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本能

真實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本能

很多年前知道許知遠,也在很多年前知道李健。朋友圈裡,許知遠在今天火了,李健在“昨天”火了。李健是因為在“我是歌手”唱了幾首歌,許知遠因為在“十三邀”質疑了潮流教主馬東。

兩個反潮流、反符號化特徵的人同樣因為“娛樂”的特徵被帶到了大眾視野。就像馬東說的:我們因為價值觀的衝突呈現了內容的多樣性,而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但兩人卻有不同對待:李健被喜歡了,許知遠被輕鄙了。

梁文道“一千零一夜”講述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許知遠“十三邀”講述世界裡應該有不一樣的人。他偏見的眼光裡,帶著很多預設。

用奔馳S級冠名自己對人的訪談,目標受眾本就不是一群大眾潮流的人;帶著偏見去看這個世界,用“偏見”概述自己在做的事,是他告知大家的明確立場,認為該有的文化歷史觀就是繼承發展而不是倒退後再發展,表現的是對當下潮流的不滿和不認可;面前坐的羅振宇、蔡瀾、白先勇、俞飛鴻等人,他們事先就被預設成了不喊口號、不大聲喧囂的人。

這真實相邀,許知遠想要做的就是把他認為的這種預設帶給大家,形成衝突,輸出價值。

對話馬東的這期對談,讓許知遠扣上了悲憫所有嘉賓的帽子。但唾沫許知遠的“附和者”們可能並沒有花精力看過許知遠對馬東的訪談,沒有了解過“十三邀”,亦或者瞭解單向街,就以為明白了許式無意義的超脫。

這本身就是槽點。

馬東和許知遠的衝突在於:這個世界分5%和95%。5%的人有願望、積累知識、瞭解過去,95%的人是活著、在生活。少數人是應該適應多數人還是“開化”多數人。

這是兩種真實。

馬東的回答是身體語言,他在鏡頭下打王者榮耀。馬式的真實在於作為5%的精緻者,他認為40歲的他並不瞭解技術時代95%的人關注點在哪裡。既然,他們才是這個時代真實的態勢,我們何不去探討這大部分的娛樂和趨勢。許知遠的回答是“公司裡大部分90後小孩的強大都是虛張聲勢”。

許式的真實在於作為一個自帶“使命感”的精緻者,他預設馬東也像他一樣,內心裡是想要去粗鄙化,去反抗這個時代的。只不過,馬東用一句“我沒有那麼自戀”回應了他。

作家看來,屬於他眼裡5%範圍的馬東,打著王者榮耀簡直不倫不類。而後者看來,回望歷史、嘲諷現實的許知遠如果看奇葩說這種節目,簡直就像一個精神病患者。作家當然不會懂馬東在王者榮耀裡可以死很多次。就像馬東不理解,許為何要來注視他的奇葩說一樣。

但是,很奇怪的是,想拉著大家一起有願望、積累知識、瞭解過去的許知遠被馬東身邊的人嘲笑了。

好好生活,應對時代好像本來就已經是一個紛繁複雜的事情。我們和諧社會里,所謂的“精緻”和“粗鄙”並不該互相輕視,更談不到後者來鄙夷前者。

潮流前線,五顏六色的馬東評價寡淡的許知遠時:我喜歡各種各樣的色彩,許老師是一個別人所不具備的色彩,我喜歡他。許知遠評價奇葩說裡的羅振宇,很費勁的說了一句:挺好的,因為他用了科恩作為總結陳詞。在找尋特徵的時候,許用了自己熟悉的認知範圍,而不是描述花花綠綠的娘娘腔以及髒辮,真實而可愛。

真實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本能,知道自己真實的興趣和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不帶有偏見的用一種真實去瞧不起另一種真實,最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