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光速飛行成立,光速飛行會不會撞到隕石和小行星?


相對於太陽系之外的恆星系空間,太陽系內部的物質密度是相當大的,而在太陽系內部,又有幾個地方的物質密度比其他地方大很多,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發射的飛行器中已經有十幾艘穿過小行星帶,其中沒有一艘撞到隕石和小行星。

在高速公路上,汽車的速度一般都是每小時幾十千米,那目前已經發射的宇宙飛船有多快?每小時幾百千米?還是每小時幾千千米?目前最快的飛行器是太陽神2號探測器,於1976年1月15日發射,相對太陽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5萬英里,每秒鐘可以飛行70.22千米。在這個速度下,如果前方真的有什麼障礙物的話,是根本來不及反應的,這與光速飛行基本沒什麼區別。

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方程,光速旅行是不可超越的,即使到達了光速一半也是很難很難的,隨著速度的增加,所以要克服的質量能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最終星際航行不一定會出現光速飛船,很有可能利用曲速引擎,採用扭曲空間的辦法來達到速度。


宇宙空間是非常空曠的,假如真的會實現接近光速運行的話,一般也不會撞到隕石和小行星,這個概率實在是太小太小了,因為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都有4.22光年,就是你即使按光速行駛,也要4年多才遇到顆恆星。

太空中的恆星都是比較稀疏的。另外,如果真的發展到了接近光速飛行的話,導航和定位也應該同步達到光速水平了,預警系統和防護系統同樣也會很強大,這樣就更可以避免這種撞擊事故了。

腦補一下未來光速飛行的畫面,開始在宇宙中行駛。先用探測儀開路,或者本來就有星圖。在很早之前就瞭解了飛行的環境。然後超腦處理,提前避開。宇宙本來就空曠,飛行器飛了好幾十年才看見另外的恆星。這顆恆星周圍卻沒有行星。然後繼續飛,又過了幾十年,遇見了和太陽系差不多的恆星系。警惕危險,提前降速,探測,處理。避不開的,武器準備掃除。然後繼續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