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你必須需要具備兩個底層心態

想要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你必須需要具備兩個底層心態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資料,同樣的努力,學習的結果卻往往不同,這就是因為學習效率的差別。想要提升學習效率,有時候學會一點方法就可以,而要想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非得具備底層的思維不可。

那麼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底層心態,才能更快速地提升學習效率呢?

在瞭解底層心態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什麼是學習?

學習的本質

嘗試回想一下,我們做出的決策通常是由什麼決定的?

“是我自己的思考結果”、“參考別人給的建議”、“我一時衝動造成的”等等,答案五花八門,但這都是表面現象而已。

其實,我們的決策是在我們自己的假設下做出的,對假設的認知和判讀不同,我們做出的決策也就不同。比如說購買體育彩票這種行為,有些人堅決不買,因為他認為彩票都是騙人的或者他不可能有那麼好的運氣;而有些人卻很樂意,不管是每日按時購買,還是一時想碰碰運氣,他們購買的原因都是相信自己會中彩票,並由此家財萬貫。

我們對同樣一件事,做出不同的決策,就是因為自己的假設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這個假設到底正確與否?以及自己如何做出這樣的假設?

這些都是來自學習,因為我們所有的觀點、結論,本質上都是一個假設,觀點和結論的好壞,取決於我們的假設與事實相符的程度。

因此,學習的本質上就是不斷調整改變我們的假設,讓我們在正確的假設下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學習能力的提升就是加速改變舊假設,發現新假設的過程。

想要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你必須需要具備兩個底層心態

底層心態之一:綠燈思維

現實中,你總會遇到這樣一類人,比如你說出某一個跟他們不一樣的觀點時,他們根本不聽你解釋原因,直接反對到底,不管說多久都只能是抬槓而已。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會如此。這是為什麼呢?

當我們遇到與過去認知不一致的新觀點時,就會觸發我們的習慣性防衛。

所謂習慣性防衛,就說是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觀點、尊嚴可能會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反應不是思考對方的挑戰和質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對我,和他幹!

所以要提升學習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習慣性防衛。

為什麼會有習慣性防衛?

心理學上的解釋叫基本歸因偏差,即別人出現問題時,我們習慣性把問題歸因於別人的個人自身有問題;我們自己出現問題時,我們往往傾向於歸因於外部環境。

習慣性防衛的根源是懼怕暴露出我們想法背後的思維。

如何減少習慣性防衛的不利影響?

你要擁有綠燈思維,減少紅燈思維。

紅燈思維: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

綠燈思維:遇到新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第一反應是這樣的觀點有什麼優點和用途。

真正做到綠燈思維要有一個更為基礎的認知: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

人們之所以會習慣性防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自己的否定。換句話說,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綁定在一起。尤其是當別人批評你時,你一定要懂得別人是在否定你這件事做的不好,而不說你這個人本身品質有缺陷。

想要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你必須需要具備兩個底層心態

底層心態之二:以慢為快

追求速度是人們的常態,人們普遍希望能做到及時反饋,但是這裡要說的是,要提高學習效率,要以慢為快。

什麼是以慢為快?首先,你得有一個心理準備,快速學習的前提是要能夠做到:結硬寨,打呆仗。也就是說只有深刻理解了一個知識點,才能學習下一個知識點,這樣才能有牢靠的基礎,也才有機會提高學習速度。

以慢為快的第二個認識: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不是說一本書上的所有內容都需要你認真讀完,而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對你最有用的地方,這就是真問題。

總結一下:要想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首先要在學習新知識時有綠燈思維,而在具體學習時,又要有以慢為快的心態,把慢功夫用在真問題上,比如說學習掌握臨界知識。


我是責善,2018年4月26日,讀《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成甲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