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語和客家話有啥不同?

Right^岸

最大的不同,首先是:年代不同。

閩語和上古漢語——與秦漢晉有較大關係。嚴格說來,實際上只能算漢晉,但又不包括西漢早期,此問題略過,知道就好。
而客家話則和中古漢語——隋唐宋有較大關係。嚴格來說,主要是和宋有較大關係,和隋唐可以說基本木有關係: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客家人。

正如上述所說,兩個方言的誕生年代是不同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遷入福建的中原漢人,要比客家人更加早。也所以,沒有經歷過五胡亂華帶來的民族融合影響的福建話,直到今天依然保留了一些上漢語的元素,如文言文成分較重,而且還保留了“文白兩讀”的習俗——這一點正好是周、秦、漢三代以來就存在的習慣,即孔子所說的“《詩》《書》執《禮》,雅言也”。

讀書用“雅言”,說話(日常交流)用“白話”。

閩語至今仍保留了這種習慣。

經歷了300多年後的五胡亂華後,由於中原大地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民族融合,上古漢語也隨之發生了融合,所以產生了新的漢語:

也就是以南北朝時期的南朝之“金陵雅言”為代表的“中古漢語”,後來又發展成隋唐官話。

對此,隋朝用《切韻》與唐朝用《唐韻》作了記錄,這種新的“中古漢語”,目前專家的結論是蘇州話的聲母與廣州話的韻母結合起來比較接近。

不過,請注意:也僅僅只是現存的漢語中,比較接近的,而不是等於一樣,不要混淆。

而客家話,由於是產生在“靖康恥”——歷史上最後一次漢人大規模南下的遷徙期間,濫觴於南宋末期:江淮地區的原中原漢人再次南下。

因此,客家話保留有宋代的漢語特徵,但與宋朝的官方韻書《大宋重修廣韻》比對,卻發現保留的並不太多,客家話的古漢語遺存是弱於閩南話(含潮汕話)與粵語的。(但肯定比普通話與所有北方官話系統要更強)。

這可能和客家人遷入與聚居的地方是山區——遠離政治與文化中心而導致的?因此,我們也看到了,部分客家地區的客家人出身了一些“少數民族化”的變化,如服裝:


注:並不是所有客家人都有所謂的“客家服裝”,如江西就基本沒有,閩南地區和廣東地區才有,也不是全都是,主要是梅州地區。但是,也僅此而已,除服裝外,客家人的其他風俗與習俗與傳統漢人文化並無二致。相反,保留的比北方地區更好,和閩南人、潮汕人也不遑多讓,如大型的祭祖和濃厚的“尊孔”儒家文化,都保留得很好。

由於客家話的濫觴是宋末元初,也所以客家話的底層元素避免不了有被“胡化”後的漢語的通病和問題所在,如只保留了6個聲調,比閩語少了1個。而對比閩語和粵語與今日普通話的區別,客家話與普通話相似的地方,相對要比前兩者更多一些。同時,客家話也和粵語有不少相通之處,這是由於發展到明清時期,客家人大量遷徙到廣東地區造成的

(話說客家話是最神奇的漢語方言,客家人分散而凌亂,不像閩語人群那樣聚集, 但是語言卻變化不大)。

結論:閩語要更古老,客家話更新。


無風即風

閩語和客家話同屬漢語七大方言,之所以二者呈現並列關係,並不在於方言的差異有多大,更多的原因是它們分佈範圍的不同。


眾所周知,七大方言的劃分並未得到統一認可,它們存在的理由和方式或許僅是為了區分差異,而這種差異更大程度上是以政區為單位作為細分的條件,而不是方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彙。

如果客家話並未如今天分佈的範圍那麼廣大而僅僅存在於福建西部,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客家話必然也會是閩語的一員,然而,正因為閩粵贛及廣大西南、華中都有它的身影,才使得客家話能從閩語、贛語、粵語、湘語中脫穎而出成為一門獨立的漢語方言。

閩語,是七大方言中內部分歧最大的方言,其內部至少可再分成五大類,如閩北、閩東、莆仙、閩南和閩中,而這種分類,事實上在北宋建立之初就已經形成,只是那時的閩語還只有三大類,其中客家話所在的區域便屬於其一。


根據宋太宗年間成書的《太平寰宇記》對福建各州府的記載,當時福建境內存在三種截然不同的風俗,同一風俗之下我們可以理解為同一民系和語言。

他們分別是福州、建州和泉州,而講到漳州時,其描述是同泉州(當時莆仙屬於泉州),這種結果我們很好理解,因為二者就是閩南民系,福州當時包含有寧德的全部,自然是閩東民系,建州對應的是閩北。

而客家首府汀州,竟然寫的是同福州,是不是意味著北宋時期的汀州,客家文化還未產生呢?

確實如此,如果說福州、建州和泉州代表的是不同時期進入福建的中原文化,因各時期入閩以及融入當地的成份比重不同,導致了閩語的不同子類的生成,那麼更後期進入福建的客家人,是不是應該算是這三種閩語的自然順承?

是的,應該如此,並且可能成為第四種閩語,正如後來從閩南語脫離而出的莆仙話一樣。


只是,後來的客家向南向西大遷徙,使得客家的分佈越來越廣,人口越來越多。與之相似的是閩南語,它的擴散是向南、向東,但最終的結果是客家已經脫離了福建為主體的特色,而閩南則是保持著,因此在最後方言的區分時,客家獨立,而閩南語仍作為閩語的一部分。

因此,圭海君認為,客家話和閩語的任何一個子類都有明顯差異,但這種差異不見得比閩語各子類之間的差異大,僅僅只是一個名號之分而已。

...............................

文/圭海四記


圭海四記

我是福建客家人。首先抱歉地說明一下,您的問題概念不準。所謂“閩語”要與客家話比較,則指向不明。福建方言多了去了。您說的“閩語”,暫且作為閩南話來理解。

閩南話與客家話都是福建重要的和主要的方言。

閩南話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唐朝、北宋時期,黃河、洛河流域的閩南先民遷移致福建南部。閩南話發祥於福建泉州。現主要分佈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分佈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廣東潮汕和汕尾市地區、珠三角、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

而客家話則是漢族客家民系(包括粵東客家人、東江水源人、粵西-桂南涯人、四川廣東人)的母語,分佈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區、臺灣、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區(如新馬泰、印尼及歐美等國)。客家人最早是隨著古代幾次戰爭和時局動盪時期的移民潮,從北方遷移到華南的。他們的祖先是從今河南省、山西省遷移過來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當時所在地語言的特色。客家人祖輩原是中原漢族,現代客家語中仍在使用的許多古漢語語音特點。

閩南話、客家話由於先民的遷移時代、地域不同,各自方言會受到遷移地區的語言的影響。由於過去交通閉塞,信息不暢,方言之間無法交流,但在客語、閩南語中也能發現許多共用詞彙。


玩味瞬間

要解答這個問題,得要先從二者的音系開始談起

首先,閩語的構成情況是要比客家話複雜的,多山多河的自然環境的原因,把福建的地方語言分隔成好幾個不同部分,通常會出現十里不同音的情況。各地區的方言由於不同時期的不同漢人民系的進入,其所構成的漢語言音系也不盡相同,大體上可以分為閩南,閩北,閩東,三個部分。客家人也可以算作進入福建的不同的漢人民系。

在音系上,閩語除了晚唐的文讀音音系以外,還有古代的越人民族語的底層,上古的吳楚方言音系和永嘉之亂進入的晉代漢語音系等。各音系成份具體在福建方言裡的比例也互有不同,有的上古吳楚方言多些,有的晉代漢音多些。

客家話的音系,則中古的唐宋成分較多,且內部結構比較統一。在其後期遷入各地之前就已在江西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整體。語言上和江西的贛語方言可以說是同宗同源。


青巒繪雨

國家歷史記載明朝前潮州是福建閩南地區的屬地,明朝時期福建閩南地區潮州永久劃給廣東嶺南揭陽管轄後設立潮州府至清朝政府順治時被撤銷潮州府改設潮安縣和饒平縣直至1992年12月17日國務院設立新潮州市管轄潮安縣和饒平縣,總人口200左右萬。過去潮州是屬福建閩南地區。現在潮州是屬廣東嶺南粵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林大欽狀元塔的石刻碑記記載著福建閩南潮州人氏林大欽的一生及家族史。現在潮汕之稱是指潮陽和汕頭的簡稱,因為潮州自古就是福建閩南地區的一個縣域面積而已,沒有廣泛的代表性。福建閩南素有泉州,潮州,漳州。明朝初閩南潮州拆出漳州後不久朝庭就將潮州永久劃給廣東嶺南地區揭陽管轄後正式設立潮州府至清朝政府順治時撤銷潮州府改設潮安縣和饒平縣至1992年12月17日才設立新潮州市管轄潮安縣和饒平縣。新潮州市管轄的這一區域明朝前就是福建閩南地區。


粵海雄鷹1

口說無憑,證據說話。不是我去統計的,是書上的資料。誰有不同意見,自己去找史料。


歸就櫃蘇

客家人口全球第一多,遍佈全世界毎一個角落。在廣東因為客家人廣府人學佬人都是漢族,戶口本上只標明漢族。如果有人真正去統計一下,你會發現在廣東客家人人口也是排第一位的。在廣州東莞順德中山官方認為廣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區域其實非常多的客家村落。東莞市有一半原住民全是客家人,中山市有南郎翠亨五桂山等等很大面積純客家人的村落,廣州清遠也只是城區講廣府話,下面村鎮全部講客家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