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阿房道阿房,歷史上夢幻般的阿房宮是否真實存在?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宮賦》杜牧 (唐)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自號“始皇帝”,是為秦始皇。

始皇帝統一六國,對內廢除諸侯分封,建立郡縣,並統一貨幣、文字和度量衡,開啟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先河。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南征百越,多年征戰終將整個嶺南地區納入了大秦的版圖。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遣將軍蒙恬率軍30萬北擊匈奴,“郤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一舉解除了匈奴對秦的威脅。至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始皇帝自感武功赫赫,天下無事,又起了大修宮殿的心思,“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

說阿房道阿房,歷史上夢幻般的阿房宮是否真實存在?

其實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隨著商鞅變法推進,秦自櫟陽遷都於咸陽,開始營造宮室,到秦昭王時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作為秦國政治的中心,規模宏大的咸陽宮才算建好。等到秦始皇登位,在其攻滅六國過程中,每滅掉一國,都要在在咸陽塬上仿建該國的宮殿,擴建皇宮,使咸陽宮的規模更加龐大。史記雲:“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各宮之間又以複道、甬道相連接,形成繁華的大型宮殿群落。可謂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咸陽宮不能滿足作為始皇帝的帝王之都氣概,於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龍首原西側發數十萬刑徒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即我們熟知的阿房宮。

說阿房道阿房,歷史上夢幻般的阿房宮是否真實存在?

阿房宮殿規劃十分龐大,所需材料也多而繁,北山的石料,楚蜀的木材,無一不需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運輸,等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只建成了阿房宮的外城,和前殿地基。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九月葬於驪山。繼位的秦二世胡亥暫停了阿旁宮工程,令所有刑徒都調往驪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基本完工,秦二世為完成先帝的意願,從陵墓工程中調出部分人力繼續修築阿房宮。

只是多年來嚴重透支民力的大秦帝國已經是風雨飄搖,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旋即反叛之風席捲全國,修建工程自然受到影響。到了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胡亥被趙高所殺,不久秦朝滅亡,阿房宮自然也不可能再繼續營建。至於千年來盛傳的火燒阿房宮事件,也自然不可能發生,畢竟一處連前殿都沒完工的建築,項羽哪有燒它的必要。

而造成這千古的誤解還是源自於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此賦音節緊湊,氣勢不凡,可謂是千古名篇,但秦距唐已有千年,杜牧對秦時宮室形制多源自想象,更何況這篇辭賦是借古諷今,勸諫今上所做,這點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已經說明:“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所以杜牧只是拿並未修成的阿房宮做比喻,阿房宮的宏大壯麗實際是以咸陽宮為原型,只是用來來規勸唐敬宗,至於是否符合史實其實並不重要。

可楚霸王雖然沒有火燒阿房宮,但焚燬了咸陽宮,卻也不算冤枉了他。《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說阿房道阿房,歷史上夢幻般的阿房宮是否真實存在?

阿房宮經歷兩千多年,到如今被考古人員以科學手段發掘表明,阿房宮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及其附屬建築的外垣,可即使這樣,阿房宮未完成的龐大前殿也是歷代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