和你過去的哪些知識或經驗有關,如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這種方法的一個典型代表是:RIA拆書法

RIA三環節:

● I=Interpretation 引導促進

● A=Appropriation 拆為己用

這才是最實用的讀書法: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把知識用到實踐中

RIA具體做法:

將閱讀分為:R(閱讀片段)、I(用自己的話重述知識)、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和A2(以後我怎麼應用)

●R:在讀書時,遇到某一個心動片段,停下來,劃出來。

●I:用自己的話複述原文知識,達到理解知識本身是什麼的程度。

●A1:寫和這個知識有關的自己的經驗,通過反思自己的相關經驗,讓這個知識真的和自己有關。

●A2:寫下針對這個知識自己可以如何進行的下一步行動,讓知識真的應用在自己的生命裡,我們才能因為它變的更好。

這個方法非常好用,也會讓你在讀書時產生很大的樂趣,簡單易學,你可以隨便找一本書籍中的一個片段進行拆分。


這裡也也許你會問,這樣讀書不就沒法讀完一本書了嗎?

為什麼要讀完一本書?根據二八法則,一本書裡80%的內容都是沒用的,你要讀的部分就是對你有用的地方。

有時候你遇到一個問題,但你從一本書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釋,那麼你就需要學習一下主題閱讀了。主題閱讀的詳細內容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我以前的文章看看。

這裡簡單說一下:當你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能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作者用什麼樣的思路解決問題?在解決方案背後,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識?我還能把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到什麼領域?

這樣讀書之法才是高效的,才能讓我們避免浪費時間在“低水平勤奮陷阱”裡。

這才是最實用的讀書法: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把知識用到實踐中


我是責善,2018年4月26日,讀《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成甲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