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小寒節氣:

2018年小寒時間:2018年1月5日 17:48:41,農曆2017年十一月(大)十九。

小寒時,太陽黃經為285°,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

冷氣積久而寒,俗話說,“冷在三九”,而“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小寒三候:

雁北鄉: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鵲始巢: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

雉始雊:雉在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小寒農事:

在農村要做好防寒防凍、積肥造肥和興修水利等工作,還應對果樹進行冬剪,調整枝葉的空間位置;調整營養生長與成花結果的比例;調節樹體內部營養與水分的分配運輸。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小寒習俗:

吃菜飯:

在過去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小寒穿鞋:

山東省煙臺市一帶,在舊時小寒節氣有一些關於穿鞋的習俗。過去,當地農村人生活比較拮据,到了小寒節氣,為了禦寒,很多人穿的是一種用豬皮和麻繩縫製的“捂拉綁鞋”。鞋子裡還會墊上些玉米葉、草葉,能起到禦寒保暖的作用。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吃黃芽菜:

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

補膏方:

此外還有探梅、臘祭、冰戲、畫圖數九等習俗。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小寒養生:

為防禦小寒節氣時的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極其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根據長期的經驗總結出,到小寒之時,人們經歷了春寒、夏暑、秋燥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此時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病,身體更強壯,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

例如:首烏煲雞蛋、太子參燉鶴鶉、絲瓜西紅柿粥、強腎狗肉湯、砂鍋羊肉、杏仁豬肺湯。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小寒諺語:

小寒凍土,大寒凍河。

小寒大寒,滴水成團。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草木灰,單積攢,上地壯裸又增產。

小寒暖,立春雪。

小寒寒,驚蟄暖。

天寒人不寒,改變冬閒舊習慣。

小寒濛濛雨,雨水還凍秧。

小寒雨濛濛,雨水驚蟄凍死秧。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小寒無雨,小暑必旱。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小寒詩詞: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化習俗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微雨》

陸游

晡後氣殊濁,黃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過,便覺小寒生。

樹杪雀初定,草根蟲已鳴。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