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藝術:讓你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尤其是閱讀實用型的書

閱讀的藝術:讓你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尤其是閱讀實用型的書

01 閱讀的藝術

所謂藝術或技巧,只屬於那個能養成習慣,而且能依照規則來運作的人。

就讀書而言,掌握閱讀的藝術,就是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核心動作是:

你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在閱讀一本書或是一篇文章時,你一定要提出四個主要的問題:

  •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閱讀的藝術:讓你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尤其是閱讀實用型的書

光是知道這四個問題還不夠。在閱讀過程中,你要記得去提出這些問題,你還知道如何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如此訓練而來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藝術。

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也許你會記得《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閱讀的四個層次,就按照其中方法操作即可(詳細可見本文附錄)。

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寫下來。

寫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直接在書本上記筆記,可以畫線、圈重點、打鉤、做星號,這些都沒問題。我想要強調的重點是,在空白處寫下文字,比如說你讀到某個段落時,直接在旁邊寫點批註。這點或許很多人也嘗試過,但是你是否在前的空白頁和書後的空白寫下文字呢?可能書前的空白頁只出現過你的名字或者印章而已,真是有點浪費。幾年前和一位同事同住一室,他是一位愛讀書之書,不僅買的書多,最讓我記憶尤新的是,他讀過的每一本書的首頁空白紙或者目錄上都作筆記,往往只要讀這些文字就能看出整本書所講的主題。

在書前的空白頁,你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思想,書中所述的大致內容,全書的大綱。而在書最後的結尾頁,你可以把作者的主要觀點依次記錄下來,用以當作個人的索引。

這樣,除了名字,這些記錄更能體驗你對這本書的所有權。

閱讀的藝術:讓你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尤其是閱讀實用型的書

02 閱讀實用型的書

書的種類有很多種,本文討論的是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因此上面的規則也主要適用於實用型的書。

關於實用性的書有一件事要牢記在心: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這些書可以回答你提出的問題,但實際的問題卻只能靠行動來解決。

這裡所說的行動前提必須是參考實用性的書,它們能提供一些可以應用在同類型特殊狀況中的通用規則。任何人想要使用這樣的書,一定要把這些規則運用在特殊的狀況下,因此一定要練習特殊的判斷力才行。換句話說,讀者一定要能加上一點自己的想法,才能運用在實際的狀況中。

實用性的書可以分成兩種:一類是說明規則的,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烹飪書、駕駛指南等;另外一種是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比如經濟、政治、道德鉅著,理論性的原則會歸納出出色的行事規則。

當你在閱讀任何一種實用書時,一定要問你自己兩個主要的問題: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麼?第二,他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擴展一下這個兩個問題,參考前面所說的那四個問題,針對閱讀實用性書籍時,要提出這四個問題:

  • 1、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麼?

  • 2、瞭解他要你這麼做的目的?

  • 3、內容真實嗎?你是否要接受?

  • 4、這本書與我何干?你要不要照做?

對一本實用書籍的評斷是來自你是否接受他的結論,與他提議的方法。作者為了說服你,他會在實用作品中混雜雄辯,以及他自己的“個性”或所處的時代背景,這兩點你需要注意。

真正認同一本實用性的書後,你需要採取行動。若無實際行動,則為表面同意,而實際上沒有真的接受。還有一種情況,你及同意,也接受,但你不願做,這可能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適合或者應該被人去做,比如窮人也認可投資卻又說那是富人的事。

閱讀的藝術:讓你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尤其是閱讀實用型的書

03 最後總結

讓你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寫下來;而針對實用型的書時,你還要採取行動。這就是閱讀的藝術。

附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